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07:22
【摘要】: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特别是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关键。为打破阻碍创新的体制性障碍,加快推动创新发展,我国提出了政府、企业、高校等组织共同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分为不同的合作类型。依据不同的合作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分为政府主导、高校主导以及企业主导的模式,依据合作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型研究和合作开发研究模式,依据组织模式不同,可以分为校企合作模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模式、董事会合作模式、五位一体合作模式、成立研发与培训中心合作模式。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创新成果转化不快、创新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核心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还不完善,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合作主体间的知识共享机制不完善,合作主体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协同创新的政策、经济、社会与科技环境还有待改善。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理论基础包括创新扩散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本文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改善策略,提出了完善基于创新扩散的共享机制,包括创新知晓扩散阶段的显性知识共享,创新劝服扩散阶段的隐性知识共享,创新全面扩散阶段的组合知识共享;完善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包括突出技术创新正激励,实行品牌风险共担,向人才倾斜的分配导向:完善基于交易成本的约束机制,包括规范横向流程的协作,增加纵向流程的协作等。 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顺利运行需要参与各方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构建政策与制度保障体系,完善政策法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评价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完善管理技术与环境,建立管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构建预警监测系统、统一信息管理流程;搭建社会广泛参与平台,形成多元参与的开放环境、增加公众参与渠道、优化多元化宣传网络,从而在各方面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良好运行。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22
本文编号:2729041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向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培育[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10期
2 王亚杰;;挑战与出路: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3 许庆瑞;;应用全面创新管理提高中小型企业创新能力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4 宁滨;;全面推进协同创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01期
5 张丽;;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6 阎雷;;有效搭建校企互动平台 着力推进政产学研发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政产学研合作实证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蒋华林,李华,张洪武,杨忠;办学定位: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J];高等建筑教育;2005年01期
8 张泽麟;左权文;;高校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9 柳冠中;;原创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链创新[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22期
10 王亚杰;张彦通;;论新时期特色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J];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冬;企业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任伶;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间合作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29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2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