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公众理解科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4 14:09
科学自产生以来,就面临着如何传播的问题。在如今这个高信息化、科学时代,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科学传播对于社会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因而,科学应得到传播。科学发展的硕果必然应该给所有人即公众来品尝的。于是,科学传播不仅仅是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国家决策者等的事,必然还要依靠公众力量,形成合力来进行有效传播。各个阶层不能只传播科学中利于自己利益的那部分,这样才有益于传播。公众也应该全面地看问题、综合地做判断,不能只顾自己利益。公众理解科学,要求公众能够主动认识、理解科学,了解科学的运作,认清科学的各方面,对科学能够做出自己的评价。其实,公众理解科学对科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公众理解科学是舶来品。其虽源于西方,但是,它的流入与我国提倡已久的科普融合出别样的科学传播,即公众理解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有中国特色的阶段特点。我国一直都有科普宣传,这为公众理解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科学传播发展的道路上,只科普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公众科学意识。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试着总结出我国公众理解科学发展阶段的特点,并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探讨出其对公众科学意识的影响因素,反思和批判我国的“公...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基本框架
第一章 简介科学传播及其作用、价值
第一节 简介科学传播
一、科学传播的概念
二、科学传播的模型
第二节 科学传播的作用和价值
一、科学传播的作用
二、科学传播的价值
本章小结
第二章“公众理解科学”的概述
第一节“公众理解科学”的缘起
一、“公众理解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公众理解科学”产生的过程
第二节“公众理解科学”的含义、解释及其内容
一、“公众理解科学”含义、解释
二、“公众理解科学”包含的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公众理解科学”在我国发展的阶段特点
第一节“公众理解科学”的科学普及阶段
一、我国科学普及思想
二、“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普及阶段的特点及其表现
第二节“公众理解科学”的科学传播阶段
一、科学传播阶段的状况
二、“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阶段的特点及其体现
第三节“公众理解科学”的大数据阶段
一、大数据时代“公众理解科学”
二、“公众理解科学”大数据阶段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公众理解科学”的反思和批判
第一节“公众理解科学”与公众科学意识的培养
一、我国“公众理解科学”的现状
二、“公众理解科学”与我国公众科学意识的培养
第二节 公众科学意识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转型
一、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二、公众科学意识的提高影响着我国现代文化的形成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之异同[J]. 万长松,杨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07)
[2]大数据时代的公众理解科学[J]. 李大光. 科普研究. 2015(02)
[3]“系统”概念辨析[J]. 张本祥.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05)
[4]科学传播与中国对外传播发展战略探究——以对德、美、英三国主流媒体2000-2011年关于中国报道的分析为例[J]. 王异虹,龙新蔚,李克,江晓川,张晓玮,李锐,迟妍玮.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2 (06)
[5]从“科学普及”到“公共科学服务体系”[J]. 黄婷,邱德胜. 社会科学家. 2011(01)
[6]“面向语言本身”:从语用学哲学到语言现象学[J]. 李金辉. 哲学研究. 2010(08)
[7]科学与公民社会[J]. 李大光. 民主与科学. 2010(01)
[8]我们能从25年的“公众理解科学”调查研究中学到什么?不断解放和拓展议程[J]. 马丁·W·鲍尔,尼克·阿勒姆,史蒂夫·米勒,胡俊平. 科普研究. 2009(03)
[9]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研究20年[J]. 李大光. 科技导报. 2009(07)
[10]西安小雁塔蛙声回声的发现及叠涩密檐式砖塔蛙声回声形成机理初探[J]. 吕厚均,俞文光,俞慕寒,陈长喜,樵卫新.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8(03)
硕士论文
[1]对科学的理解与信任[D]. 杨勇.南京农业大学 2009
[2]透过“公众理解科学”发展历程探讨发展特点[D]. 刘湘竹.大连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8438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基本框架
第一章 简介科学传播及其作用、价值
第一节 简介科学传播
一、科学传播的概念
二、科学传播的模型
第二节 科学传播的作用和价值
一、科学传播的作用
二、科学传播的价值
本章小结
第二章“公众理解科学”的概述
第一节“公众理解科学”的缘起
一、“公众理解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公众理解科学”产生的过程
第二节“公众理解科学”的含义、解释及其内容
一、“公众理解科学”含义、解释
二、“公众理解科学”包含的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公众理解科学”在我国发展的阶段特点
第一节“公众理解科学”的科学普及阶段
一、我国科学普及思想
二、“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普及阶段的特点及其表现
第二节“公众理解科学”的科学传播阶段
一、科学传播阶段的状况
二、“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阶段的特点及其体现
第三节“公众理解科学”的大数据阶段
一、大数据时代“公众理解科学”
二、“公众理解科学”大数据阶段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公众理解科学”的反思和批判
第一节“公众理解科学”与公众科学意识的培养
一、我国“公众理解科学”的现状
二、“公众理解科学”与我国公众科学意识的培养
第二节 公众科学意识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转型
一、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二、公众科学意识的提高影响着我国现代文化的形成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之异同[J]. 万长松,杨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07)
[2]大数据时代的公众理解科学[J]. 李大光. 科普研究. 2015(02)
[3]“系统”概念辨析[J]. 张本祥.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05)
[4]科学传播与中国对外传播发展战略探究——以对德、美、英三国主流媒体2000-2011年关于中国报道的分析为例[J]. 王异虹,龙新蔚,李克,江晓川,张晓玮,李锐,迟妍玮.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2 (06)
[5]从“科学普及”到“公共科学服务体系”[J]. 黄婷,邱德胜. 社会科学家. 2011(01)
[6]“面向语言本身”:从语用学哲学到语言现象学[J]. 李金辉. 哲学研究. 2010(08)
[7]科学与公民社会[J]. 李大光. 民主与科学. 2010(01)
[8]我们能从25年的“公众理解科学”调查研究中学到什么?不断解放和拓展议程[J]. 马丁·W·鲍尔,尼克·阿勒姆,史蒂夫·米勒,胡俊平. 科普研究. 2009(03)
[9]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研究20年[J]. 李大光. 科技导报. 2009(07)
[10]西安小雁塔蛙声回声的发现及叠涩密檐式砖塔蛙声回声形成机理初探[J]. 吕厚均,俞文光,俞慕寒,陈长喜,樵卫新.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8(03)
硕士论文
[1]对科学的理解与信任[D]. 杨勇.南京农业大学 2009
[2]透过“公众理解科学”发展历程探讨发展特点[D]. 刘湘竹.大连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8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018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