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扬州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05:13

  本文关键词:扬州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区域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内科技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城市是国家与区域竞争力的载体,在当前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更需要加大对城市科技创新的研究力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对于促进城市科技、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且缺乏比较权威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就扬州市而言,缺乏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系统的评价研究。本文立足于扬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运用科技创新相关理论,在研究了大量文献之后,设立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方面,本文考虑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特点,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指数法、模糊Borda法构建出组合模型,并将组合模型应用于扬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上,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组合模型应用于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结果符合实际,表明运用组合评价法进行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更科学合理、更具实用价值; (2)扬州市科技创新能力呈现稳定发展趋势,在省内13个城市中居于中等水平; (3)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扬州属于科技创新能力一般的第3类城市,与第1、2类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差距较大; (4)通过与第1、2类城市以及同样位于苏中但排名在前的南通的两两比较,发现扬州市在科技创新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具备相对比较优势,而科技创新投入水平、科技创新技术产出能力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则属于比较弱势。 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从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基础、科技成果转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等几个专题入手,提出提升扬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扬州 科技创新能力 组合模型 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322.7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1 导论8-20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1.1.1 现实背景8-9
  • 1.1.2 理论背景9
  • 1.1.3 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9-16
  • 1.2.1 国外科技创新理论的演进10-13
  • 1.2.2 国内科技创新研究动态13-15
  • 1.2.3 简单评述15-16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16-18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研究内容16-18
  • 1.4 可能的创新18-20
  • 2 扬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概述20-26
  • 2.1 扬州市区域发展特点20-21
  • 2.1.1 扬州市经济基础20-21
  • 2.1.2 扬州市地理区位21
  • 2.2 扬州市科技创新现状21-25
  • 2.2.1 科技创新政策环境21-22
  • 2.2.2 科技创新体系22-23
  • 2.2.3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23-25
  • 2.3 小结25-26
  • 3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组合评价模型26-41
  • 3.1 相关理论及概念26-30
  • 3.1.1 城市创新系统26-27
  • 3.1.2 城市创新能力27-28
  • 3.1.3 科技创新的内涵28-29
  • 3.1.4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内涵29-30
  • 3.2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0-34
  • 3.2.1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30-31
  •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31-34
  • 3.3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组合评价模型34-41
  • 3.3.1 方法选择34-38
  • 3.3.2 模型构建38-41
  • 4 扬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41-66
  • 4.1 基于组合模型的扬州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41-48
  • 4.1.1 数据的收集及样本的选择41
  • 4.1.2 主成分分析评价结果41-44
  • 4.1.3 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44-45
  • 4.1.4 组合评价结果45-48
  • 4.2 13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结果分析48-54
  • 4.2.1 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组合评价结果分析48-50
  • 4.2.2 四个一级指标的组合评价结果的分析50-54
  • 4.3 基于聚类分析的扬州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54-66
  • 4.3.1 聚类分析过程及结果54-56
  • 4.3.2 扬州市与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4个城市的比较(2010)56-60
  • 4.3.3 扬州的比较优势60-62
  • 4.3.4 扬州的比较劣势62-66
  • 5 提升扬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66-73
  • 5.1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66-68
  • 5.1.1 加大政府科技投入66-67
  • 5.1.2 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67
  • 5.1.3 促进风险投资向科技资本转变67-68
  • 5.2 建设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68-70
  • 5.2.1 留住人才是前提68-69
  • 5.2.2 吸纳人才是关键69-70
  • 5.3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70-71
  • 5.3.1 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70
  • 5.3.2 优化科技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70-71
  • 5.4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71-73
  • 5.4.1 加快服务业融合发展72
  • 5.4.2 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72-73
  • 6 总结与展望73-74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73
  • 6.2 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7
  • 致谢77-78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8-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宽;姜洪起;朱荣昌;王立强;李荟;孙亚红;;科技创新型企业[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6年04期

2 吴纬地;孙可娜;刘娜;;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2期

3 刘小川;;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研究[J];学海;2008年05期

4 彭润华;阳震青;;科技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研究[J];企业经济;2009年03期

5 沈岚;岳玉珠;;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07年21期

6 黄江泉;胡琴芳;常立华;罗浩;;湖南科技创新型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一个关系资本的分析视角[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推动创新发展 突出特色优势 为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而努力奋斗 熊猫电子隆重举行科技创新大会[J];通信与广播电视;2010年Z1期

8 卫红;吴中华;;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研究[J];财政监督;2011年20期

9 张世晓;;中美金融体制及其与科技创新的适应性比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年05期

10 本刊编辑部;;特刊寄语[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群;王骏;;科技创新与律师职能的对接——简论律师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获得政府资助提供的法律服务[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2 赵楠;吴姝丹;;河南省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管理问题研究[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3 汪泉;;金融要引领生活方式转变加大支持科技创新力度[A];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业创新---2010年金融业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史杰;;扬州市文昌路LED路灯改造成功案例[A];中国照明论坛——城市照明节能规划、设计与和谐发展科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9年

5 石铭;;生态城市建设土地利用评价——以扬州市为例[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6 王永广;;扬州市浴室给水排水工程现状[A];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学术论文选[C];1996年

7 ;扬州市2002年森防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打算[A];病虫害防治绿皮书[C];2003年

8 朱平庆;陈建国;罗永根;;扬州市太阳能利用的现状分析与展望[A];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吴廷t

本文编号:358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58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f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