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科技梯度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04:07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科技梯度测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今天,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上,科技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科技的竞争已成为经济竞争的主要形式。京津冀作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与国内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不仅与早前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关,而且与区域间的科技水平差异也有很大关系。另外,京津冀三地在科技资源方面悬殊很大,且三省市的科技活动并没有因为地缘的关系而密切协作,相反,三地各自为政,相互依存性很小,三省市在科技整体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梯度。 为了更明确、更直观地表明地区之间的科技差异,本文提出科技梯度概念,,并提出“科技梯度系数”一词,用以衡量地区间的科技梯度。在分析区域科技梯度成因的基础上,用比较科技创新效率、比较科技资金投入率、比较科技人员投入率的乘积计算科技梯度系数,并对京津冀三地的科技梯度系数进行了实证测度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省市之间存在着明显梯度,北京最高,天津次之,河北最低,三地的科技资源配置极不平衡,而且不管从科技投入还是科技创新效率来看,京津的科技梯度都远高于河北。然后根据京津冀科技梯度测度结果,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科技梯度差异主要是由科技投入不平衡、区域创新体系不完善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造成的。最后文章从构建科技合作组织体系、搭建科技协作平台、完善科技合作投入机制、完善科技合作服务机制、促进三地技术转移与交流、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这六个方面对提升京津冀科技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梯度 科技梯度系数 比较科技创新效率 比较科技资金投入率 比较科技人员投入率 京津冀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322.7;F1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6-18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研究方法16-18
- 第2章 梯度理论概述18-26
- 2.1 梯度理论的发展18-22
- 2.1.1 传统梯度理论18-20
- 2.1.2 反梯度理论20
- 2.1.3 广义梯度理论20-22
- 2.2 梯度理论运作机理22-23
- 2.3 梯度理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适用条件23
- 2.4 梯度理论运作机理负效应的克服23-24
- 2.5 本章小结24-26
- 第3章 科技梯度的含义及测度方法26-35
- 3.1 科技梯度的含义26
- 3.2 科技梯度的成因26-30
- 3.2.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制约26-27
- 3.2.2 区域内产业特征的差异27
- 3.2.3 地区科技自身发展模式的影响27-28
- 3.2.4 区域社会发展条件的差异28
- 3.2.5 区域科技发展基础的差异28-29
- 3.2.6 区域科技发展环境的差异29
- 3.2.7 区域外科技资源利用能力的差异29-30
- 3.3 科技梯度的测度30-34
- 3.3.1 测度依据30
- 3.3.2 科技梯度测度方法30-32
- 3.3.3 科技梯度系数公式中各个变量的测度方法32-33
- 3.3.4 科技梯度系数测度指标的选取33-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第4章 京津冀科技梯度测度35-44
- 4.1 京津冀地区科技发展现状概述35-36
- 4.1.1 京津冀科技比较优势概述35-36
- 4.1.2 京津冀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概况36
- 4.2 京津冀科技梯度测度相关的数据搜集与处理36-38
- 4.3 京津冀科技梯度系数的计算38-40
- 4.3.1 京津冀比较科技资金投入率和比较科技人员投入率的计算38-39
- 4.3.2 京津冀比较科技创新效率的计算39
- 4.3.3 京津冀科技梯度系数的计算39-40
- 4.4 京津冀科技梯度测度结果分析40-43
- 4.4.1 京津冀比较科技资金投入率的比较分析41-42
- 4.4.2 京津冀比较科技人员投入率的比较分析42
- 4.4.3 京津冀比较科技创新效率的比较分析42
- 4.4.4 京津冀科技梯度系数比较分析42-43
- 4.5 本章小结43-44
- 第5章 京津冀科技梯度成因剖析及科技水平提升对策44-52
- 5.1 京津冀科技梯度差异形成的原因剖析44
- 5.1.1 京津冀三省市科技投入不平衡44
- 5.1.2 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不完善44
- 5.2 提升京津冀科技水平的对策44-51
- 5.2.1 构建京津冀科技合作的组织体系45
- 5.2.2 搭建京津冀科技协作平台45-46
- 5.2.3 完善京津冀科技合作的投入机制46-47
- 5.2.4 完善京津冀科技合作服务机制47-49
- 5.2.5 建立京津冀技术交易联盟49-50
- 5.2.6 构建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体系50-51
- 5.3 本章小结51-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7-58
- 致谢58-59
- 作者简介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婧;白俊红;谭清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及DEA方法[J];系统工程;2008年12期
2 仵凤清;尹凡;张玺才;;我国地方科技竞争力测度及提升路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李蕾;运用“梯度理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李慧;刘志迎;周彬;;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差异及产业梯度系数比较分析[J];江淮论坛;2009年06期
5 周立群;夏良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J];江海学刊;2010年04期
6 许抄军;王亚新;张东日;李海明;陈四辉;;基于广义梯度理论的雷州半岛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12期
7 李国平,许扬;梯度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J];经济学家;2002年04期
8 刘碧;;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11期
9 于成学;;中国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与实证[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10 张换兆;霍光峰;刘冠男;;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比较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科技梯度测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46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