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多属性群体决策模糊距离折中比值法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 群体决策 折中比值法 模糊距离 军事航线优选 模糊多属性 三角模糊数 决策者 负理想解 属性权重 决策矩阵 出处:《运筹与管理》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解决复杂条件下的模糊多属性群体决策问题,利用模糊距离的概念,提出了模糊距离折中比值法(FCRM)。在FCRM中,属性权重和定性属性评估值由语言变量和三角模糊数描述,并用模糊距离度量模糊数之间的距离。FCRM的决策原则是所选择的最优解在尽可能地贴近正理想解的同时尽可能地远离负理想解,同时充分考虑多个决策者的主观态度。文中详细阐述了FCRM的决策过程,通过实例将其应用于军事航线优选问题并与其他相关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uzzy multi-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making under complex conditions, using the concept of fuzzy distance, a fuzzy distance compromise ratio method is proposed in FCRM. Attribute weights and qualitative attribute evaluation values are described by language variables and triangular fuzzy numbers. The decision principle of using fuzzy distance to measure the distance between fuzzy numbers. FCRM is that the chosen optimal solution is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positive ideal solution and as far away from the negative ideal solution as possible. At the same time, the subjective attitude of many decision makers is fully considered.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FCRM is described in detail,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military route selection problem through an example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relevant method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71117;70571086)
【分类号】:C934
【正文快照】: 0引言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广泛存在,其实质是基于模糊集理论[1],通过对多个属性的评估从可行对象集中选择出最优解。TOPSIS法[2]是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的典型方法,已被推广并用以解决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3]。基于TOPSIS法的基本原理,文献[4]提出了考虑决策者主观态度的模糊多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德镛,胡运权;群体决策及其特点[J];决策借鉴;1997年04期
2 刘坦;群体决策 利弊参半[J];决策探索;1999年10期
3 毛瑞锋;群体决策有可能风险更大[J];经营管理者;2003年10期
4 杨洪;论群体决策[J];航天工业管理;1997年11期
5 杨雷 ,席酉民;群体决策的跨文化研究[J];决策探索;1996年07期
6 黄志建,李传志;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群体决策和民主化管理[J];财金贸易;1996年11期
7 毛瑞锋;如何走出极化性群体决策的陷阱[J];经济工作导刊;2003年17期
8 魏存平,邱菀华;群体决策基本理论评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余晓钟,席酉民;群体决策中的决策“难产”现象[J];决策探索;1996年09期
10 卫昆,张新兰,刘茂兰;帮助实现群体决策的有效手段—GDSS[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录书;;Fuzzy偏好关系及其在群体决策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2 周文坤;刘家诚;;群体决策中非二元性选择问题的最小决定集[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张宛平;王绍智;;一个模糊多目标群体决策方法[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4 郑全全;;群体决策的信息取样系列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陆余楚;管智英;耿辉;;选择寿险险种类型的决策方法[A];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应用专辑——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0年
6 郑全全;金剑强;;不同沟通方式下群体决策信息利用分析[A];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黄开明;;群体决策与天气会商模式探讨[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二卷 气象分卷)[C];2006年
8 邱菀华;;一个新的多目标群体决策法[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郑全全;金剑强;许跃进;郑锡宁;;不同沟通方式下群体决策信息利用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刘树林;席酉民;唐均;;群体大小对群体决策可靠性影响的研究综述[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群体决策”可能风险更大[N];人民政协报;2003年
2 首都师大附中 丁伯华;民主决策提升软实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李宽宽 本报驻京首席记者 苏小和;陈国权的四个纬度理论[N];经理日报;2006年
4 任厚毅;全国采油工程优化及信息技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为何好人也会哄抢财物[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刘芬;谁在动摇我的意志[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黄金兰;企业团队管理有学问[N];市场报;2005年
8 ;成思危论虚拟经济[N];科技日报;2004年
9 明彦华;“管得好”就是“管得少”[N];中国人事报;2008年
10 阎桂军 赵建廷;浅谈团队管理中的纳什均衡[N];金融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轩伟;群体决策和多目标决策的若干理论和方法[D];上海大学;2004年
2 何贵兵;群体动态决策的适应性行为及其内隐学习机制[D];浙江大学;2002年
3 王志鹏;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王坚强;几类信息不完全确定的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洪振杰;群体和多目标决策的理论、方法及大气传播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6 王学军;群体决策中若干问题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7 辛明军;面向协同设计系统的分布式群体决策支持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龚晓光;研发人员行为激励模拟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孔峰;技术经济分析中的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10 朱卫东;面向互联网基于证据理论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向军;群体决策中的一致性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董红明;贷款审批委员会信贷决策绩效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王玲玲;专家成员在群体决策中作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琼;共享心理模型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红阳;运动图像恢复[D];清华大学;2002年
6 田党生;面向工程设计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鲁成国;模糊数的比较与排序及其在多属性决策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06年
8 杨静;群体决策过程优化[D];浙江大学;2005年
9 冯晓华;冷轧带钢板形缺陷模式识别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10 练凤琴;基于功能性理论的群体决策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68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1468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