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情境下的领导有效性:对变革型领导、领导-部属交换和破坏型领导的元分析
本文选题:变革型领导 切入点:领导-部属交换 出处:《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91项实证研究(92个独立样本,33517名员工)为对象,综合使用元分析、相对权重分析和结构方程技术,考察了中国组织情境下领导方式的有效性问题。研究者从导向(行为-关系)和性质(积极-消极)两个方面,选择了变革型、领导-部属交换和破坏型3种领导方式;从产出类型(态度-行为)方面,选择了下属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留职意愿、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5种有效性指标。结果表明:(1)变革型领导和领导-部属交换与员工积极性态度和行为正相关,破坏型领导与员工积极性态度和行为负相关。(2)三种领导方式的有效性有所不同:在对下属态度的影响上,领导-部属交换作用最强,变革型领导次之,破坏型领导最弱;在对下属行为的影响上,破坏型领导作用最强,领导-部属交换次之,变革型领导最弱。(3)关系导向领导方式在行为导向领导方式与下属反应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除了直接影响,变革型和破坏型领导还通过提高和降低领导-部属交换质量影响下属态度和行为。
[Abstract]:A total of 91 empirical studies (92 independent samples of 33517 employees) were conducted using meta-analysis, relative weight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techniqu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dership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in China. The researchers choose three types of leadership from the aspects of orientation (behavior-relationship) and nature (positive-negative), which ar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ubordinate exchange and destructive. In terms of the type of output (attitude-behavior), they chose subordinates' job satisfaction, emotional commitment, and willingness to stay. Task performan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leader-subordinate exchang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mployees' positive attitude and behavi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ree leadership styles is different: in the influence of subordinate attitude, leadership subordinate exchange is the strongest,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s the second, and destructive leadership is the weakest; In the influence of subordinates' behavior, the destructive leadership is the strongest, the leader-subordinate exchange is the second, and th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s the weakest. The relationship oriented leadership plays a part of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behaving oriented leadership and subordinates' reaction relationship. That is, in addition to direct influence, transformational and destructive leaders also influence subordinates' attitude and behavior by improving and lowering the quality of leader-subordinate exchang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C9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维亚;;关于变革型领导理论本土化的思考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1年14期
2 严瑞丽;朱兵;;变革型领导风格对知识型员工的适应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5期
3 韩勇;;真诚型领导探析[J];领导科学;2011年19期
4 王雪峰;;构建领导学一级学科的探讨[J];领导科学;2011年17期
5 王震;仲理峰;;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化研究评述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6 黄斐;;企业团队真诚型领导理论研究评述[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7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小云;张倩;;中国背景下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效能关系元分析及跨文化比较:基于过去十年的研究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章凯;袁颖洁;;成就目标与员工变革型领导偏好的关系及其影响路径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李超平;时勘;;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的研究趋势[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刘加艳;萧爱铃;时勘;;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和信任的中介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睿;井润田;;魅力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行为比较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贾留战;彭翠;;领导理论的革新:服务型领导[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时勘;李超平;徐长江;陈文晶;;我国变革型领导的结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孙健敏;王碧英;;公仆型领导:概念的界定与量表的修订[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海藩;;序[A];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C];2008年
10 姚凯;;基于内源性—外源性动机理论的仆人式领导理论模型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王麦玲;领袖 之所以成为领袖[N];中国信息报;2007年
2 迟宇宙;权力的国际象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美国)《领导论》作者 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导目标:在“互惠的动员”中趋向实现[N];中国社会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唐蓓茗;实现突破才是领导力[N];解放日报;2005年
5 韩兆东;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魅力型领导[N];中国化工报;2003年
6 江苏教育出版社 杨晓文;领导是怎样炼成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上海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陈尤文;论领导力变革[N];北京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芳;领导力早期发展的初步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琳;中国变革型领导的结构探索与问卷再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玉琳;变革型领导对团队行为表现的影响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柳;危机情境下企业变革型领导行为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4 凌瑶;目标设置与变革型领导、员工绩效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杨良晨;变革型领导和家长式领导的有效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6 韩春燕;变革型领导胜任特征模型及其与相关因素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田京;中国文化背景下变革型领导结构的探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静;领导风格的性别角色及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9 林洋帆;变革型领导对知识分享影响:信任和团队凝聚力为中介[D];清华大学;2010年
10 李丰;组织公平及变革型领导与下属对领导信任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8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160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