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动力因素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12:16
甘肃省大学生排球联赛是甘肃省大学生排球单项赛事的最高级别比赛,赛事发展到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对于排球赛事的动力因素研究为后期联赛的举办奠定人力、物力和财力基础,将推动联赛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以参加第二届甘肃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为调查对象。在对甘肃省大学生排球联赛发展的基本情况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甘肃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动力因素。大学生校园排球的广泛开展为排球联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在依托系统动力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针对目前联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甘肃省大学生排球联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更好推动甘肃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的举办起到借鉴作用。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甘肃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动力因素结构分为:联赛内部动力因素和外部动力因素,内部有:大学生运动员个体动力因素、教练员个体动力因素、裁判员个体动力因素;联赛外部动力因素:家庭动力因素、学校动力因素、社会支持力因素、政治发展的支持力、经济发展的支持力、文化发展的支持力、体育科学研究发展的支持力。各内外部动力因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参赛高校对联赛的重视程度
研究结果与分析25表4-10运动员对于本校训练环境满意度调查情况(N=204)很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男子甲组36221475百分比(%)42.826.616.68.25.8男子乙组1811421百分比(%)5030.511.25.52.8女子甲组1817823百分比(%)37.535.416.74.26.2女子乙组1911510百分比(%)52.730.613.92.80表明大多数参赛高校的训练环境能够满足正常训练的需要,男子乙组所参赛的高校受体育专业限制,学校都有专业的训练馆、力量训练器材,整体配套设施比其它高校齐全。虽然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各地级市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但场馆设施都能基本满足学校运动队训练的基本需求。4.1.6.5运动员参训比赛获奖后有无奖励情况图4-2运动员参加训练获奖后的奖励情况图4-2显示,大部分学生运动员参加训练比赛后有相应的奖励,占样本容量的79%;没有奖励占比21%。运动员为高校在校生,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物质方面,所在高校应培养学生运动员热爱学校、为学校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学生运动员参加训练时,给予学生运动员训练补助是有必要的,越接近比赛的时候,运动员基本上每天都要进行训练,还要学习文化课,基本形成了学习--训练的模式,没有自由时间,一定程度上使运动员面临较大的压力。各高校应在制订相应合理奖励激励政策,调动学生运动员主动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研究结果与分析264.1.6.6运动员学训矛盾图4-3运动员学训调查情况运动员学训矛盾调查显示(如图4-3),认为文化课和训练同等重要的占到了样本总容量81%;认为文化课重要的占运动员总容量15%,认为训练重要的占样本总容量3%。这充分表明大学生运动员学训矛盾对其自身影响较小,认为身体训练和文化课同等重要的这部分学生之所以参加排球训练,一方面他们喜欢排球运动的程度与学习文化课程度等同,他们对与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全面发展,终生体育的意识已经形成,以上证明了甘肃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的举办对在校生学业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体育产业市场规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实证研究[J]. 傅钢强,杨明.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2]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实证研究[J]. 张林玲. 体育与科学. 2016(01)
[3]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实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 张林珂,刘献国,王焕.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12(03)
[4]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J]. 张欣,林立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07)
[5]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运作的现状分析[J]. 姚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02)
[6]文化、观念与制度——国家体育软实力理论模型构建与动力机制分析[J]. 赖勇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05)
[7]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 苗治文,齐凤,邵继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8]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方式转变[J]. 沈坤荣,付文林,李子联.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1(01)
[9]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与发展对策[J]. 曹淑芹. 新西部. 2010(11)
[10]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 邵桂华,满江虹. 体育科学. 2010(01)
博士论文
[1]我国青少年校园篮球运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 高治.武汉体育学院 2016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 汪希.电子科技大学 2016
[3]工作场学习与专业化革新[D]. 林克松.西南大学 2014
[4]新时期中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研究[D]. 古松.北京体育大学 2012
[5]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与预测研究[D]. 朱颖超.中国石油大学 2010
[6]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及战略研究[D]. 张金英.天津大学 2010
[7]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 周文军.福建师范大学 2009
[8]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D]. 孙瑞祥.天津师范大学 2009
[9]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D]. 刘伟.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0]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 潘迎旭.北京体育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我国气排球运动发展的驱动机制及模型构建研究[D]. 邹炳彦.鲁东大学 2018
[2]福建省大学生排球联赛开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通.福建师范大学 2014
[3]2012年湖南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现状调查与分析[D]. 叶欢心.吉首大学 2013
[4]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关系研究[D]. 高洪教.山东师范大学 2008
[5]吉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 夏星焱.东北师范大学 2007
[6]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 刘玉常.曲阜师范大学 2007
[7]排球人口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 俞文东.北京体育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84933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参赛高校对联赛的重视程度
研究结果与分析25表4-10运动员对于本校训练环境满意度调查情况(N=204)很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男子甲组36221475百分比(%)42.826.616.68.25.8男子乙组1811421百分比(%)5030.511.25.52.8女子甲组1817823百分比(%)37.535.416.74.26.2女子乙组1911510百分比(%)52.730.613.92.80表明大多数参赛高校的训练环境能够满足正常训练的需要,男子乙组所参赛的高校受体育专业限制,学校都有专业的训练馆、力量训练器材,整体配套设施比其它高校齐全。虽然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各地级市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但场馆设施都能基本满足学校运动队训练的基本需求。4.1.6.5运动员参训比赛获奖后有无奖励情况图4-2运动员参加训练获奖后的奖励情况图4-2显示,大部分学生运动员参加训练比赛后有相应的奖励,占样本容量的79%;没有奖励占比21%。运动员为高校在校生,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物质方面,所在高校应培养学生运动员热爱学校、为学校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学生运动员参加训练时,给予学生运动员训练补助是有必要的,越接近比赛的时候,运动员基本上每天都要进行训练,还要学习文化课,基本形成了学习--训练的模式,没有自由时间,一定程度上使运动员面临较大的压力。各高校应在制订相应合理奖励激励政策,调动学生运动员主动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研究结果与分析264.1.6.6运动员学训矛盾图4-3运动员学训调查情况运动员学训矛盾调查显示(如图4-3),认为文化课和训练同等重要的占到了样本总容量81%;认为文化课重要的占运动员总容量15%,认为训练重要的占样本总容量3%。这充分表明大学生运动员学训矛盾对其自身影响较小,认为身体训练和文化课同等重要的这部分学生之所以参加排球训练,一方面他们喜欢排球运动的程度与学习文化课程度等同,他们对与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全面发展,终生体育的意识已经形成,以上证明了甘肃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的举办对在校生学业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体育产业市场规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实证研究[J]. 傅钢强,杨明.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2]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实证研究[J]. 张林玲. 体育与科学. 2016(01)
[3]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实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 张林珂,刘献国,王焕.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12(03)
[4]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J]. 张欣,林立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07)
[5]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运作的现状分析[J]. 姚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02)
[6]文化、观念与制度——国家体育软实力理论模型构建与动力机制分析[J]. 赖勇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05)
[7]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 苗治文,齐凤,邵继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8]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方式转变[J]. 沈坤荣,付文林,李子联.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1(01)
[9]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与发展对策[J]. 曹淑芹. 新西部. 2010(11)
[10]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 邵桂华,满江虹. 体育科学. 2010(01)
博士论文
[1]我国青少年校园篮球运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 高治.武汉体育学院 2016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 汪希.电子科技大学 2016
[3]工作场学习与专业化革新[D]. 林克松.西南大学 2014
[4]新时期中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研究[D]. 古松.北京体育大学 2012
[5]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与预测研究[D]. 朱颖超.中国石油大学 2010
[6]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及战略研究[D]. 张金英.天津大学 2010
[7]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 周文军.福建师范大学 2009
[8]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D]. 孙瑞祥.天津师范大学 2009
[9]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D]. 刘伟.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0]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 潘迎旭.北京体育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我国气排球运动发展的驱动机制及模型构建研究[D]. 邹炳彦.鲁东大学 2018
[2]福建省大学生排球联赛开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通.福建师范大学 2014
[3]2012年湖南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现状调查与分析[D]. 叶欢心.吉首大学 2013
[4]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关系研究[D]. 高洪教.山东师范大学 2008
[5]吉林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 夏星焱.东北师范大学 2007
[6]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 刘玉常.曲阜师范大学 2007
[7]排球人口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 俞文东.北京体育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84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298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