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共享发展理念及实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4 13:22
  新时期,面对新挑战,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作为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地位,顺应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国情作出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决策阐明了制约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也凸显了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本文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背景,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即共享发展的范围是全面共享;共享发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是渐进的过程;共享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结果。其次通过总结共享发展理念的相关概念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探讨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共享发展理念的关系,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提供了实践依据;对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提出新要求,彰显了共享发展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路径。最后尝试性提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夯实改革成果共享的物质基础;完善制度体系,筑牢共...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演变及影响
    2.1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2.2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2.1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表现
        2.2.2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影响
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共享的内涵
    3.2 理念以及发展理念的内涵
        3.2.1 理念的内涵
        3.2.2 发展理念的内涵
    3.3 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
        3.3.1 马克思主义中的“共享”思想
        3.3.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
4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4.1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4.1.1 共享发展的范围是全面共享
        4.1.2 共享发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
        4.1.3 共享发展是渐进的过程
        4.1.4 共享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结果
    4.2 共享发展理念的意义
        4.2.1 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
        4.2.2 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意义
5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共享发展理念的关系
    5.1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反映的现实是提出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
    5.2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对共享发展理念提出新要求
    5.3 共享发展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路径
6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
    6.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6.1.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6.2 统筹推进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6.2.1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6.2.2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平衡性问题
        6.2.3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6.2.4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解决内外部关系问题
    6.3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夯实改革成果共享的物质基础
        6.3.1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6.3.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6.3.3 强化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
    6.4 增强理论研究的责任担当,提供共享发展的智力支持
        6.4.1 培育政府公职人员的为民意识
        6.4.2 培育先富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6.4.3 培育民众树立共建共享的价值意识
    6.5 完善制度体系,筑牢共享发展的制度保障
        6.5.1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6.5.2 完善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制度
        6.5.3 完善贫困人口资产扶持制度
        6.5.4 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保障制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2997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2997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6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