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多元共治视角下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以“湾长制”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25 05:43
  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成为关键。多元共治是指在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过程中,由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众、大众媒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一种治理方式,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治理水平。海洋具有整体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仅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多元主体的有效参与来打破单一主体进行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弊端。随着“河长制”、“湖长制”等制度的陆续出台,环境保护的压力由陆向海传导。2017年初,原国家海洋局出台《关于开展“湾长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先期在浙江、秦皇岛、青岛、连云港、海口“一省四市”开展“湾长制”试点工作。“湾长制”的实践开启了多元共治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但作为一项新制度,“湾长制”在理论和实践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立足于我国“湾长制”的实施背景及概况,从多元共治的角度出发,分析各“涉海”主体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比如政府职能定位不清、企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薄弱、社会组织参与度不足、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大众媒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因此对我国“湾长制”的实践情况进行研究,不仅... 

【文章来源】: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多元共治视角下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以“湾长制”为例


012-018年舟山海洋和中国海洋渔业捕捞量Figure3-1CatchofZhoushanandChina"sMarineFisheriesin2012-018数据来源: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和《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垃圾,海滩,类型


第三章我国“湾长制”的实施背景及概况13第三,近海湾滩垃圾较多,个别小岛出现“垃圾围岛”。近海海域海上漂流的垃圾多为废弃的渔具和船上的生活垃圾,一些旅游岛屿也因为游客的增加,使得岛上的生活垃圾随之增多,其中主要包括固体垃圾、生活废水等,部分湾滩甚至出现“垃圾围岛”。近三年的《中国海洋生态环境公报》显示,在对近海域开展的海洋垃圾统计中,海滩垃圾数量密度持续增加,海滩垃圾的类别多,其中以塑料垃圾为主。(见表3-3和图3-2)。表3-32016-2018年海洋垃圾数量和重量密度统计表Table3-3statisticsofquantityandweightdensityofmarinegarbagein2016-2018年份(年)海滩垃圾数量密度(个/平方千米)海滩垃圾重量密度(千克/平方千米)201860761128420175212314202016498561328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图3-22017年和2018年海滩垃圾类型数量类型(%)Figure3-2Typesofbeachgarbagetypesin2017and2018(%)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第四,近海海域湾滩各种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在沿海各湾滩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行为,非法占用海域进行开发利用的案例屡有查处,“三无”渔船,禁用渔具涉渔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在浙江省舟山的岱山岛,有一种渔民专门用于捕捞海底层鱼虾类资源的“地笼网”治理成为难点,这种渔具成本低、投资少、效益高,操作比较简单,隐蔽性好,清理起来难度很大。总之,“湾长制”的实施涉及海洋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海岸线的治理与修复、


本文编号:2998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2998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4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