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性教育对婚姻决策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11:59
伴随我国现代化工业化以及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有关我国女性教育方面的迅速发展以及女性婚姻决策的表现变化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而教育与婚姻是事关个人成长过程与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有关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增长的速度要远远快于男性,而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没有得到很充分的探索。因此,研究女性教育发展问题,探讨女性外在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对其婚姻决策的影响,有助于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了解教育的婚姻市场效应的性别差异,也能为我国适时调整婚姻模式和学制设计灵活化等政策提供相应参考。本文利用2016年CFPS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对女性外在的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对其婚姻决策的影响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接受额外的一年教育并不会改变女性是否会结婚的决策,但是会导致平均婚姻年龄短暂延迟0.14年,而且这种推迟效应要远远低于男性。同时,尽管女性和男性在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之后会改善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可以等待更好的机会,但是最终男性的收入增长速度要比女性快。除此之外,外貌吸引力的下降至少部分解释了平均初婚...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90-2018年我国育龄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得来
3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趋于一致。这两种变化在我国发生的速度要比西方国家快。我国古代教育与儒家思想的高度失衡,使得我国古代男性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大大高于女性。而后,科举考试的废除与教育的普及迅速缩小了20世纪教育中的性别差距。现有的大量文献大多探讨的是受教育程度提高的影响,但是对于我国与西方教育性别差距趋同的潜在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因此,本文试图阐明这一主题。图1.22008-2018年我国结婚率与离婚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民政部统计公报教育水平的快速增长可能在多方面影响女性的生活,其中包括婚姻决策。在我国目前关于婚姻决策中是否选择结婚和是否选择离婚的状况如图1.2,整体上而言结婚率从2008-2018年的趋势是从缓慢上升到逐步下降,而离婚率是在不断攀升。而关于婚姻决策中在何时结婚,以初婚时的年龄为例见图1.1,从1990-2018我国育龄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增长趋势明显,表现出晚婚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并且媒体的报道经常关注30岁以上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未婚女性,并将她们对未来丈夫的更高期望视为女性受教育水平更快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大多数父母希望他们的子女能够在黄金年龄段结婚,而在适婚时间段未婚通常会遭受非议。基于以上考量,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依据CFPS2016数据库,从性别差异角度出发研究教育水平对女性婚姻决策的影响,并验证了我国晚婚的渠道机制,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1.2研究意义婚姻决策是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他各种家庭模式都有重大影响。鉴于其非同寻常的作用,了解它们的影响因素非常有必要。然而,目前关于教
27MatherISCO‐88=20.030.030.070.63MotherISCO‐88=30.010.011.600.65MatherISCO‐88=40.010.010.400.90MotherISCO‐88=50.030.052.47**0.49MatherISCO‐88=60.560.501.350.17MatherISCO‐88=70.030.041.88*0.10MatherISCO‐88=80.010.024.14***2.35**MatherISCO‐88=90.010.022.49**1.42MatherISCO‐88=100.310.300.450.56注:样本包括1970年或1970年以后出生的我国家庭小组研究2016年调查的个人。父亲和母亲的职业虚拟变量是基于当前版本的国际职业标准分类①(ISCO‐88)的第一个数字。第3列报告了无条件差异的统计数据。第4列报告了年龄和省份②固定效应的差异统计。图3.1显示教育获得与我国居民初婚年龄的关系。从图3.1可以看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我国居民初婚年龄不断上升,这初步表明教育获得对我国居民初婚年龄具有正向影响。图3.1教育获得与初婚年龄①国际职业标准分类ISCO‐88的获得来自http://www.ilo.org/public/english/bureau/stat/isco/②数据中省份的定义为个人在12岁时居住的省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学历的人更容易抑郁吗?——教育对成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J]. 石智雷,杨宇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2]中国人真的都不结婚了吗——从队列的视角看中国人的结婚和不婚[J]. 翟振武,刘雯莉. 探索与争鸣. 2020(02)
[3]教育程度与居民幸福感: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J]. 胡宏兵,高娜娜. 教育研究. 2019(11)
[4]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房价变动与居民婚姻观念研究[J]. 赵文哲,刘思嘉,史宇鹏. 金融研究. 2019(09)
[5]子女教育对中老年父母健康的影响[J]. 杨克文,臧文斌,李光勤. 人口学刊. 2019(05)
[6]主观幸福感、公共教育满意度对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基于CGSS实证分析[J]. 魏炜,林丽梅,卢海阳,郑思宁. 社会发展研究. 2019(03)
[7]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研究[J]. 刘汉中.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6)
[8]外出务工如何影响农村流动人口的初婚年龄?[J]. 刘利鸽,刘红升,靳小怡. 人口与经济. 2019(03)
[9]女性教育优势:基于房价上涨对子代教育支出影响的分析[J]. 耿峰,秦雪征. 财经研究. 2019(04)
[10]教育扩张、人力资本积累与女性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方超,黄斌. 教育发展研究. 2019(05)
博士论文
[1]婚姻承诺的心理学研究[D]. 李涛.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同居还是结婚?[D]. 徐思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19
[2]父母人力资本对子女晚婚现象的影响及传导机制[D]. 焦其非.山东财经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02860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90-2018年我国育龄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得来
3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趋于一致。这两种变化在我国发生的速度要比西方国家快。我国古代教育与儒家思想的高度失衡,使得我国古代男性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大大高于女性。而后,科举考试的废除与教育的普及迅速缩小了20世纪教育中的性别差距。现有的大量文献大多探讨的是受教育程度提高的影响,但是对于我国与西方教育性别差距趋同的潜在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因此,本文试图阐明这一主题。图1.22008-2018年我国结婚率与离婚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民政部统计公报教育水平的快速增长可能在多方面影响女性的生活,其中包括婚姻决策。在我国目前关于婚姻决策中是否选择结婚和是否选择离婚的状况如图1.2,整体上而言结婚率从2008-2018年的趋势是从缓慢上升到逐步下降,而离婚率是在不断攀升。而关于婚姻决策中在何时结婚,以初婚时的年龄为例见图1.1,从1990-2018我国育龄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增长趋势明显,表现出晚婚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并且媒体的报道经常关注30岁以上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未婚女性,并将她们对未来丈夫的更高期望视为女性受教育水平更快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大多数父母希望他们的子女能够在黄金年龄段结婚,而在适婚时间段未婚通常会遭受非议。基于以上考量,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依据CFPS2016数据库,从性别差异角度出发研究教育水平对女性婚姻决策的影响,并验证了我国晚婚的渠道机制,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1.2研究意义婚姻决策是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他各种家庭模式都有重大影响。鉴于其非同寻常的作用,了解它们的影响因素非常有必要。然而,目前关于教
27MatherISCO‐88=20.030.030.070.63MotherISCO‐88=30.010.011.600.65MatherISCO‐88=40.010.010.400.90MotherISCO‐88=50.030.052.47**0.49MatherISCO‐88=60.560.501.350.17MatherISCO‐88=70.030.041.88*0.10MatherISCO‐88=80.010.024.14***2.35**MatherISCO‐88=90.010.022.49**1.42MatherISCO‐88=100.310.300.450.56注:样本包括1970年或1970年以后出生的我国家庭小组研究2016年调查的个人。父亲和母亲的职业虚拟变量是基于当前版本的国际职业标准分类①(ISCO‐88)的第一个数字。第3列报告了无条件差异的统计数据。第4列报告了年龄和省份②固定效应的差异统计。图3.1显示教育获得与我国居民初婚年龄的关系。从图3.1可以看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我国居民初婚年龄不断上升,这初步表明教育获得对我国居民初婚年龄具有正向影响。图3.1教育获得与初婚年龄①国际职业标准分类ISCO‐88的获得来自http://www.ilo.org/public/english/bureau/stat/isco/②数据中省份的定义为个人在12岁时居住的省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学历的人更容易抑郁吗?——教育对成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J]. 石智雷,杨宇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2]中国人真的都不结婚了吗——从队列的视角看中国人的结婚和不婚[J]. 翟振武,刘雯莉. 探索与争鸣. 2020(02)
[3]教育程度与居民幸福感: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J]. 胡宏兵,高娜娜. 教育研究. 2019(11)
[4]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房价变动与居民婚姻观念研究[J]. 赵文哲,刘思嘉,史宇鹏. 金融研究. 2019(09)
[5]子女教育对中老年父母健康的影响[J]. 杨克文,臧文斌,李光勤. 人口学刊. 2019(05)
[6]主观幸福感、公共教育满意度对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基于CGSS实证分析[J]. 魏炜,林丽梅,卢海阳,郑思宁. 社会发展研究. 2019(03)
[7]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研究[J]. 刘汉中.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6)
[8]外出务工如何影响农村流动人口的初婚年龄?[J]. 刘利鸽,刘红升,靳小怡. 人口与经济. 2019(03)
[9]女性教育优势:基于房价上涨对子代教育支出影响的分析[J]. 耿峰,秦雪征. 财经研究. 2019(04)
[10]教育扩张、人力资本积累与女性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方超,黄斌. 教育发展研究. 2019(05)
博士论文
[1]婚姻承诺的心理学研究[D]. 李涛.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同居还是结婚?[D]. 徐思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19
[2]父母人力资本对子女晚婚现象的影响及传导机制[D]. 焦其非.山东财经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02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50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