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孢子虫感染及MHC classⅠ等位基因多态性对大山雀二次繁殖决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09 15:37
二次繁殖是许多鸟类增加生殖产出的常见对策。然而,由于鸟类的繁殖行为会增加其自身的能量消耗,而进行二次繁殖无疑会让其付出更高的代价,因此,鸟类的身体状况以及繁殖投入等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鸟类的二次繁殖决策。血孢子虫作为影响鸟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寄生于鸟类体内并利用宿主的资源对其产生严重的选择压力;而宿主具有高度多态性的MHC基因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且MHC classⅠ基因常与寄生虫感染相联系,其多态性变化可能影响着鸟类的繁殖决策。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血孢子虫感染及MHC等位基因数量与鸟类繁殖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然而,未有研究表明其对鸟类二次繁殖决策的影响。本研究以典型进行二次繁殖的小型雀形目鸟类大山雀(Parus major)为研究对象,2018-2019年的5-7月间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调查,共收集290份大山雀的血液样本及各项身体指标等数据,使用巢式PCR方法确定大山雀个体中血孢子虫感染状态,利用Malavi数据库鉴定感染的血孢子虫种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大山雀MHC classⅠ等位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分型,旨在探究血孢子虫感染及MHC classⅠ等位...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山雀1日龄雏鸟
5出现与大山雀相关的研究,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与大山雀相关的研究点,形成了庞大的研究网络。国内早期的研究主要以防治森林害虫为主:在1962年,范忠民就已经开展了在落叶松人工林内使用人工巢箱招引大山雀的试验[62],而后逐渐开展了对于大山雀种间关系[63]、行为(取食行为[64],领域行为[65])、种群动态变化[66]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山雀繁殖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大山雀繁殖成功及其影响因素[67],窝卵数与繁殖对策[68],繁殖功效研究[69]等。有研究表明鸟类会在繁殖力和减轻寄生虫感染之间进行权衡,Norris等人发现繁殖力的提高将导致大山雀的血液寄生虫患病率增加[30],Sepil等人在2012年对其研究的大山雀种群进行了454焦磷酸测序显示了大山雀MHCclassI等位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70]。像这些关于大山雀血孢子虫感染以及MHC等位基因的研究,国外相对较多,但未有研究从血孢子虫感染及MHC等位基因数量对大山雀二次繁殖的影响方面进行过报道。图1-1大山雀1日龄雏鸟图1-2大山雀14日龄雏鸟Figure1-1OnedayoldnestlingsofFigure1-214daysoldnestlingsofgreattitgreattit图1-3孵化中的大山雀Figure1-3Greattitinhatching1.5研究目的和意义二次繁殖是影响鸟类繁殖适合度的重要生活史特征之一,对增加年生殖产出和种群增长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大山雀为研究对象,从血孢子虫感染和MHCclassI基因角度,揭示其对大山雀二次繁殖的影响。本文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通过对大山雀血孢子虫种类的鉴定明确血孢子虫感染率变化与大山雀二次繁殖的相关性;2)确定MHC
5出现与大山雀相关的研究,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与大山雀相关的研究点,形成了庞大的研究网络。国内早期的研究主要以防治森林害虫为主:在1962年,范忠民就已经开展了在落叶松人工林内使用人工巢箱招引大山雀的试验[62],而后逐渐开展了对于大山雀种间关系[63]、行为(取食行为[64],领域行为[65])、种群动态变化[66]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山雀繁殖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大山雀繁殖成功及其影响因素[67],窝卵数与繁殖对策[68],繁殖功效研究[69]等。有研究表明鸟类会在繁殖力和减轻寄生虫感染之间进行权衡,Norris等人发现繁殖力的提高将导致大山雀的血液寄生虫患病率增加[30],Sepil等人在2012年对其研究的大山雀种群进行了454焦磷酸测序显示了大山雀MHCclassI等位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70]。像这些关于大山雀血孢子虫感染以及MHC等位基因的研究,国外相对较多,但未有研究从血孢子虫感染及MHC等位基因数量对大山雀二次繁殖的影响方面进行过报道。图1-1大山雀1日龄雏鸟图1-2大山雀14日龄雏鸟Figure1-1OnedayoldnestlingsofFigure1-214daysoldnestlingsofgreattitgreattit图1-3孵化中的大山雀Figure1-3Greattitinhatching1.5研究目的和意义二次繁殖是影响鸟类繁殖适合度的重要生活史特征之一,对增加年生殖产出和种群增长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大山雀为研究对象,从血孢子虫感染和MHCclassI基因角度,揭示其对大山雀二次繁殖的影响。本文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通过对大山雀血孢子虫种类的鉴定明确血孢子虫感染率变化与大山雀二次繁殖的相关性;2)确定MH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山雀对巢箱颜色的识别和繁殖功效[J]. 张克勤,邓秋香,Justin Liu,蒋诗梦,张左娇,李文秀,赵芳菊,姚启远,楼瑛强,高玮. 生态学报. 2012(02)
[2]破碎化次生林斑块面积及斑块隔离对大山雀繁殖成功的影响[J]. 邓文洪,高玮,宋晓东. 应用生态学报. 2001(04)
[3]大山雀领域鸣唱的声谱分析与比较研究[J]. 姜仕仁,丁平,诸葛阳.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1)
[4]次生阔叶林中大山雀和沼泽山雀取食行为的研究[J]. 高玮,相桂权,冯贺林,邓秋香,赵虹. 生态学杂志. 1996(05)
[5]大山雀和褐头山雀种间关系研究[J]. 刘乃发,李岩,刘敬泽. 动物学研究. 1989(04)
[6]落叶松人工林内对大山雀的招引试验[J]. 范忠民. 动物学报. 1962(02)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气候变化对大山雀(Parusmajor)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研究[D]. 查林松.东北林业大学 2013
[2]山地次生林中大山雀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的关系[D]. 苏循瑞.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7260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山雀1日龄雏鸟
5出现与大山雀相关的研究,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与大山雀相关的研究点,形成了庞大的研究网络。国内早期的研究主要以防治森林害虫为主:在1962年,范忠民就已经开展了在落叶松人工林内使用人工巢箱招引大山雀的试验[62],而后逐渐开展了对于大山雀种间关系[63]、行为(取食行为[64],领域行为[65])、种群动态变化[66]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山雀繁殖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大山雀繁殖成功及其影响因素[67],窝卵数与繁殖对策[68],繁殖功效研究[69]等。有研究表明鸟类会在繁殖力和减轻寄生虫感染之间进行权衡,Norris等人发现繁殖力的提高将导致大山雀的血液寄生虫患病率增加[30],Sepil等人在2012年对其研究的大山雀种群进行了454焦磷酸测序显示了大山雀MHCclassI等位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70]。像这些关于大山雀血孢子虫感染以及MHC等位基因的研究,国外相对较多,但未有研究从血孢子虫感染及MHC等位基因数量对大山雀二次繁殖的影响方面进行过报道。图1-1大山雀1日龄雏鸟图1-2大山雀14日龄雏鸟Figure1-1OnedayoldnestlingsofFigure1-214daysoldnestlingsofgreattitgreattit图1-3孵化中的大山雀Figure1-3Greattitinhatching1.5研究目的和意义二次繁殖是影响鸟类繁殖适合度的重要生活史特征之一,对增加年生殖产出和种群增长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大山雀为研究对象,从血孢子虫感染和MHCclassI基因角度,揭示其对大山雀二次繁殖的影响。本文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通过对大山雀血孢子虫种类的鉴定明确血孢子虫感染率变化与大山雀二次繁殖的相关性;2)确定MHC
5出现与大山雀相关的研究,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与大山雀相关的研究点,形成了庞大的研究网络。国内早期的研究主要以防治森林害虫为主:在1962年,范忠民就已经开展了在落叶松人工林内使用人工巢箱招引大山雀的试验[62],而后逐渐开展了对于大山雀种间关系[63]、行为(取食行为[64],领域行为[65])、种群动态变化[66]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山雀繁殖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大山雀繁殖成功及其影响因素[67],窝卵数与繁殖对策[68],繁殖功效研究[69]等。有研究表明鸟类会在繁殖力和减轻寄生虫感染之间进行权衡,Norris等人发现繁殖力的提高将导致大山雀的血液寄生虫患病率增加[30],Sepil等人在2012年对其研究的大山雀种群进行了454焦磷酸测序显示了大山雀MHCclassI等位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70]。像这些关于大山雀血孢子虫感染以及MHC等位基因的研究,国外相对较多,但未有研究从血孢子虫感染及MHC等位基因数量对大山雀二次繁殖的影响方面进行过报道。图1-1大山雀1日龄雏鸟图1-2大山雀14日龄雏鸟Figure1-1OnedayoldnestlingsofFigure1-214daysoldnestlingsofgreattitgreattit图1-3孵化中的大山雀Figure1-3Greattitinhatching1.5研究目的和意义二次繁殖是影响鸟类繁殖适合度的重要生活史特征之一,对增加年生殖产出和种群增长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大山雀为研究对象,从血孢子虫感染和MHCclassI基因角度,揭示其对大山雀二次繁殖的影响。本文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通过对大山雀血孢子虫种类的鉴定明确血孢子虫感染率变化与大山雀二次繁殖的相关性;2)确定MH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山雀对巢箱颜色的识别和繁殖功效[J]. 张克勤,邓秋香,Justin Liu,蒋诗梦,张左娇,李文秀,赵芳菊,姚启远,楼瑛强,高玮. 生态学报. 2012(02)
[2]破碎化次生林斑块面积及斑块隔离对大山雀繁殖成功的影响[J]. 邓文洪,高玮,宋晓东. 应用生态学报. 2001(04)
[3]大山雀领域鸣唱的声谱分析与比较研究[J]. 姜仕仁,丁平,诸葛阳.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1)
[4]次生阔叶林中大山雀和沼泽山雀取食行为的研究[J]. 高玮,相桂权,冯贺林,邓秋香,赵虹. 生态学杂志. 1996(05)
[5]大山雀和褐头山雀种间关系研究[J]. 刘乃发,李岩,刘敬泽. 动物学研究. 1989(04)
[6]落叶松人工林内对大山雀的招引试验[J]. 范忠民. 动物学报. 1962(02)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气候变化对大山雀(Parusmajor)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研究[D]. 查林松.东北林业大学 2013
[2]山地次生林中大山雀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的关系[D]. 苏循瑞.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7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61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