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林灌草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生态效益监测评价
发布时间:2023-01-13 18:14
在当今全球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问题趋于严峻的背景下,将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结合区域生态恢复和国家扶贫方略发展高效特色林产业,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根据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总体结构和喀斯特高原山区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混农林业研究区、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产业研究区、施秉喀斯特山地峡谷无-潜在石漠化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山地旅游研究区,以地理学、生态学、林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结合多目标决策理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地球关键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通过生态定位观测法、调查研究法、实验法、系统统计法和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石漠化治理林业资源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空间尺度适用性的不足,以科学性和专一性为前提选取指标,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空间尺度的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生态效益评价模型客观性的不足,将组合评价法引入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林灌草修复与林产业生态效益综合评价,建立相应生态效益组合评价模型,在2017-2019年对3个研究区15种林业模...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林灌草修复与林产业生态效益
(二)石漠化治理林灌草修复与林产业生态效益
(三)研究进展及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四)试验方案与材料数据可信度分析
三 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一)多层级评价框架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与原则
2 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二)评价指标选取
1 指标选取来源
2 指标选取方法
(三)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1 指标体系
2 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
四 效益组合评价模型
(一)组合评价法
1 单一评价方法
2 组合法
(二)组合评价模型构建
1 赋权法选取
2 单一评价法选取
3 组合评价流程
五 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一)评价数据
1 示范规模
2 植被覆盖度
3 水源涵养
4 保育土壤
5 固碳释氧
6 生物多样性
7 主要指标数据汇总
(二)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1 基于层次分析法
2 基于变异系数法
(三)生态效益单一评价
1 综合指数法
2 功效系数法
3 单一评价结果
(四)生态效益组合评价
1 组合评价结果
2 组合评价检验
六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应的地域分异特征[J]. 黄麟,曹巍,祝萍. 生态学报. 2020(12)
[2]气候变暖下干旱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 周国逸,李琳,吴安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3]生态效益及其特性[J]. 王效科,杨宁,吴凡,任玉芬,王思远,薄乖民,蒋高明,王玉宽,孙玉军,张路,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2019(15)
[4]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第一批试点区NDVI时空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J]. 刘鹏举,袁卓慧,胡业翠. 生态经济. 2019(07)
[5]生态效益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筛选[J]. 王效科,杨宁,吴凡,任玉芬,王思远,薄乖民,蒋高明,王玉宽,孙玉军,张路,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2019(15)
[6]退耕还林工程三种主要林种类型生态效益分析[J]. 蒲洪超,付莹. 林业勘查设计. 2019(02)
[7]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孙宇,李际平,曹小玉,徐占勇.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1)
[8]关岭-贞丰石漠化治理示范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曹洋,熊康宁,董晓超,肖华,全明英. 中国岩溶. 2018(06)
[9]湖南八大公山25 ha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J]. 秦运芝,张佳鑫,刘检明,刘梦婷,万丹,吴浩,周阳,孟红杰,肖之强,黄汉东,徐耀粘,卢志军,乔秀娟,江明喜. 生物多样性. 2018(09)
[10]喀斯特石漠化环境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探析[J]. 张俞,熊康宁,喻阳华,谭代军,程雯,许敏.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7)
博士论文
[1]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王同顺.北京林业大学 2013
[2]南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组合评价研究[D]. 肖庆业.北京林业大学 2013
[3]湖南省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D]. 王忠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4]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成六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1
[5]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与自适应模型研究[D]. 刘素青.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6]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影响研究[D]. 杨旭东.北京林业大学 2005
[7]公益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 李卫忠.北京林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衰退机理与生产力提升技术研究[D]. 谭代军.贵州师范大学 2019
[2]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究[D]. 王琦.贵州师范大学 2019
[3]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林灌草群落配置机理与优化调控技术[D]. 程雯.贵州师范大学 2019
[4]喀斯特石漠化干草调制机理与牛羊健康饲喂技术[D]. 杨苏茂.贵州师范大学 2018
[5]基于组合评价法的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D]. 马宇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6]湖南省水土保持林生态服务功能监测与价值量估算[D]. 任学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7]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D]. 郭欣雨.北京林业大学 2015
[8]重庆合川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D]. 康苗.北京林业大学 2014
[9]武陵山区生态核心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与研究[D]. 邓长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10]贵州黎平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及其量化评价研究[D]. 王引乾.北京林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30620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林灌草修复与林产业生态效益
(二)石漠化治理林灌草修复与林产业生态效益
(三)研究进展及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四)试验方案与材料数据可信度分析
三 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一)多层级评价框架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与原则
2 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二)评价指标选取
1 指标选取来源
2 指标选取方法
(三)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1 指标体系
2 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
四 效益组合评价模型
(一)组合评价法
1 单一评价方法
2 组合法
(二)组合评价模型构建
1 赋权法选取
2 单一评价法选取
3 组合评价流程
五 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一)评价数据
1 示范规模
2 植被覆盖度
3 水源涵养
4 保育土壤
5 固碳释氧
6 生物多样性
7 主要指标数据汇总
(二)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1 基于层次分析法
2 基于变异系数法
(三)生态效益单一评价
1 综合指数法
2 功效系数法
3 单一评价结果
(四)生态效益组合评价
1 组合评价结果
2 组合评价检验
六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应的地域分异特征[J]. 黄麟,曹巍,祝萍. 生态学报. 2020(12)
[2]气候变暖下干旱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 周国逸,李琳,吴安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3]生态效益及其特性[J]. 王效科,杨宁,吴凡,任玉芬,王思远,薄乖民,蒋高明,王玉宽,孙玉军,张路,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2019(15)
[4]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第一批试点区NDVI时空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J]. 刘鹏举,袁卓慧,胡业翠. 生态经济. 2019(07)
[5]生态效益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筛选[J]. 王效科,杨宁,吴凡,任玉芬,王思远,薄乖民,蒋高明,王玉宽,孙玉军,张路,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2019(15)
[6]退耕还林工程三种主要林种类型生态效益分析[J]. 蒲洪超,付莹. 林业勘查设计. 2019(02)
[7]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孙宇,李际平,曹小玉,徐占勇.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1)
[8]关岭-贞丰石漠化治理示范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曹洋,熊康宁,董晓超,肖华,全明英. 中国岩溶. 2018(06)
[9]湖南八大公山25 ha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J]. 秦运芝,张佳鑫,刘检明,刘梦婷,万丹,吴浩,周阳,孟红杰,肖之强,黄汉东,徐耀粘,卢志军,乔秀娟,江明喜. 生物多样性. 2018(09)
[10]喀斯特石漠化环境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探析[J]. 张俞,熊康宁,喻阳华,谭代军,程雯,许敏.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7)
博士论文
[1]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王同顺.北京林业大学 2013
[2]南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组合评价研究[D]. 肖庆业.北京林业大学 2013
[3]湖南省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D]. 王忠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4]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成六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1
[5]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与自适应模型研究[D]. 刘素青.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6]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影响研究[D]. 杨旭东.北京林业大学 2005
[7]公益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 李卫忠.北京林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衰退机理与生产力提升技术研究[D]. 谭代军.贵州师范大学 2019
[2]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与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究[D]. 王琦.贵州师范大学 2019
[3]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林灌草群落配置机理与优化调控技术[D]. 程雯.贵州师范大学 2019
[4]喀斯特石漠化干草调制机理与牛羊健康饲喂技术[D]. 杨苏茂.贵州师范大学 2018
[5]基于组合评价法的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D]. 马宇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6]湖南省水土保持林生态服务功能监测与价值量估算[D]. 任学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7]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D]. 郭欣雨.北京林业大学 2015
[8]重庆合川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D]. 康苗.北京林业大学 2014
[9]武陵山区生态核心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与研究[D]. 邓长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10]贵州黎平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及其量化评价研究[D]. 王引乾.北京林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30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730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