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6 07:32

  本文关键词: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4年

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模式研究

张时雄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带动了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其显在的问题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如何趋同,但潜在的深层问题是各地人力资源特别是战略人力资源分布是否协同。区域经济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力资源的问题,尤其是战略人力资源的问题。没有战略人力资源分布的大体均衡,也就没有战略人力资本供给的基本协同,就不可能有预期中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与水平。因此,本文选择我国中部地区为例,在分析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现状和总结国内外不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中部地区是指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个省份,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有着承东启西和接南进北重要作用。目前,中部地区人力资源数量比较丰富,但是无论是总体上与东部比较,还是内部比较,中部地区战略人力资源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平衡的发展。而解决要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推动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此外,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中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协同开发理念不到位、区域合作中政府主体职能的缺失等深层次原因,还存在区域人力资源协调机制功能薄弱、区域人力资源协同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区域人力资源政策体制难以衔接、区域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和推动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综观国内外对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针对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特别是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研究是较少。如何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理论研究,构建合适的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模式,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此外,国内外不同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成功经验为中部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欧盟、美国和日本启示如下: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合理匹配、区域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明确、重视区域人力资源法制建设、重视区域人力资本投资、区域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发达等;国内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东部三大地区启示如下:产业结构合理,经济互补性强;人力资源观念开放,协同开发观念强;正确处理好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区域人力资源协同开发内容和方式多样化等。 根据中部地区战略人力资源现状和区域战略人力协同开发现状,借鉴国内外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的成功经验,本文构建了以政府为战略人力资源宏观调控者、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战略人力资源培养供给者、以企业为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使用者、以人才市场和中介组织为战略人力资源基础配置者、以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培养、引进、共享和服务为协同开发任务的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协同开发模式。具体来说,中部地区应当以提升区域战略人力资源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进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逐步建立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机制、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和区域战略人力资源服务模式,最终形成统一的区域人力资源市场和区域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从而保证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模式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4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鸣政;金志峰;;当前区域人才开发合作的成果、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才;2009年15期

2 李金辉;王亮;张冰;;京津冀人才开发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人才;2009年15期

3 李春淼;;对区域人才合作及其机制创新的思考[J];中国人才;2009年15期

4 朱志敏;张琳;;五大区域人才服务合作政策文件回眸[J];中国人才;2009年15期

5 房国忠;朱晓英;;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度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谢凌玲;谢东;;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7 冯德显;;中部地区人才的资源化开发及机制创新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3期

8 蒋建武;赵曙明;戴万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12期

9 张文伟;侯粤峰;;深化珠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的几点建议[J];中国人才;2009年15期

10 马蕾;;民营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宗发;从电力企业职工素质状况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王荣科,段华洽,王辉;安徽人才战略与人文环境建设[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连军;国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李文胜;;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培养浅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段华洽;刘黎黎;;我国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的现状与改进方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赵曙明;;泛长三角人才培养、开发和流动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吴沙;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我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周建东;杜鹏程;;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刘艳丽;;基于.NET平台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车洪;;西北地区企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俊明;;当前我国创新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战略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劳伟刚;;检察官考评机制研究[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鲍建国;;区域发展与人才开发[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绍宏;萧鸣政;苏婉玲;梁丽珊;梁凤珊;;澳门中小型饮食业人力资源问题之实证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普光;李军;王振合;赵延金;;山东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实证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段磊;;国有企业薪酬改革实践与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曙明;;全球胜任力领导者开发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8 何乐观;;我国林业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研究[A];北京人才交流协会2000、2001、2002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C];2003年

9 刘金成;;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发展模式探索[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10 陈国利;;媒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模式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仉巍;我国司法机关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杜鹏程;内在激励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D];南京大学;2010年

6 国秋华;我国传媒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宫漫;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地资源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郑赛莹;吉林省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贾晓波;我国海关现代化战略下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楠;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指数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齐静;数据挖掘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慧;企业人力资源和谐管理的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嘉;松原市供热公司管理人员战略性薪酬管理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许春慧;公共再就业培训研究——以广西为例[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吴丹丹;区域合作视角下的长三角人力资源一体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彭赋;企业薪酬外包决策模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代诚;农信社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海明;种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夏欣;AB公司薪酬案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业昆;企业人才流失状况的判定[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刘中锡;软件行业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1年10期

3 胡悦;常玥;蒲晓宁;;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衡量模式研究评述[J];商业研究;2007年03期

4 刘文;罗润东;房光婷;;人力资本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5 范明;张妮;;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6 王福谦;深圳与香港的人才开发合作[J];中国人才;2004年05期

7 龚瑞珍;遵循人才规律 创新人才机制[J];中国人才;2004年10期

8 山青;人才:支撑中部崛起[J];中国人才;2004年12期

9 湖南省人事厅课题组;;区域人才开发与中部崛起[J];中国人才;2006年01期

10 华才;;发挥人才优势促进中部崛起[J];中国人才;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岩;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许晓红;关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3 王军;北京市工业产业转移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4 赵军平;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倍雷;徐立伟;;大连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对策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任建档;;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实证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曹建军;;基于动态视角的区域开发战略管理过程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0年09期

4 高伯文;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东西互动[J];东南学术;2003年04期

5 赵立新;中国东北亚区域战略与朝鲜半岛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延吉举行[J];东疆学刊;2004年02期

6 彭兆荣;;阳光下的阴影:现代旅游的一种价值隐喻——东南亚旅游发展的思考与案例[J];创新;2007年03期

7 王晓玲;;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陆大道;;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态势及京津冀协调发展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9 荆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毛鹏举;网上超市的区域化战略评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祁连;;全球化经济下区域与城市的产业集聚战略[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文祥;郑丽莉;;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机制分析[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毕六合;;关于推进廊坊开发区与县域工业园战略合作的调查与思考[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王淑娟;孙淑艳;廉英红;;唐山在冀东城市群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的保障条件及对策研究[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5 谷立霞;;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哲;张焕新;郑文凤;;对领导者战略家角色的战略领导力的思考[A];“领导科学发展30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祖可;邱家赞;谢庆双;陈亨良;黄秀梁;黄兴;马晓峰;林玉宏;包梅;;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4(2006-2007)[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政魁;[N];甘肃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高慧斌;[N];辽宁日报;2009年

3 李燕楠;[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陈淮;[N];中国财经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吴天一 ;[N];国际金融报;2005年

6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宝通;[N];陕西日报;2011年

7 记者 王洋洋 通讯员 刘建升 韩博胜 固政办;[N];廊坊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武英;[N];建筑时报;2010年

9 见习记者 陈剑枫;[N];恩施日报;2011年

10 张瑞泉 朱文贵;[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伟;建国以来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晓锋;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王媛;大范围战略交通协调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贾彦利;中国区域政策对区域差距影响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5 史伟成;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力年;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宁;区域战略产业评价及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张时雄;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3 张凯;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的政府行为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4 李涛;金平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5 朱江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纪瑶;区域战略新兴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魏勋国;区域差异与一体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8 杨志胜;中国零售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7年

9 连玮;区域战略产业通用选择模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刘鹏;中国—中亚合作及其对新疆的意义[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部区域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53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