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执教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执教能力指始终如一的应用体育相关知识、人际关系知识和人内心相关知识在特定的执教情景中提高运动员的能力、自信、沟通和品格。高校羽毛球教师,既是羽毛球训练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又是运动员的教育者、指导者,是竞技体育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承担着教学与训练的重担。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的执教能力是羽毛球教师掌控整个羽毛球教学与训练过程的核心能力,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必备的能力。为了提高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的执教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素质,对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结构进行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本文以参加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主办的“2015年全国高校羽毛球专项教师培训班”的200名来自全国高校的羽毛球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分析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结构。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的学历层次整体较高,教师职称水平、专业化等级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年龄分布适中,较符合项目发展需要,但性别比例悬殊较大;有41%的教师没有参加此类羽毛球培训班的经历;(2)采用因子分析法将35个影响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6个公因子,按照贡献率大小,即对执教能力的影响程度的顺序排列依次为:专项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一般教学能力;(3)专项教学能力在6个公因子中对执教能力影响程度最高,教师对此能力的重要程度认知也较高,应继续保持对专项教学能力重要程度的认知;(4)科研能力在6个公因子中对执教能力影响程度排名第二,但教师对此能力重要程度的认知普遍低于其他能力,且对影响因子的评分比较分散,不能得到教师们较统一的认知,应加强对科研能力重要程度的认知;(5)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在6个公因子中对执教能力影响程度排名分别为第三、第四名,应继续保持对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力重要程度的认知;(6)管理能力在6个公因子中对执教能力影响程度排名第五,但教师对该能力重要程度的认知较高,甚至超过了科研能力,这也是高校羽毛球教师在对执教能力的理解中存在的不足,应正确认识管理能力的地位,合理认识每一项执教能力;(7)一般教学能力在6个公因子中对执教能力影响程度最低,但教师对该能力重要程度基本最高,与理论上因子分析结果不匹配,教师应适当降低对此能力重要程度的认知,强化对科研能力的认知。因此,应强化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的内涵,提高学术水平,强化高校羽毛球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增强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的核心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重视高校羽毛球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的转变,注重多样化的教学、全方位的培养模式;促进专项教学能力提高的的同时兼顾其他能力的提升;增加青年教师的在岗培训和对外学术交流培养机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老带新,不断优化教师学历结构、教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的塑造。
【关键词】:普通高校 羽毛球教师 能力 因子 贡献率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47-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前言12-20
- 1.1 选题依据12-13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3-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8
- 1.2.3 用因子分析法对执教能力的研究18-19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9-20
- 1.3.1 研究目的19
- 1.3.2 研究意义19-20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0-24
- 2.1 研究对象20
- 2.2 研究方法20-24
- 2.2.1 文献资料法20
- 2.2.2 专家访谈法20
- 2.2.3 问卷调查法20-22
- 2.2.4 数据统计法22-24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4-53
- 3.1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24-30
- 3.1.1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的学历分布情况分析24-25
- 3.1.2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的年龄分布情况分析25-26
- 3.1.3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的专业训练情况分析26
- 3.1.4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的执教年限情况分析26-28
- 3.1.5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的职称分布情况分析28
- 3.1.6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的技术等级情况分析28-29
- 3.1.7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参加培训班情况分析29-30
- 3.2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因子选取30-34
- 3.2.1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的相关概念30
- 3.2.2 因子选取原则30-31
- 3.2.3 因子选取路径31-33
- 3.2.4 确定选取的因子33-34
- 3.3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因子分析34-53
- 3.3.1 公因子的提取与命名34-40
- 3.3.2 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的各因子分析40-53
- 4 结论与建议53-56
- 4.1 结论53-54
- 4.2 建议54-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件 159-62
- 附件 262-65
- 附件 365-68
- 附件 468-71
- 致谢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鹏;;对吉林省高校羽毛球选项课现状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郑欣;;对我院开展羽毛球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吴婷;;浅析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的教学方式[J];科技信息;2010年29期
4 刘启锋;;羽毛球手感因素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11期
5 曾刚;;“达标式”教法在中专羽毛球课的应用探索[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6 朱岩;;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现状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1年13期
7 何立夫;;对高职羽毛球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年12期
8 曲景凯;;中学羽毛球课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年01期
9 范磊;;多媒体在高中羽毛球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3期
10 黄观伟;;浅谈中职学校开设羽毛球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墨;这里是世界冠军的摇篮[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邦全;探究式教学在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应用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依凡;“分层次”教学模式在羽毛球技术课中的实验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3 谭亲;羽毛球技术学习中运用多元反馈教学法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林;无锡市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现状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侯聪;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学生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6 高媛媛;基于微信的小学羽毛球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陈超秀;软梯训练法对羽毛球专项学生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胡绍梦;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结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9 王立宁;长春市高校羽毛球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忠才;大学生羽毛球网络课程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执教能力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60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