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马克思失业理论及其对解决中国失业问题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11-20 12:01
   马克思的失业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尽管马克思没有单独论述失业的著作,但在马克思的许多著作中对于失业的问题都有科学的阐述。本文在马克思相关经典著作的基础之上,批判的借鉴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取文献研究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逻辑归纳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马克思的失业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的失业问题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解决当代中国的失业问题提供参考。本文从整体的角度,对马克思的失业理论进行辩证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失业问题的主要内容。本部分全面的论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失业本质、产生失业的原因、失业的影响、失业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未来社会充分就业设想等思想,并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本部分深入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现状并总结概括出我国的五个主要失业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劳动力素质问题、城乡就业分割化问题、劳动力市场不健全问题以及外部环境对就业的冲击问题。第三部分:马克思失业理论对我国失业问题的启示。本部分把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解决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的实践相结合,深入发掘马克思失业理论的科学价值,结合新时期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对解决我国失业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对策。
【学位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091.91;F24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1. 国内研究概况
        2. 国外研究概况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论文创新之处
一、马克思失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失业的本质
    (二) 资本主义失业的影响因素
        1. 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看
        2. 由资本有机构成来看
        3. 由资本积累来看
    (三) 资本主义失业的双重影响
        1. 失业人口可以适应资本灵活变动的需求
        2. 资本家加大对在职工人的剥削程度
    (四) 失业人口的存在形式
        1. 流动的过剩人口
        2. 潜在的过剩人口
        3. 停滞的过剩人口
        4. 社会底层的过剩人口
    (五)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就业的设想
        1. 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的特征
        2. 劳动力合理配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我国的失业问题现状
    (一) 产业结构亟需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缺少核心竞争力
        1.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吸纳就业能力不强
        2. 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 教育和培训机制不健全,劳动者素质较低
        1. 教育结构自身发展不平衡
        2. 教育结构与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匹配
        3. 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结构性失业压力大
    (三) 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1. 劳动力市场分割严重,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
        2. 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不完善
    (四) 城乡劳动力失业严重
        1. 城镇劳动力失业问题
        2. 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
    (五) 经济全球化对就业冲击加大
三、马克思失业理论对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的启示
    (一)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带动能力
        1. 发展生产力为产业结构转型奠定基础
        2.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3.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劳动就业质量
    (二) 协调劳动关系,健全劳动者保障制度
        1. 协调劳动关系
        2. 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
    (三) 加强劳动力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高质量劳动密集型产业
        1. 改革教育制度,加强劳动力就业能力培训
        2. 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高质量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 统筹城乡就业,构建市场一体化的劳动就业制度
        1. 宏观层次的统筹
        2. 具体制度层面的统筹
    (五)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 加强海外务工人员的劳动者权益保障
        2. 建立科学的失业预警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伟;刘晓静;;对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的发展与验证——基于中国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李萍;卢云峰;;马克思就业理论进路与我国就业促进机制构建[J];理论与改革;2012年02期

3 郭宝宏;;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现时代中国就业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10期

4 常凯;;论海外派遣劳动者保护立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J];求是;2010年21期

6 曾湘泉;;公共就业服务之完善措施[J];中国劳动保障;2009年09期

7 徐长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力市场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8 曾湘泉;;全口径失业率的宏观意义[J];瞭望;2009年18期

9 于法鸣;;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中国就业;2009年01期

10 蒋南平;黄珣;;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的解读[J];经济学家;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启生;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社会主义就业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91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891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7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