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才聚集区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2 19:01
国家“金改区”和省“综改区”的获批,为新时期泉州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泉州要有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增创发展新优势,关键在于能否集聚大量人才,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创建人才聚集区,是全面统筹开展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步伐,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支撑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国内外人才竞争形势,推动泉州市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把泉州建设成为经济成长的“生态特区”,实现泉州市建设经济强市和美丽泉州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泉州市人才聚集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泉州市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泉州市人才现状与需求存在差异、人才结构及分布不够合理、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产业和城市聚才功能不足、人才环境有待优化。进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构建人才政策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切实提高育才实效;探索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探索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全面营造重才氛围;加强人才载体建设,优化聚才整体环境;建立人才服务机制。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人才聚集区发展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人才聚集区的相关概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2.2.2 勒温的场论
2.2.3 职业生涯理论
2.2.4 研究小结
第3章 国内外人才管理模式的借鉴
3.1 境外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
3.1.1 美国硅谷模式及启示
3.1.2 欧洲西门子模式及启示
3.1.3 韩国仁川等地模式及启示
3.2 国内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
3.2.1 国内人才培养现状
3.2.2 厦门人才建设的做法
3.2.3 福州人才工作经验做法
3.3 国内外对泉州的启示
第4章 泉州市人才管理现状分析
4.1 泉州市人才发展现状
4.1.1 泉州市人才工作现状
4.1.2 重大人才政策创新情况
4.1.3 重大人才工程和区域特色人才项目实施情况
4.1.4 区域特色人才项目
4.2 泉州市人才管理存在问题
4.2.1 泉州市人才现状与需求存在差异
4.2.2 人才结构及分布不够合理
4.2.3 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4.2.4 产业和城市聚才功能不足
4.2.5 人才环境有待优化
4.3 建设泉州市人才聚集区总的目标
第5章 泉州市人才聚集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5.1 构建人才政策体系
5.1.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
5.1.2 出台人才贡献奖励优惠政策
5.1.3 制定实施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政策
5.2 完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以切实提高育才实效
5.2.1 构筑完备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5.2.2 不断推出区域特色人才项目
5.2.3 强化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
5.3 探索一套科学和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
5.3.1 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5.3.2 实现人才从“兼职”到“全职”的转化
5.3.3 以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吸引人才
5.4 加强人才载体建设优化聚才整体环境
5.4.1 积极创建合作共赢载体
5.4.2 支持人才载体建设
5.4.3 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载体
5.5 探索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以营造重才氛围
5.5.1 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
5.5.2 建立健全人才专项激励机制
5.5.3 采用人格和价值认可的方式来激励人才
5.6 建立人才服务机制
5.6.1 不断健全人才服务组织
5.6.2 创新人才服务方式
5.6.3 不断提升人才公共服务水平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让才智在贵州发展中释放——第15批赴黔“博士服务团”赴遵义开展省情考察侧记[J]. 冯俊,罗军. 中国人才. 2015(13)
[2]以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活力[J]. 姜睿雅. 中国人才. 2013(21)
[3]把握人才发展规律 推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J]. 孙建立. 中国人才. 2013(17)
[4]人才的现代化比国际化更重要[J]. 赵立宪. 国际人才交流. 2013(09)
[5]营造创新人才辈出的土壤和环境[J]. 陈佳洱. 中国人才. 2013(03)
[6]社会资本对人才聚集的影响分析[J]. 王聪,牛冲槐,杨彦超. 科技管理研究. 2012(22)
[7]新机制带来新动力——武汉市武昌区创新人才工作机制[J]. 孙志军. 中国人才. 2012(17)
[8]民企人才:加强队伍建设[J]. 刘建平. 人才开发. 2012(01)
[9]我国人才高地建设的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J]. 王培君. 江海学刊. 2011(06)
[10]“人才优先”面临六大挑战[J]. 沈荣华. 人才资源开发. 2011(01)
硕士论文
[1]福州市人才环境建设研究[D]. 连翠美.福建农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31303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人才聚集区发展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人才聚集区的相关概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2.2.2 勒温的场论
2.2.3 职业生涯理论
2.2.4 研究小结
第3章 国内外人才管理模式的借鉴
3.1 境外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
3.1.1 美国硅谷模式及启示
3.1.2 欧洲西门子模式及启示
3.1.3 韩国仁川等地模式及启示
3.2 国内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
3.2.1 国内人才培养现状
3.2.2 厦门人才建设的做法
3.2.3 福州人才工作经验做法
3.3 国内外对泉州的启示
第4章 泉州市人才管理现状分析
4.1 泉州市人才发展现状
4.1.1 泉州市人才工作现状
4.1.2 重大人才政策创新情况
4.1.3 重大人才工程和区域特色人才项目实施情况
4.1.4 区域特色人才项目
4.2 泉州市人才管理存在问题
4.2.1 泉州市人才现状与需求存在差异
4.2.2 人才结构及分布不够合理
4.2.3 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4.2.4 产业和城市聚才功能不足
4.2.5 人才环境有待优化
4.3 建设泉州市人才聚集区总的目标
第5章 泉州市人才聚集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5.1 构建人才政策体系
5.1.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
5.1.2 出台人才贡献奖励优惠政策
5.1.3 制定实施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政策
5.2 完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以切实提高育才实效
5.2.1 构筑完备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5.2.2 不断推出区域特色人才项目
5.2.3 强化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
5.3 探索一套科学和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
5.3.1 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5.3.2 实现人才从“兼职”到“全职”的转化
5.3.3 以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吸引人才
5.4 加强人才载体建设优化聚才整体环境
5.4.1 积极创建合作共赢载体
5.4.2 支持人才载体建设
5.4.3 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载体
5.5 探索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以营造重才氛围
5.5.1 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
5.5.2 建立健全人才专项激励机制
5.5.3 采用人格和价值认可的方式来激励人才
5.6 建立人才服务机制
5.6.1 不断健全人才服务组织
5.6.2 创新人才服务方式
5.6.3 不断提升人才公共服务水平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让才智在贵州发展中释放——第15批赴黔“博士服务团”赴遵义开展省情考察侧记[J]. 冯俊,罗军. 中国人才. 2015(13)
[2]以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活力[J]. 姜睿雅. 中国人才. 2013(21)
[3]把握人才发展规律 推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J]. 孙建立. 中国人才. 2013(17)
[4]人才的现代化比国际化更重要[J]. 赵立宪. 国际人才交流. 2013(09)
[5]营造创新人才辈出的土壤和环境[J]. 陈佳洱. 中国人才. 2013(03)
[6]社会资本对人才聚集的影响分析[J]. 王聪,牛冲槐,杨彦超. 科技管理研究. 2012(22)
[7]新机制带来新动力——武汉市武昌区创新人才工作机制[J]. 孙志军. 中国人才. 2012(17)
[8]民企人才:加强队伍建设[J]. 刘建平. 人才开发. 2012(01)
[9]我国人才高地建设的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J]. 王培君. 江海学刊. 2011(06)
[10]“人才优先”面临六大挑战[J]. 沈荣华. 人才资源开发. 2011(01)
硕士论文
[1]福州市人才环境建设研究[D]. 连翠美.福建农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31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303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