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西安部分高校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19:17

  本文关键词:西安部分高校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对女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和体质健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视野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领军者,给他们带来新鲜事物的同时,多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就随之而来,导致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校方面在改善学生体质上下功夫。另外,女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并掌握她们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使其朝着健康的体育锻炼方向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为社会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以抽取西安部分地区5所高校女生为调查对象,对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体育兴趣进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1.不同院校的体育项目设置以及学生个人需求是影响女大学生体育兴趣积极性的主要原因。由低到高主要表现为理科类、艺术类、文科类。2.学生产生体育兴趣消极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场地设备、学校课余活动组织达不到学生的需求,另外,体育认识不充分也是导致学生产生体育消极的主要原因。由低到高主要表现为文科类、艺术类、理科类。3.由于不同专业女生自身掌握学习能力快慢不同以及运动参与情绪体验太片面,从而导致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和自身掌握运动技能能力不高。由低到高主要表现为艺术类、文科类、理科类。4.不同专业女生的自主探究体育学习能力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自主需求不同导致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探究能力不同。由低到高主要表现为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5.不同专业女大学生对体育关注度与该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成正比。对于高校有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对体育新闻资讯关注明显增加。由低到高主要表现为艺术类、理科类、文科类。建议:1.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要以健康教育为中心,结合学生专业以及个人需求进行体育教学。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对现有场地资源的利用率,对综合院校体育场地设施应以简易风雨场馆优先,对于大型体育馆应多校共建共享。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培养女生对体育活动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女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2.高校应结合当今社会潮流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内容要丰富多彩,不要过于单一。加强校园体育物质、精神文化建设。使学生正确理解新课标的内在精神实质。
【关键词】:西安 高校 女大学生 体育 调查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前言8-14
  • 1.1 选题依据8-9
  • 1.2 文献综述9-13
  • 1.2.1 专业划分依据9-10
  • 1.2.2 概念的界定10-11
  • 1.2.3 体育兴趣的功能11
  • 1.2.3.1 指向作用11
  • 1.2.3.2 强化作用11
  • 1.2.4 国内体育兴趣研究现状11-12
  • 1.2.5 国外体育兴趣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意义13-14
  • 1.3.1 理论意义13-14
  • 1.3.2 现实意义14
  •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14-16
  • 2.1 研究对象14-15
  • 2.2 研究方法15-16
  • 2.2.1 文献资料法15
  • 2.2.2 专家访谈法15
  • 2.2.3 问卷调查法15-16
  • 2.2.4 数理统计法16
  • 2.2.5 逻辑分析法16
  • 3 结果与分析16-34
  • 3.1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分析16-22
  • 3.1.1 不同专业女生喜爱体育项目参与情况分析16-19
  • 3.1.2 不同专业女生对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因素分析19-20
  • 3.1.3 不同专业女生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主观因素分析20-22
  • 3.2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兴趣分析22-25
  • 3.2.1 不同专业女生体育学习消极性兴趣客观分析22-24
  • 3.2.2 不同专业女生体育学习消极性兴趣主观因素分析24-25
  • 3.3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分析25-28
  • 3.3.1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分析25-27
  • 3.3.2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程度主观分析27-28
  • 3.4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自主与探究学习分析28-30
  • 3.5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度分析30-34
  • 3.5.1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体育关注度调查统计30-32
  • 3.5.2 女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的方式32-33
  • 3.5.3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体育关注度主观分析33-34
  • 4 结论与建议34-36
  • 4.1 结论34
  • 4.2 建议34-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40
  • 附件 140-43
  • 附件 243-4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为俊;优化营销理念 发展体育产业——《体育营销指南》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2期

2 ;各国体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0年12期

3 彭道海;建立武汉体育大学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1年02期

4 钟秉枢,刘玫瑾,程建平,朱宙炜;体育院校网站建设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车晓波,魏琳;从国外体育院校的发展状况谈创建一流体育大学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李力研;古稀深情寄体育——写在王则珊教授新著出版之际[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12期

7 杨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北京体育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加快“三结合”基地和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宝迪沃健康管理做出国际影响 韩国体育大学借鉴中国经验[J];商务周刊;2006年06期

9 杨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进程——北京体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潘绍伟;;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春雷;李小芬;;对北京和俄罗斯体育大学田径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董渝华;;论创办一流体育大学的科技支撑[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徐本力;李伟民;王秉尧;吴贻刚;戴湘浦;陆遵义;苗凤藻;;关于我国体育院校联合办学的历史、现状和基本模式的研究——兼谈组建“上海体育联合大学”的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周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郭璐;;体育院校大学生无聊倾向特征及其与正念水平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余学锋;李勇勤;石凌;;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余学锋;;关于大型涉外活动的管理实践与思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莉君;体育究竟代表了什么[N];科技日报;2012年

2 平萍 胡盛;聚焦内涵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N];中国体育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李小伟;别让体育研究生缺少含金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孙大光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与时俱进 推动体育文化大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2年

5 记者 蒋亚明;研讨体育产业发展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点[N];中国体育报;2012年

6 沈阳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于晓光;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体育大学[N];辽宁日报;2005年

7 汪大昭;建设三结合的体育基地[N];人民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平萍;首所体育高等学府向现代体育大学迈进[N];中国体育报;2007年

9 记者 高吉龙;州体育局与韩国体育大学签订体育交流协议[N];延边日报;2008年

10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 CEO 张庆;中国体育的奥运变量[N];中国经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冬云;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罗保;澳门大众体育推广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3 胥英明;后现代体育课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有力;“一国两制”框架下澳门体育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陈小英;中德体育报刊发展策略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6 董保健;体育院校“三结合”办学模式的重新审视和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7 马法超;体育相关无形财产权问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黄文卉;基于知识管理的体育赛事管理模式与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英峰;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10 李思敏;澳门园本体育课程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岩;我国高校体育法课程开设现状与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4年

2 张素芳;邢台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潘路路;西安部分高校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4 王磊;“环太湖体育圈”城市假日体育基本特征与发展路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张燕中;合肥市大众体育赛事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6 石云龙;辽宁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王文筱;我国体育产业促进法立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鑫娟;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非正式体育群体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蔡兴林;体育课程的“人社会文化”视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梁栋;论民国时期体育军事化思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西安部分高校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357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7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