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15 05:06

  本文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3年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研究

王月菊  

【摘要】: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本文中简称“蓝区”)为研究对象,以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互动耦合机理为指导,在分析蓝区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人力资源对其经济发展的支撑度、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潜力,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蓝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首先,本文在明确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之后,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设计了研究的技术路线,从而理清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并阐述了研究的创新点。 其次,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互动耦合机理。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反过来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具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表现为二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该部分是后文实证分析的理论指导。 接着,本文对蓝区的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蓝区的人力资源现状从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分布和流动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蓝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海洋经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再者,本文对蓝区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度、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和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一方面利用支撑度模型评价蓝区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度。分析发现:(1)蓝区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度比联动区的要大一些;(2)蓝区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度随时间的变化较小,但呈现出随时间减小的趋势;(3)蓝区内部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青岛市的支撑度最大,日照市的最小;(4)联动区内部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度差异比蓝区内部的差异更大。另一个方面利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潜力进行了测算,结论是:(1)大部分地区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没有达到最高,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2)通过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蓝区经济发展能提高20%之多。 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针对蓝区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促进蓝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1)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2)调整教育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3)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建设海洋科技人才基地;(4)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5)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缩小地区差距。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F249.27;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国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刘冰;经济增长区域差异中的人力资源因素[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04期

3 熊治泉;陈军华;谷金阳;;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9年14期

4 王伟,任利刚;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比较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黄卉;苏立宁;;安徽省人力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4期

6 潘晓兰;;论区域经济中的人力资源[J];经济师;2006年03期

7 张向前;刘明杞;张怡曼;张海娇;林晓敏;;人才战略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4期

8 薛俊波;周志田;杨多贵;;科技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尺度的分析[J];技术经济;2010年07期

9 张向前;两岸四地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曹晓峰;徐海燕;;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效应与路径选择——基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岩;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峰;;论公司的出资形式和出资监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李朝林;论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方小教;西部开发模式与东部发展经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方小教,钱善凤;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方小教;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徐谷波;;教师薪酬制度设计中人力资本因素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李传武;黄润;尚正永;;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城镇体系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周忠华;;实践教学:学业和就业(创业)的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李刚;何冬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效益分析——以蚌埠市与芜湖市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崔素芳;张振华;姚付启;张燕;任尚岗;;基于偏相关分析的烟台市土壤温度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锋;;区域文化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陈发达;;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董衡苹;高晓昱;;基于自然村居民点发展条件评价的村庄整合规划研究——以豫南平原地区S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年国;谭许伟;王娜;张霄兵;;户籍制度改革影响下的沈阳人口空间分异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柳智毅;;澳门高层次人才的开发与梯队培养[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许志海;张昭云;薛智勇;;基于空间网络的公路网测度与评价研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霞;职业经理人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6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曲秉春;产业链视域下的农户增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邓超;武汉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聂志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工程后期管护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强;山东省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马钊;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科,段华洽,吴元其;安徽人才环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储节旺;安徽崛起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赵丛敏;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初步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马和平,文奎,于灵初;西城区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J];北京统计;2001年05期

5 陈爽英,彭建国;21世纪重庆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陈孝胜;人力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雷仲敏;左言庆;刘帅;康俊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区域合作的若干问题[J];城市;2010年01期

8 刘颂,刘滨谊;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5期

9 张向前,黄种杰;入世后两岸四地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与中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J];当代财经;2004年06期

10 金喜在,侯银霞;我国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文政;李福柱;;中国科技人才资源区域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对策[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先登;[N];青岛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光;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徐丽杰;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王芳芳;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平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成人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1993年10期

2 张大卫;;跨国公司人力资源多元化的管理[J];未来与发展;1998年05期

3 郑士贵;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的开发[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4期

4 宋贵侠,杨景旗;知识经济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1999年02期

5 周永,赵希波,孙丰荣;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推动人力资源开发[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0年04期

6 ;人力资源是最可宝贵的资源[J];中国人才;2001年12期

7 甘联君;浅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泉州市 开展人力资源畅通工程[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2年09期

9 张戌;略论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中的成本价值计量[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张平,王瑞永;经济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内蒙古统计;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山;;关于株洲市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2 王致胜;李秀红;;人力资源的特征及开发人力资源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系[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3 张培德;;劳动合同法实施背景下人力资源柔性管理[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骆意;肖光来;傅桂红;;我国竞技体操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王惠君;;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鹿洪纪;;GDNZ公司质量部人力资源统计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宋德润;;构建一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A];2004年全国供热企业改革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宋烽;;手术室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余健儿;;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职能与内容[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吕光明;邹长新;辛成会;史正安;李力;;人性化管理彰显管理特色[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蕊 通讯员 荆诺;[N];焦作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智;[N];经济日报;2009年

3 张文西;[N];大连日报;2010年

4 智梦寻;[N];国际商报;2010年

5 记者 颜维琦;[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 谈燕;[N];解放日报;2010年

7 孙煜;[N];中国电力报;2011年

8 记者 任宝宣;[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9 记者 张魁勇;[N];成都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冯亚丽;[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新巧;综合性公立医院人力资源虚拟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梁俊海;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人力资源建设问题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詹一虹;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丁强;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5 吴南;北京传统工艺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江洪;心理资本干预下的人力资源绩效提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韩青;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和谐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9 丁哲新;我国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单良;辽宁省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榕青;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陈文燕;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3 赵威;金马公司薪酬激励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周传会;关于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5 程瑜蓉;HTC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侯亚南;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冰;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8 陈丽红;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赵丽丽;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绩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汤志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1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71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e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