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精益生产企业文化要素体系与测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9 12:10

  本文关键词:精益生产企业文化要素体系与测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矿业大学》 2014年

精益生产企业文化要素体系与测评研究

李蔬宏  

【摘要】: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作为当代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之一,自1980年中国工业体制因改革开放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LP价值,并致力于LP应用实践。然而,企业却未能准确把握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及其特有的文化支撑,更没有关注中外文化差异对企业LP实践的影响,因而机械式的精益实践并没有让企业取得预期的效果,最终造成了“西橘”变“东枳”的现象。 本研究针对我国企业精益生产实践出现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展开对精益生产理论的应用探索和LP对企业文化的多角度的应用要求挖掘,以LP的典型活动分析入手,通过归纳与LP相应的企业文化要素,分别构建适合中国企业的精益生产企业文化定性评价和定量测评框架,并对之进行有效整合,确定精益生产企业文化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S企业进行实际的案例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系统地介绍了精益生产的特点和企业文化评价相关的国内外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模型,综合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并进行了分类整理、分析和思考,阐述企业文化与精益生产方式匹配的重要性,通过对各种企业文化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劣性比较,提出精益生产企业文化要素体系与测评模型的构建思路。 (2)以LP典型活动分析入手,归纳出精益生产推行的12个要素,,即生产技术与操作体系层面的8个生产要素和管理支持体系层面的4个管理要素。其中作为LP重要特征的8大生产要素包括JIT、拉动式生产、6S、消除浪费、看板、持续改进、现地现物、自働化,企业推行精益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4大管理要素包括销售与服务、人员支持流程、生产计划与采购、行政支撑流程。 (3)以精益生产方式的12个要素各自的典型活动为入手点,归纳出40项精益生产方式对企业文化的要求,最终整合为18项文化要素:企业价值观、企业战略、企业目标、企业愿景、企业惯例变更、改革创新、企业领导的管理、授权与执行、聚焦客户(潜在)需求、组织学习、教育培训、招聘与考核、遵守规定与协议作业、多部门协调整合、团队导向、团队荣誉感、团队合作与学习、员工能力发展。 (4)在对比企业文化的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法,构建精益生产企业文化综合分析与度量模型。有效综合集中研讨方式与研究者实地考察利用三层次文化评价方式,组织精益生产企业文化的定性分析思路;调整并发展丹尼森的4维组织文化测量模型,采用封闭式问项和Likert的5级量尺设计包含60问项的精益企业文化定量测评量表,并对其进行效度与信度检验。 (5)将论文中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具体实例中,通过问卷与访谈,以直观、简洁的企业文化雷达图,帮助决策者确定企业在精益生产实施中的文化助力与阻力,并为案例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4;F270;F2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群;唐艳;;对企业文化测评方法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蔡建华;;LP的企业文化建设及其当前面临的问题[J];商业研究;2006年10期

3 李润茹;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及生产方式的未来[J];经济师;2005年11期

4 张根保;付兴林;朱瑜庆;任显林;;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系统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5 周武静;査靓;徐学军;刘智;;基于组织变革理论的精益生产实施及其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9期

6 汪旻敏;;企业文化测评方法剖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03期

7 陈心德;构建精益企业 实现精益生产[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沈伟民;;精益生产模式不过时[J];企业文化;2010年10期

9 张勉,张德;组织文化测量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08期

10 梁秋鸿;;精益生产组织文化研究[J];物流技术;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秋鸿;精益生产方式组织文化要素及其度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试论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于水;张美慧;;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村级农技员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3 黎群;唐艳;;对企业文化测评方法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孙毅;;高校组织文化对研究生培养体系效率影响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培养状况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尹波;;组织文化研究方法综述和展望[J];比较管理;2010年02期

6 孙毅;;组织文化因素对组织效率影响的模型建立与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王晓燕;梁丽芝;;企业高素质员工的个性特征与人事管理[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8 潘文;;高职院校如何建立和谐发展的院校文化——对广西某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建设发展的测评[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9 武忠远;吕君;;基于OCQ方法的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测量[J];财经论丛;2009年05期

10 黎小平;;移动生产方式及其构建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国顺;张仕璟;;基于问卷调查的企业文化测量模型改进及实证分析[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庭谊;知识管理、企业文化与组织效能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梁秋鸿;精益生产方式组织文化要素及其度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晓峰;虚拟制造环境的信息规范及其Z描述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朱少英;企业管理者道德智力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林云;汽车物流服务供应链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朱凌;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黎正忠;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周毅;中国企业文化要素与绩效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张旭;企业文化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朱青松;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实现度匹配及其作用的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卫民;组织文化认同度对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锋;组织文化提升创新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于佳欣;个人—企业价值观匹配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于志鹏;大连软件外包行业企业文化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邹阳;酒店员工培训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栾会玲;基于DEA的中小企业精益生产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申斌;兴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璐;多伦多大学治理委员会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宋滢涵;营销部门文化要素及其与营销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洁;上市公司企业文化与投资者保护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花;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黎群;唐艳;;对企业文化测评方法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马力,曾昊,王南;企业文化测量研究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曾昊,马力,王南;企业文化测量研究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马华维;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对一国有大型电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3期

6 黎永泰;企业文化管理初探[J];管理世界;2001年04期

7 王虹,米家乾;学习型组织的内涵[J];经济论坛;2001年07期

8 周鹏;权变模式在企业集团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1年03期

9 李润茹;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及生产方式的未来[J];经济师;2005年11期

10 徐学军,黎文,叶广宇,张红;企业生产系统管理的绩效指标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振璧,张书桥,王志华;精益生产的竞赛(上):正确理解精益生产[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5年02期

2 蔡建华;论精益生产中的员工[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1期

3 费军;"精益飞轮"——感悟"精益生产"[J];车间管理;2005年02期

4 高恩宾;精益生产的哲学思想分析[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年01期

5 雷爱国;精益生产要略[J];上海经济;2005年02期

6 王志陵;赵晓云;;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融合——精益六西格玛探索之二[J];上海质量;2006年03期

7 ;精益生产:力挽狂澜[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7年09期

8 张岩;;向丰田学习精益生产[J];微型机与应用;2007年07期

9 罗振璧;罗杰;杜维;莫如虎;于学军;朱立强;;精益生产与管理(六):如何提升价值与消除浪费[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8年02期

10 王玖河;刘建海;;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实施流程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明;;生产现场系统化改善的应用性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郑凯;;以精益生产为载体 深化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A];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3 武淑萍;;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应用现状[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周大林;;浅谈精益生产基本原则[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学光;;船舶精益生产和现代化[A];2011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工艺学术委员会造船企业精益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冯海明;;关于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光薰;乔立红;张希伦;贾作辉;;从成组技术到精益生产向大规模定制方向前进[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文飞;党英峰;;步入精益生产时代[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礼;刘顺强;;精益生产在美利信压铸公司中的应用[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忠发;雒孟刚;;信息化条件下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探究与构建[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晖;[N];中国航空报;2007年

2 曲小研;[N];消费日报;2008年

3 江雨;[N];中国包装报;2004年

4 徐凤英 韩绍新;[N];中国航空报;2004年

5 戚敏;[N];中国航空报;2005年

6 李上雄;[N];中国汽车报;2002年

7 ;[N];中国质量报;2001年

8 言 寒;[N];中国质量报;2005年

9 唐晓芬;[N];中国质量报;2005年

10 沈 宽;[N];中国质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洪亮;离散制造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车建国;多品种小批量下精益生产系统的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郭宏斌;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卷烟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优化及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周延虎;精益六西格玛集成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宫伟军;流态产品的大规模定制与精益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兴;基于持续改善推进精益生产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王建罡;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中的实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梅忠;精益生产线设计[D];苏州大学;2009年

4 付梅;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实践研究—领导和员工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简敏;精益生产体系应用的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闫盛囝;纬创力公司精益生产的实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柏汉兵;精益生产在苏州工业园区M公司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朱成智;精益生产在K公司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马玉杰;精益生产在A公司的应用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陈相杰;H企业体系化精益生产方案的推进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精益生产企业文化要素体系与测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4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04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1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