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系统优化
本文关键词: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系统优化 出处:《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生产 总量控制 环境质量 能源问题 我国环境污染 环境政策 环境问题 可再生能源发电 污染物排放 天然气价格
【摘要】: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的环境政策弊端日显,能源系统优化成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关键。"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仍将是我国能源系统优化的重点,应以价值为导向,以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系统最优化为目标,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针对性对策为核心,建立多元能源系统优化目标体系,科学有效解决雾霾问题。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The drawback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with "total quantity control" as the core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obvious. The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ystem become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based on coal". Taking electric power as the center "will still be the key point of energy system optimization in our country, should take the value as the guidance, tak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he system optimization as the goal, take th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times as the core." The objective system of multi-energy system optimization is establish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aze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分类号】:X322;F426.2
【正文快照】: 自“九五”期间我国提出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以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近20年来已经由污染防治的辅助手段过渡到主要手段,尤其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将二氧化硫和COD总量控制作为约束性指标,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污控措施。无独有偶,2010年,我国又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志轩;;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及2014年展望[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志轩;对我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排放标准的再认识[J];电力环境保护;2001年03期
2 王志轩;日本烟气脱硫设备指南的内容及对我国的启示[J];电力环境保护;2003年01期
3 王志轩;对我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的再认识[J];环境保护;2001年07期
4 龚益;;“公益”浅说[J];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03期
5 宋波;;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及展望[J];科技信息;2012年25期
6 邴颂东;陶俊;郝峰;;浅议电力环境保护[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6年01期
7 王志轩;我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问题探讨及修订建议[J];中国电力;200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曹正卯;关角隧道运营通风防灾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周春静;基于经营期电价的火电厂脱硝电价定价研究与措施建议[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3 郝晖;城市生活垃圾低温热解试验设备与实验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方韬;电力市场中发电企业环境成本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5 任鑫芳;火电厂SO_2减排政策与脱硫电价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6 李秀春;地下水力封洞库群施工通风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美艳;21世纪能源与环保技术研究开发的动向及政策[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张明慧;李永峰;;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增长的周期性波动探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3 陈新华;;创造世界能源新格局[J];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09期
4 ;能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1期
5 高宁;李月清;;选择决定命运——《壳牌能源远景2050》解读[J];中国石油石化;2008年19期
6 高世葵;王雪飞;赵丽丽;;中美能源发展现状与能源关系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年01期
7 王和德;;2010年中国能源与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对比[J];煤炭工程;2012年S1期
8 张建;;转型思进 布局图强——2012年全国两会能源话题概述[J];中国石油企业;2012年03期
9 王俊;;山东能源:“冬泳”御寒迎春光[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3年09期
10 陈明绍;能源与环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洪春;;福建省能源生产、消费及问题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2 王谦;;我国能源、经济、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能源“十五”发展重点规划[A];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四届信息发布会专辑[C];2001年
4 范维唐;;21世纪中国能源[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A];《电站信息》2012年第8期[C];2012年
6 ;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A];《电站信息》2013年第2期[C];2013年
7 吴君隆;谷晓江;程进;金明亮;马燕;;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8 方华灿;;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9 胡小平;;中国能源持续战略探讨[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曾少军;;全球能源与环境现状及前景[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红梅;能源保险:期待东风扶上马[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戚燕凌 郑金发;揭开土耳其能源面纱[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金言;拓宽能源学研究新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陶社兰;熊光楷:“中国能源威胁论”站不住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林伯强;经济学中的“能源”[N];中国财经报;2007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史丹;深入能源体制改革 加强薄弱环节建设[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白明辉 陶思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N];国家电网报;2011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许勤华;中加能源合作迎来春天?[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在中欧高层能源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2年
10 英国《经济学人》 赵清 译;英国能源议案招致民众不满[N];中国石化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花;中国的中亚能源策略[D];新疆大学;2009年
2 才炜;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外部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俊峰;中国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的研究与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关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石红莲;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芮雪琴;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伍福佐;能源消费国家间的能源国际合作:一种博弈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庞丽;经济增长中能源政策的计算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建云;东北亚能源合作中的美国因素探析[D];暨南大学;2007年
2 Akulova Yulia;中俄能源合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Azamat Baimoldin;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能源合作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雷曼誉;能源安全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D];辽宁大学;2012年
5 单君兰;中俄能源合作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6 李训领;中国能源发展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7 位现强;挑战与机遇—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因素[D];暨南大学;2009年
8 吴晓春;中印能源的竞争与合作[D];厦门大学;2009年
9 陈文锴;中印能源合作的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久佳;美国能源支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3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6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