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石化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实证研究 出处:《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采用修正的E-G指数和集中度模型,研究中国重工业特别是石化产业集聚演进规律,并通过SPSS回归模型对产业集聚与工业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数重工业产业集聚水平出现下降,石化产业集聚变动显示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总体来看,石化产业集聚与工业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石化产业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处于高集聚;中游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处于中度集聚;下游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处于极高集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则处于中度集聚。从完善石化产业政策的角度来看,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在促进集聚提升的同时应关注规模经济效益问题;中游的炼焦及下游的化学原料制品业应强调结构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加速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下游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在提升产业集聚过程中应注重质的积累,规避规模不经济的风险。
[Abstract]:The paper uses the modified E - G index and concentration model to study the evolution law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growth in China ' s heavy industry , especially petrochemical industry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沿海地区港口—腹地型城市外部空间沿海规律及其区域分异模式”(41101114)
【分类号】:F426.7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针对石化产业集聚趋势的研究,现有文献从产业布局、规模经济、循环经济、产业政策等多视角进行了探讨。Chapman[1-2]和Peters[3]在分析石化产业内部联系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聚对石化产业布局的影响,认为上游石化企业的建立往往引发相关下游生产单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斯敖;;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2 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3 刘鹤;金凤君;刘毅;丁金学;许旭;;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评价与优化[J];地理学报;2011年10期
4 张文忠;董科国;田山川;;中国石化工业发展和区位变迁轨迹[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5 詹宇波;张卉;;修正的E-G指数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度量[J];东岳论丛;2010年02期
6 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7 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年05期
8 薛艳;;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的实证研究[J];统计教育;2009年02期
9 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3年09期
10 费文博;于立宏;;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石化产业为例[J];统计研究;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莲;张虹鸥;王蓉蓉;陈静;;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4期
2 陶来利;周恺;朱杰;;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3 陈伟莲;张虹鸥;王蓉蓉;陈静;;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4 程宝栋;田园;鲁艳增;;我国家具产业集群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致良;;产业地理集聚视角下的地区餐饮业发展战略——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王先庆;武亮;;服务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批发零售业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沈宏亮;;西部制造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与支撑路径分析[J];兵团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8 刘斯敖;;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9 李华;马U,
本文编号:1390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9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