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关于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3 12:49

  本文关键词:关于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先进制造技术 -> 精益生产

 

关于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研究

发表时间:2006-7-5 

本文阐述了我国制造企业生产模式管理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并对我国准备进行生产模式更新的制造企业提出了若干建议。

    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变换。2O世纪2O年代开始出现了“第一次生产方式革命”,即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替代手工制造单件生产方式;随后代之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即“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当今出现了诸如柔性化生产、平面网状管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生产、MRPII、ERP和生产系统的网上管理化等新方式和方法。我国生产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显得落后。

一、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是相适应的。归纳起来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生产调度为中心”控制整个生产,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这种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着以下弊端:

1.企业的“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使库存大量增加。

    “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是指各个零部件生产阶段,各自都以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生产零部件,而后推到下一个阶段,由此逐级下推形成“串联”,平行下推形成“并联”,直到推到最后的总装配,构成了多级驱动推进方式。由于生产是“以多动力源”的多级驱动,,加上没有严格有效的计划控制和全厂的同步化均衡生产的协调,各生产阶段的产量必然会形成“长线 和“短线”。长线零部件“宣泄不畅”进入库存。加大库存量,而短线零部件影响配套装配,形成短缺件。然后,当“长线”越长,“短线”越短时,使各种库存不但不能起到协调生产。保证生产连续性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造成在制品积压,流动资金周转慢,生产周期长。给产品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生产率。以及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等方面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2.企业生产缺乏柔性.对市场反应能力低。

    所谓“柔性”,就是加工制造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可调节性。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变性,要求在短时期内,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但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编制生产计划的。投入一个产品与调整一个产品对整个计划影响较大。再加上企业生产的反馈信息比较慢,下月初才有上月末的生产统计资料,无法实现动态调查,生产严重滞后,导致生产系统速度慢。

3.生产单一(少品种)产品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消费需求多样化,从而引起产品的寿命周期相应缩短,为适应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必将使多品种、中小批量混合生产成为制造企业生产方式的主流。在传统生产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方式,不但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而且也排斥多样化经营,靠增大批量降低成本生产。这样的生产非常不利于企业分散风险,提高效益。

4.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相脱节,计划控制力弱。

    制造企业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作为厂一级的生产计划只能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下达到各生产阶段,即有关车间,而不能下达到生产车问内部。生产车间内部则根据厂级生产计划,以零件为单位自行编制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由于各生产车间的工艺、对象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致使各生产车间产量进度不尽相同。而厂级计划是以产品为单位编制的,对各车间以零件为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不能起到控制作用。导致计划控制力弱。

 

 


  本文关键词:关于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9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9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4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