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角下工业副产品循环利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 共生 副产品 循环利用 企业 出处:《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总结了资源型城市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几种典型模型,分析了工业共生网络中副产品循环利用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竞争地位失衡、关键技术不充分等问题,并在共生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共性技术创新战略、打造共同发展的组织文化、建立核心企业主导的机制、探索互动整合的发展模式和构建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等促进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对策。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several typical models of recycling utilization of by-products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such as uneven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imbalance of competitive position and insufficient key technologies in recycling utilization of by-products in industrial symbiotic networks. On the basis of symbiotic concep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m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the creation of a common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re enterprise-led mechanism. Explore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 sharing service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recycling of by-products.
【作者单位】: 安徽铜陵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JY072)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KJ2011Z372)
【分类号】:F40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萌;姜振寰;胡军;;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及稳定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6期
2 林伦;呼唤资源节约型社会[J];中国石油企业;2004年05期
3 秦颖,武春友,武春光;生态工业共生网络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柔性化研究[J];软科学;2004年02期
4 王政;朴光洙;;矿业生态工业园区若干问题探析[J];中国矿业;2010年12期
5 程梅珍;;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5期
6 王国印;;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2年01期
7 刘砚秋;;城市垃圾焚烧灰再利用系统——生态水泥[J];中国水泥;2009年04期
8 冯之浚;;生态文明和生态自觉[J];中国软科学;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永珍;;固体废弃物在水泥熟料生产中的资源化利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柴彦威;马静;相云柯;韩雅飞;;天津滨海新区化工产业的空间重构与发展途径[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3 黄志鸿;;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6年10期
4 张萌;胡军;;工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综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吴志军;;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治理研究[J];当代财经;2006年09期
6 石磊;王震;;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2000—2010年)[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郭京福;张扬;;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胡卫东;;产业集群网络组织运作模式及稳定性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8年11期
9 朱睿;;生态工业共生体运作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10 王元刚;王敏达;张振峰;张新宁;;河北省临港工业区域循环经济模式构建途径[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齐拓野;米文宝;李媛;;基于能源产业的生态工业园区构建——以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宋璐君;陈宏;;以利润度量的原材料价格的波及效应研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万显会;彭荔红;;发展生态工业园,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罗晓;洪纲;;城市交通规划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冷志杰;高艳;耿晓媛;;大宗粮食供应链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微观组织模式构建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培成;养猪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耦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薛晓燕;生态工业园区运行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雨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机制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亓树伟;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卢浩;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丽丽;基于Logistic模型的风险投资集群共生演化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理论及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郝琳娜;生态工业共生网络均衡的鲁棒优化模型及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井锋;生态工业共生网络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建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生态工业共生网络均衡问题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庆新;韩晶;;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稳定性模型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6期
2 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当代生态农业;2002年Z1期
3 王波,李成;试谈生态工业园[J];工业建筑;2002年07期
4 曹光辉;齐建国;;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与政策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5 马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的政府角色定位[J];特区经济;2005年08期
6 何志浩;;西方国家环境税及其借鉴[J];统计与决策;2007年21期
7 秦颖,武春友,武春光;生态工业共生网络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柔性化研究[J];软科学;2004年02期
8 梁凯,兰井志;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矿业;2004年12期
9 王兆华;尹建华;;生态工业园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02期
10 武春友,邓华,段宁;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述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啸林;;酒精酿造方法[J];技术与市场;2008年09期
2 陈世明;陈宁;;国外糖蜜工业化应用[J];商场现代化;1985年01期
3 ;广州吉必时气相二氧化硅实现产业化[J];有机硅氟资讯;2003年07期
4 张星芒;;和众化工年产70kt甲醇项目环评[J];大氮肥;2010年01期
5 董哲;;房地产业如何应对低碳模式[J];城市开发;2010年02期
6 李红光;;发酵工业的生态工业模式及其特征——以味精、酒精工业废弃物生产发酵蛋白饲料[J];发酵科技通讯;2001年02期
7 王蔚;;上海自主研制的燃料电池轿车通过验收[J];汽车电器;2006年03期
8 张星芒;;和众化工年产7万吨甲醇项目环评公示[J];四川化工;2010年02期
9 郭贻;;RMA将举办路面结构材料会议[J];橡胶科技市场;2007年01期
10 本刊编辑部;企业供求[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199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芳;蒲心诚;王冲;;中性钠盐碱矿渣水泥的配制及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苗本臣;周贵鸿;;二乙二醇助磨剂在水泥粉磨中的应用体会[A];水泥助磨剂研究与应用论文集[C];2005年
3 冯良山;杨玉辉;马跃;杨光;龚娜;孙占祥;郑家明;刘洋;杨宁;;浅谈绿色环保BFA技术及其循环产业模式[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芳;蒲心诚;王冲;;中性钠盐碱矿渣水泥的配制及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田培;王玲;;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袁运法;郑建国;刘永川;;烟气脱硫石膏作水泥缓凝剂的应用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7 邓竹林;刘芳;;磷石膏制砖工艺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8 李卫华;;公路持续发展与环境[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巨松;安会勇;高飞;回志峰;;一种新型复合助磨剂的试验研究[A];水泥助磨剂研究与应用论文集[C];2005年
10 刘芳;吴建华;王冲;;黄磷炉渣-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研究[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蔚;我国氢能轿车研发水平与世界同步[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成日至;用工业副产品糟渣喂鱼[N];中国渔业报;2006年
3 记者 谢玉先 周军;攀钢去年节能减排指标大幅优化[N];中国冶金报;2008年
4 王蔚;国产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追上世界水平[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王建明 于斌 李力军;矿区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N];石家庄日报;2006年
6 胥天君 记者 王宝生;我省饲料成“大气候”[N];黑龙江日报;2000年
7 田培;萘系高效减水剂成为主流产品[N];中国建材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赵冰毅;东煤西油 两翼齐飞[N];中国化工报;2006年
9 ;要效益 更要青山绿水[N];吉林日报;2007年
10 王春党 松明;第四代燃料电池汽车样车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工业副产品石膏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D];济南大学;2010年
2 喻宏伟;网络组织治理视角的生态工业园稳定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郑建国;磷石膏改性及其作水泥缓凝剂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张t,
本文编号:1551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55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