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空间分布及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工业 切入点:空间分布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工业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且在东部核心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业转移。针对东部核心地区的产业转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验证了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拥挤效应及工资差异等聚集力和排斥力对产业转移同时存在影响,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本地市场效应,而价格指数效应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不显著。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finds out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ina's industry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core-edge structure. And there is obvious industrial transfer between the eastern core areas. In view of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 eastern core region, the local market effect and price index effect are verified 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Clustering and repulsive forces such as crowding effect and wage difference have influence on industrial transfer at the same time.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is the local market effect, but the effect of price index is not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JY033)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管理研究中心招标项目(JF2012-09)
【分类号】:F4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何枭吟;;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0年12期
2 陈良文;杨开忠;;地区专业化、产业集中与经济集聚——对我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6年S1期
3 陈良文;杨开忠;吴姣;;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对我国省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1期
4 梁琦;;空间经济学:过去、现在与未来——兼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5 安虎森;陈飞;;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所面临的人力资本流入障碍——对浦东开发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比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7期
6 张望;;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杨上广;吴柏均;;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格局演化——长三角经济增长与空间差异格局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宗志;彭志胜;;建筑业行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提升对策研究——基于安徽及其邻近省份的比较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罗枫,宋梅,任志军,潘阳发,宋俊德;移动网管中多指标综合评估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于洪贤;覃雪波;;黑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评价[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4 朱惠倩;聚类分析的一种改进方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石东伟;何永芳;;产业专业化、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增长[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2期
6 陈侃;马松林;;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安徽省各地区综合评价探讨[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袁丰;陈江龙;吴威;薛俊菲;;江苏省沿江开发区空间分工、制造业集聚与转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8 曹琳剑;王雪青;刘炳胜;;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支付能力的聚类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9 彭向;蒋传海;;技术外溢、策略性选址与产业集聚[J];财经研究;2009年10期
10 刘修岩;;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劳动生产率——来自中国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军杰;单晓光;姜南;;中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宇宁;;电信企业综合评价中的外部因素处理办法研究[A];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苗长虹;武前波;杜李;张丽君;席升阳;高延军;蒋冰华;方相林;乔家君;赵玉明;吴殿廷;刘嘉俊;;第十章 中原城市群产业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5 方冬莉;李红;;边境口岸的区域经济集聚效应路径演化——以广西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方冬莉;李红;;边境口岸的区域经济集聚效应路径演化——以广西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文武;梁琦;;劳动地理集中、产业空间与地区收入差距[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8 李君华;彭玉兰;;中心—外围模型的错误和再求解——对克鲁格曼解法的质疑[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9 钱学锋;张艳君;;克鲁格曼真的错了吗?——对《中心—外围模型的错误和再求解》的质疑[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10 梁琦;黄卓;;空间经济学在中国[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3期[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晓欢;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7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耀尧;创新产业集聚与中国开发区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殷鸣放;大边沟林场人工林多功能评价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边莉;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楠;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开放式技术创新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孟凡星;福建省工业集聚现状及经济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婧婧;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亓树伟;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胡嘉;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杨倩;基于广义运输成本的港口腹地划分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滕丽梅;中国商业银行战略群组与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9 王小霞;我国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曹诗卉;经济增长中内生制度的功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鸣;;天津滨海新区的优势、不足及与环黄渤海经济区的合作前景[J];城市;2007年07期
2 王玉荣;吕萍;;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特点、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07年09期
3 李锦坤;;面向东北亚:天津滨海新区的现状与未来[J];东北亚论坛;2007年01期
4 武睢;;生活成本左右农民工流向[J];党政干部文摘;2006年10期
5 杨开忠;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与区际增长和分工[J];地理学报;1993年06期
6 徐康宁,冯春虎;中国制造业地区性集中程度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叶飞文;;中国主要经济区及增长极比较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石忆邵;沪苏浙经济发展的趋异性特征及区域经济一体化[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9期
9 吴学花,杨蕙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0期
10 唐中赋;滨海新区: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J];港口经济;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崧;从劳动空间分工到大都市区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战雷;;层次分析法在陕西轻工业发展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龙浩然;;保障南宁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电力需求的措施和方案[J];广西电业;2007年Z1期
3 丁永志;刘兴堂;;对湖南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建议[J];经营与管理;2009年06期
4 胡晓生;;为“一湖绿水”而战[J];小康;2009年11期
5 ;要闻链接[J];印染;2010年14期
6 宋俊杰;;从产业转移谈我国建陶未来发展[J];江苏陶瓷;2008年04期
7 陈绍辉;;对信宜推进“工业立市”战略的几点思考[J];南方论刊;2007年10期
8 梁宏中;;加快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的理论与政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1期
9 戴庆华;牟永红;;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技术学习及自主创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6期
10 戴庆华;;江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自主创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春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加快贺州工业发展[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孙铁山;;产业转移与城市空间重构——基于北京都市区的实证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郝志功;赵彪;;廊坊如何应对京津冀产业转移和调整趋势[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4 何坚明;李艳;;珠三角PCB产业转移趋势[A];第十一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学权;;毕节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6 周柯;陈役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聂亚珍;;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就业空间探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王静文;;中国国内产业转移能否模仿“雁行模式”[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曹力维;易峥;;产业转移与重庆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秋琴;曾南城;;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加快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步伐[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锦香;出政策 添措施 促工业发展[N];雅安日报;2006年
2 王裕邋邱君红;企业考察十余天即敲定落户[N];南方日报;2008年
3 记者 龚友国;南充主动承接优势产业转移[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汪纯霞;河南商水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N];中国纺织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唐群峰 骆怡 本报通讯员 卢远诚;挺起工业发展的“坚固脊梁”[N];广西日报;2010年
6 侯刚 郑军 宋玉龙;58亿信贷资金烧旺工业发展底火[N];德州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切实做好东部产业转移承接[N];贵州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波邋特约记者 钟俊锋 朱祖纯 祝向恩;做强做大产业转移园区[N];韶关日报;2007年
9 记者 陈绵钦;促进产业转移工业发展[N];汕尾日报;2007年
10 记者 郑岚岚;推进产业转移园区建设[N];湛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勇;我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2 余俊波;政府政策、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D];暨南大学;2012年
3 计永超;产业转移要素分析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胡艳;产业转移与经济转型:安徽的战略对策[D];安徽大学;2012年
5 宋哲;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分析[D];武汉大学;2013年
6 高登榜;产业转移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承接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胡孔发;民国时期苏南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叶琪;基于包容性发展视阈的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基于产业集聚的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超平;广东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链整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魏攀;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4 祝言抒;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城乡产业统筹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陈娇;区域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福晴;珠三角产业转移及其园区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刘健通;产业转移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8 韦玉莹;新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9 冷景菲;珠三角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协调性与互补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陈斯;全球化视角下台湾产业承接与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6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59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