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食品企业规模竞争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产业集聚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12 06:55

  本文选题:规模竞争力 切入点:全要素生产率 出处:《科技和产业》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中国31个省市2004-2010年食品业三个子行业面板数据,在产业集聚视角下对企业规模竞争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规模竞争力对食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促进效应,影响途径主要通过对效率改善的正面作用,技术进步效应表现出行业差异性。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效率改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以及综合TFP效应存在行业差异。进一步研究产业集聚对企业规模竞争力生产率效应间接作用发现:产业集聚一方面更有利于中小企业效率改善,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大企业获得技术进步提高。
[Abstract]:Using the panel data of three sub-sectors of the food industry in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0,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cale competitiveness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of food industry. The influence way is mainly through the positive effect to th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the technology progress effect shows the industry difference, th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has the remarkabl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effect, There are industry differences i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ffect and the comprehensive TFP effect. Further study on the indirect effec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the productivity effect of enterprise scale competitiveness shows that on the one h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more conducive to large enterprises to obtai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136)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JB630036)
【分类号】:F426.82;F2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燕;徐妍;;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2 张元智,马鸣萧;企业规模、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6期

3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外部性、企业竞争环境与劳动生产率[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4 高良谋;李宇;;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倒U关系的形成机制与动态拓展[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5 王缉慈;;解开集群概念的困惑——谈谈我国区域的集群发展问题[J];经济经纬;2006年02期

6 张杰;张少军;刘志彪;;多维技术溢出效应、本土企业创新动力与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形态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7 赵伟;张萃;;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宗国恩;;企业扩大规模的祸因与警示[J];北方经济;2008年22期

2 梁肥根;;中小出版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J];出版与印刷;2010年02期

3 梁超;陈立泰;;汽车业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1年12期

4 吴美华;朱应皋;;我国最低工资的制度逻辑——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读框架[J];财经科学;2009年01期

5 傅允生;专业化产业区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王燕;徐妍;;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7 杨亚娥;刘建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2期

8 于干千;;中国餐饮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与创新能力的培育[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9 王丽丽;范爱军;;空间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门限模型的非线性关联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12期

10 董志清;黄居林;;对应与聚类分析在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弛;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邱宣;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唐晓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6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彭志群;基于杨格定理的产业集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若森;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基本原则与战略重点[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9期

2 王丽丽;范爱军;;空间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门限模型的非线性关联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12期

3 张杰;刘志彪;;套利行为、技术溢出介质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困境与突破[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4 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5 张杰;刘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基于组织分工架构的一个初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6 薄文广;;外部性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1期

7 葛顺奇;李圆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09期

8 张公嵬;梁琦;;出口、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12期

9 益智;;中国上市公司被动式资产重组实证研究——基于价值效应和绩效的动因模型构建[J];管理世界;2005年01期

10 王缉慈;关于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瑾;对企业规模的再认识[J];现代经济探讨;2000年10期

2 秦朝镇;壮大企业规模 增强核心能力[J];经济论坛;2001年12期

3 郭宏湘;新世纪企业规模新概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10期

4 王善常;新经济下的企业规模初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03期

5 冯树国;读“新世纪企业规模新概念”有感[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2年05期

6 那国毅;适当的企业规模[J];IT经理世界;2002年02期

7 陈小梅;企业规模决定因素的理论综述[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张福明;孟宪忠;;中国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分布规律研究——基于1997—2008年全部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05期

9 陆毅;李冬娅;方琦璐;陈熹;;产业集聚与企业规模——来自中国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0年08期

10 王峰;;企业规模、效益、年龄和企业生存:理论与再认识[J];未来与发展;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金荣;张原;;企业规模变化趋势分析[A];2002“商业结构调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周黎安;罗凯;;企业规模与创新:来自中国省级水平的经验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3期(总第16期)[C];2005年

3 刘兴国;;企业规模小型化的理论与历史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序[A];2006年全国服装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李陈华;;中外流通企业规模比较:中国30强 VS 全球30强[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马志江;;对部分服务业联网直报工作的建议[A];黑龙江省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耀忠;;基于竞价权的电商价格战客观性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2012)论文集[C];2012年

8 刘兴国;;企业规划小型化的数学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春红;刘长江;;我国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现状、差距及建议[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徐亚娟;;集团化管控之道——关于推进分支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7绿色设计与制造信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勇飞 黄小平 蔡奕;全省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增长较快[N];江西日报;2006年

2 张蕊;加快项目建设 做大企业规模[N];焦作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张志强 温婧;涿鹿“一区多园”力推企业规模发展[N];张家口日报;2012年

4 邓大才;“龙头”缘何越吹越大[N];农民日报;2003年

5 钟忠;入世后我国国有企业规模的选择[N];中国航空报;2003年

6 记者 刘芝毅;外商投资企业规模扩大品质上升[N];江西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李志豹;中国500强与国际大企业规模差距进一步缩小[N];中国企业报;2012年

8 刘步尘;挣脱旧思维[N];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傅瑶;两户企业规模破百亿[N];丹东日报;2012年

10 倪洪章;受怀疑的IT服务能力[N];计算机世界;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良益;我国企业规模与制约因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刘芳;企业规模决策及其有效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3 张伟;转型期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及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刘明;基于新竞争(力)视角的企业规模经济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丹;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规模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瑞;我国企业规模问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李璇;民营企业规模制约因素熵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刘春晓;企业规模与信息化水平协同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田晓;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妍;软件企业规模特征[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李昱楠;企业规模和结构转型[D];清华大学;2011年

7 范莉萍;从标准化角度看企业规模倒U型曲线的演进[D];暨南大学;2006年

8 张慧巧;产业集聚下的企业规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张瑶;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企业规模门槛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10 厉达程;产业集群环境中的企业规模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0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600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8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