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基于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2 15:55

  本文选题:产业集群 + 经济增长 ; 参考:《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7期


【摘要】:本文结合次贷危机所引起的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基地内迁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选取了西部11省份1999~2008年的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回归结果看,资本投入和劳动力变量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内蒙古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最大,广西、重庆、四川、宁夏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都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显著的正效应;而贵州、云南、陕西、甘肃4个省份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都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显著的负效应;青海省和新疆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比较来看,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这种促进作用越强。这意味着西部各省份应结合地区优势,有选择地发展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集聚程度,形成规模效应,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较快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caused by the sub-prime crisi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panel data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1999 to 2008 in 11 provinces of western China to carry out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the regression results, capital input and labor variable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GDP per capita.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Inner Mongolia has the greatest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Guangxi, Chongqing, Sichuan, The agglomeration level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Ningxia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while in Guizhou, Yunnan, Shaanxi and Gansu provinces, the level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The level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in Qinghai and Xinjiang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regression results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of China,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Moreover, the more developed the region, the stronger the promotion. This means that the western provinces should combine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selectively develop the superior industries, enhance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form the scale effect, and thus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基金】:2014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SKM09)
【分类号】:F426.4;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海根;;十年改革中的宏观调控政策与经济增长[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2 蔡拓;增长的误区及其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3 ;泰国经济增长将依然强劲[J];广西经贸;1994年12期

4 杨晓达;经济增长台阶论的内涵与限量[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4年04期

5 孙克忠,宋效中;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蔡玲;关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1995年11期

7 葛霖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吴长安;从根本点入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宏观经济管理;1996年08期

9 叶玉书;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企业经济;1996年05期

10 张学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经济体制转变[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作权;;美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天祥;;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文;;改革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桂田;;市场形态的重大转变及经济增长面对的新问题[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10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静,张开飞;经济增长能否承受税收高速增长之重[N];中国税务报;2005年

2 李茹萍;工业产值突破千亿珠海经济增长提速[N];经济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比学;7%,我们有信心![N];人民日报;2003年

4 ;中国需要重新平衡经济增长[N];机电商报;2007年

5 李玉亮;我市经济增长迸发强劲“内生力”[N];莱芜日报;2007年

6 李正信;美国正酝酿促进经济增长措施[N];经济日报;2008年

7 王婷;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 趋势尚未缓解[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王慧卿;去年四季度泰经济增长超预期[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印度追加40亿美元“救市”[N];北京商报;2008年

10 记者 许丹婷;加强重大项目督查和项目资金监管 确保我区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落实到位[N];广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4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李未无;汇率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郭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8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9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87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787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4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