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物流联动发展研究——基于演化合作博弈模型视角
本文选题:物流业 + 制造业 ; 参考:《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08期
【摘要】:制造业构成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而物流业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双业联动发展是达到两者共赢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转型期有效的产业战略。建立"双业联动"的演化合作博弈模型并进行验证分析,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实际,可以得出与模型相关的战略启示。
[Abstract]: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nstitutes the demand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improve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The dual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the two industries, and is also an effective industrial strategy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The evolutionary cooperative game model of "double industry linkage" is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 and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strategic enlightenment related to the model can be obtained.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4G04)
【分类号】:F425;F259.2;F224.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勖,汪应洛,孙林岩;组织的环境适应性及生存战略——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4期
2 郁明华;陈抗;;国外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2期
3 刘志学,许泽勇;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第三方物流合作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3年05期
4 王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本源和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02期
5 邓良;;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实证分析——基于经济转型期行业面板数据分析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黎明;公彦德;;基于外包方综合投入水平的3PL服务提供商激励机制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9期
2 王婷;汤莉;徐培;;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农产品物流外包激励契约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3 李明杰;俞优优;;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的重构[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12期
4 余文权;孙威江;吴国章;赵丽红;;茶产业与安溪县经济发展关联度的实证研究[J];茶叶科学;2012年02期
5 邓良;史言信;;“十二五”规划期间绿色物流产业合作博弈关系的发展研究[J];当代财经;2011年05期
6 吴庆;但斌;张旭梅;;第三方物流收入共享协调合同[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王珍珍;;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时空分异探析——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刘丹;;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许萍;刘洪;;复杂适应系统观的组织变革——提升企业环境适应力的途径[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7年02期
10 曹玉贵;杨忠直;;基于非对称信息的第三方物流最优激励问题研究[J];工业工程;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勇;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陆昱博;基于业务分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汪俊;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崔异;受资金约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和服务定价策略[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田进;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何龙飞;基于协调机制设计的不同链结构供应网络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许志晖;媒体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先鑫;面向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任务分配机制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丁亚文;供应链环境下LZ钢铁公司物流外包运作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钟洁;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韩锡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5 骆莹莹;基于资源整合的第三方物流网络化途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宁;辽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陆蓓;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任钰;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农学院;2011年
9 郭淑娟;陕西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刘立华;横向价值链的价值创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晏敬东,张辉;我国汽车工业与三次产业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北京汽车;2002年02期
2 王国志;;石油工业与三次产业的关系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4 吴晓波;动态学习与企业的核心能力[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S1期
5 邓良;许抄军;胡武;;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现状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6 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7 梁梁,张晶,方猛;论组织结构对组织学习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1999年04期
8 王珍珍;陈功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竞合模型研究——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2009年07期
9 刘耀彬,宋学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分析[J];科技导报;2005年02期
10 戴淑燕,黄新建;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性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军林;李岩;;合作博弈理论及其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4年09期
2 姚洪心;高印朝;;贸易联盟的动机和稳定性——一种合作博弈的观点和视角[J];商业研究;2008年10期
3 熊启滨;胡放之;;合作与非完全合作博弈理论研究综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涂丽萍;;网络组织的合作博弈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熊启滨;胡放之;;合作博弈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应用[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李翠;刘小冬;;模糊合作博弈及其广义核心解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年06期
7 李峰;李莉;沈惠璋;刘尚亮;;合作博弈与社会经济网络形成[J];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01期
8 占家权;张强;;一类模糊合作博弈资源与收益分配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0年02期
9 朱富强;;重新理解合作博弈概念:内涵和理性基础[J];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02期
10 王怡;王艳秋;王瑞华;孙晓春;;基于动态合作博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2年4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红伟;乔晗;张亚萍;;一个具有完全信息的动态合作博弈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书金;张强;;合作博弈的联盟结构及其支付问题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志松;;基于Shapley-Choquet模糊积分的多属性合作博弈分析[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仕辉;;研发合作博弈分析[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侯建荣;陈洁;黄丹;;基于合作博弈的都市圈经济系统协同机制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乔晗;高红伟;;一个具有变化联盟结构的动态合作博弈模型[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建先;;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川渝冲突与合作的博弈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少华;;合作博弈理论用于合资电厂成本与效益的分配[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李宝良;郭其友;;稳定配置与市场设计:合作博弈理论的扩展与应用[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10 侯建荣;周颖;顾锋;;都市圈城市经济系统的协同机理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皮建才;股市须重 合作博弈[N];国际金融报;2003年
2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 史晨昱;用“合作博弈”理论设计有效匹配方案[N];上海证券报;2012年
3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华民;合作博弈与不合作博弈结果大不相同[N];上海证券报;2010年
4 陈支农;合作博弈:艰难而实用的妥协[N];中国冶金报;2005年
5 胡其鸣 卢米埃影业总裁兼CEO;放映产业里的科学[N];中国电影报;2009年
6 科瑞集团公司副总裁 郭梓林;博弈规则与理性选择[N];北京科技报;2002年
7 黄宇;棋行中盘 合作博弈[N];人民邮电;2011年
8 施锡铨;“合作”博弈理论缘何能获诺贝尔奖[N];中国证券报;2005年
9 刘晓午;2005年诺贝尔经济奖:超越经济[N];中国经营报;2005年
10 徐伟;WTO僵局打破 对抗博弈转向合作博弈[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凌峰;基于定序合作博弈模型的人力资本定价级差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孙康;n人合作博弈理论、方法及其在战略联盟上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黄卉;合作博弈框架下的信托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沐潮;基于部分合作博弈的供应链企业策略选择与路径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班允浩;合作微分博弈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刘静波;产业竞合:合作博弈、网络平台与制度条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朱富强;博弈、协调和社会发展[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强;合作博弈解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欣;合作博弈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刘文龙;基于合作博弈的投资分配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汤哲铭;城市治理:基于合作博弈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蒋鹏飞;合作博弈解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强;关于共赢博弈理论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程超;基于合作博弈的社区检测算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8 程婷婷;试析针锋相对策略及自由退出权对合作博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9 程玉红;基于合作博弈的合同模型探讨[D];东华大学;2005年
10 黄兴旺;政企合作式电子农务平台建设的合作博弈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15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91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