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电力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9 01:02
【摘要】:能源危机日益严峻,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开发可再生的能源,而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即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经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电力工业的“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大非化石能源发电的比重,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生物质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制取等工艺,将其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燃料。例如,秸秆、畜禽粪便通过发酵后得到的沼气;玉米、木薯经过加工转化为燃料乙醇;利用生物质能源进行发电等等。同化石能源相比,生物质能不仅可再生性强,且其对环境的污染小。由于生物质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地球上的太阳能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因此在获取生物质能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开采化石能源过程中对地表环境的破坏,并且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温室气体的减少。生物质能作为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的前景,是我国发展电力产业不可或缺的再生新能源。 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生产生活中的基础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影响着国民经济中的众多行业。在全球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电力企业需要摆脱资源的制约,寻求新型替代能源,以保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市场的竞争也会越发的激烈。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拥有并不断的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核心的竞争力也是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和动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是电力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本文以我国生物质电力企业为研究主体,试图在现有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成果上拓展电力企业的竞争力理论,探索资源环境约束下如何开发、利用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寻求提升我国生物质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在阐述企业竞争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多学科理论为支撑,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等方法,对影响我国生物质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钻石模型分析,以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进行了其竞争力水平的综合评价,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之上,提出提升我国生物质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 第一,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随着煤电产业之间矛盾的突出以及低碳发展要求的强烈,生物质发电行业面临良好的机遇。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大量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应运而生,但是目前生物质发电行业的产业链并不完善,生物质原材料的供给不稳定、成本不确定是影响生物质发电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之一。另外,拥有巨大市场占有率的火电企业带给生物质发电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挑战将会化作推动力,促进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发展,推动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根据评价指导思想及原则,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三个维度,包括一个目标层、5个准则层以及11个要素层和28个二级指标层在内的的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电力企业,凯迪电力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处于中间水平;但是未来竞争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具体表现在生物质燃料的可再生性、低碳环保等方面。影响凯迪电力竞争力水平的因素主要是生物质燃料的收集保存难、技术水平需提高等问题。 最后,本文分别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阐述了提升生物质电力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建议。完善与生物质发电产业配套的法规政策,细化已有政策,为生物质发电企业的发展提供制度基础;优化生物质电力产业布局,因地制宜设立生物质发电项目,防止目投资,为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61
本文编号:2417487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志清;黄居林;;对应与聚类分析在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海燕;吕靖;;基于投影的主成分分析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3期
4 张志强,吴健中;企业竞争力及其评价[J];管理现代化;1999年01期
5 卫云革;;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提升企业竞争力[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2年Z1期
6 陈柳钦;;中国生物质发电问题探讨[J];水电与新能源;2012年03期
7 王振江;庄会永;肖兵;欧阳华;;用于发电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可用性分析[J];华东电力;2006年06期
8 田贺忠,郝吉明,陆永琪,周中平;中国生物质燃烧排放SO_2、NO_x量的估算[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9 冯晨辉;沈力成;;中国生物质能产业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前景[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1年04期
10 高志伟;;基于价值链提升企业竞争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2417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417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