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Abstract]: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energy use efficiency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gional panel data model,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four major regions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dicators on energy use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regions, among which,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main facto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nergy use efficiency in most areas of China.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mainly restricts th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the central region.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energy use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CJJJ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CX06046B)
【分类号】:F426.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宗义;刘亦文;;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省际分异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2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3 沈小波;曹芳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中国的能源强度——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4 史丹;;当前能源价格改革的特点、难点与重点[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年01期
5 谭元发;吴巧生;;技术进步节能效应的理解与度量[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张前进;;宁夏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2 胡晓绵;吕新军;;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八个区域的面板模型[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3 李菁;李万明;;基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新疆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4 杨冠琼;;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的经验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庆年;;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面板协整理论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永乐;吴群;;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阶段性特征研究——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检验[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7 王远;王义琛;周婧;王芳;朱晓东;陆根法;;铜陵市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8 孙宁;徐菊艳;;我国三大产业电力消耗影响因素的分解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9 孙立成;周德群;胡荣华;;区域FEEEP系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10 姜春海;李姝;田露露;;上网电价波动对中国火电发电量的影响——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教育、健康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农村的证据[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永乐;吴群;;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6 吴方卫;张锦华;孔艳杰;;潜在原油缺口与经济可持续增长[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徐文文;绿色电力发展的法律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邢小军;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剑春;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梁根琴;中国能源消费对工业品出厂价冲击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黄娑;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红;基于非径向DEA方法的江苏FEEEP协调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马精华;地市电力景气指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2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3 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资本、R&D与中国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4 伍世安;;深化能源资源价格改革:从市场、政府分轨到“市场+政府”合轨[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5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6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7 李未无;;对外开放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3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6期
8 李廉水;周勇;;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9 屈小娥;;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2期
10 刘亦文;胡宗义;;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CGE分析[J];经济数学;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淳;刘英姿;;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方法与参照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2 王芳;梁潇蕾;;国内外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7年04期
3 李雪艳;陈周笑;马璐君;叶忠孝;;浙江省和全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比较[J];统计与咨询;2011年03期
4 于建勋;;关于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企业导报;2011年21期
5 原毅军;郭丽丽;孙佳;;结构、技术、管理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7期
6 胡文强;;提高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年17期
7 戈银庆;宗鑫;;双重结构视角下的能源利用效率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年09期
8 黄毅诚;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1998年12期
9 ;上海成为全国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J];上海电力;2004年02期
10 ;数字[J];中华建设;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丽峰;万志华;张献;;辽宁省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探析[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赵跃进;;提高照明产品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措施[A];第三届照明灯用电器附件及其配套电子元器件科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2年
3 王亮超;张怀东;麻永强;;邯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工作实践[A];2010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戴岳;冯超;穆海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与比较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俊松;;技术进步、结构变动、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利用效率[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2012中国和美国清洁能源论坛在上海举行[A];《电站信息》2012年第6期[C];2012年
7 李静;;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段永瑞;贾莹莹;田澎;;基于并列结构CCGSS模型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价[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9 梁俊;梁梦诗;黄朝俊;陈树林;;管桩混凝土生产中的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10 黄堪武;;浅议站段实施节能降耗的方法措施[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善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须多措并举[N];中国信息报;2013年
2 胡善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多措并举[N];中国矿业报;2013年
3 本报评论员;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N];经济日报;2010年
4 高大伟 周德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须多策并举[N];人民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苓;要通过淘汰落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N];中国冶金报;2013年
6 胡善良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须多策并举[N];经济日报;2013年
7 记者 周英峰 蒋旭峰 刘铮;中国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33%[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周英峰 蒋旭峰;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约33%[N];中国改革报;2009年
9 通讯员 张志敏;我州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N];昌吉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吕林 曹海艇;通过设备对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N];中国冶金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夏青;浙江省能源利用效率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汤志玲;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3 林林;我国政府投资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黄楠楠;碳排放约束下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王江涛;环境约束下山东省能源利用效率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6 刘然;考虑环境效应的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及政策优化[D];湖南大学;2014年
7 张瑜然;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8 王正乐;我国区域间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栾贺平;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10 曹新荣;我国能源贸易、能耗结构与能源利用效率[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18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41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