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试论日本的核电技术发展——福岛核事故与日本核电发展路径缺陷

发布时间:2019-07-03 16:26
【摘要】:日本福岛核事故是已有先兆的危机,各种不安全因素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了最高级核事故的爆发。从日本核电技术发展历程可见其路径缺陷:美日政府共同制造的"绝对安全"神话促使日本核电事业迅速起步;一味引进存在本质缺陷的美式轻水堆给核电安全埋下隐患;核燃料循环技术自主开发乏善可陈,暴露出日本科技"应用强、基础弱"、"模仿能力强、自主开发弱"的瘸腿特征;基于核电技术军民两用特征,日本发展核电存在"双重动机"。今后日本核电将在"拥核"和"反核"两种力量更加激烈的博弈中艰难前行,但"拥核"仍占主流,右翼势力"拥核武"之心不死。关闭所有核电站的"零核电"不意味着"零风险",还需在处置核电"负遗产"过程中继续与"不安全"因素做斗争。日本核电能否可持续稳步发展,取决于对迄今核电发展战略进行深刻反思并实施真正转型。
[Abstract]: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in Japan is a threatened crisis, and various unsafe factors have accumulated over the years, which eventually led to the outbreak of the most advanced nuclear accident. From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in Japan, we can see its path defects: the myth of "absolute safety" made by the US and Japanese governments has prompted the Japanese nuclear power industry to start rapidly; blindly introducing the American light water reactor with essential defects to bury hidden dangers in nuclear power safety; the lack of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nuclear fuel cycle technology has exposed the crippled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application, weak foundation", "strong imitation ability and weak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dual-use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there is a "dual motiv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in Japan. In the future, Japan's nuclear power will struggle to move forward in the more intense game between "nuclear support" and "anti-nuclear" forces, but "nuclear support" will still occupy the mainstream, and the right-wing forces will not die of "holding nuclear weapons." Shutting down all nuclear power plants does not mean "zero risk". It also needs to continue to struggle with "unsaf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the "negative heritage" of nuclear power. The sustainable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in Japan depends on the profound reflection and re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uclear power so far.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创新工程“日本科技发展与创新——以能源安全为案例”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F426.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嬴;;透视日本“核密室”三部曲[J];世界知识;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葳;李霖;王忠伟;;中国原始时期社会生活管理思想[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黄琳;师晓林;;试论恩格斯的发展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葛明德;劳动在人类起源中发生作用的新证据[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4 董韶华;我国原始人类用火渊源刍议[J];北方文物;1989年01期

5 金玉国;;“知彼知己”思想形成之考究[J];沧桑;2010年08期

6 侯石柱;;西藏考古工作述略[J];中国藏学;1992年01期

7 陈震东;传统建筑与城市环境的人性和哲理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5期

8 夏保华;创新:21世纪的精神[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包国光;;技术发明的需求动力和一般机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王浩斌;;试论伦理生态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傅千吉;;藏族传统生态文化教育研究[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大全;公共财政的公共性与透明度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2 孔德明;造物的和谐[D];苏州大学;2011年

3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丁娟;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6 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岳天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孔富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9 赵成;生态文明的兴起及其对生态环境观的变革[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10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拓;墨斗的传统造物艺术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2 赵伟;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3 刘珊;恩格斯的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D];南昌大学;2011年

4 武云侠;歌词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阮越方;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民族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学军;原始体育文化的发生及其演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楚香香;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彭无情;新疆古代宗教文化与民族演变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伟;日本的产业技术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0 胡珊;精神交往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鸿钧;;福岛核事故后的美国核电[J];中国三峡;2011年11期

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提出一项预防核事故的新计划[J];国外核新闻;1981年06期

3 刘云焦;;美国橡树岭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美国核事故发生的几率较预计的高[J];国外核新闻;1982年11期

4 维良;;世界核事故大事记[J];国外核新闻;1986年07期

5 高立;;前英国领导人遮掩一起主要核事故[J];国外核新闻;1988年07期

6 刘云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使西方国家核计划推迟[J];国外核新闻;1988年12期

7 布令;;法国制订核事故严重性等级[J];国外核新闻;1988年11期

8 刘云娇;;应从三里岛核事故中继续吸取经验教训[J];国外核新闻;1989年07期

9 吕涛;;有关专家认为滑坡是造成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主要原因[J];国外核新闻;1990年02期

10 田牧;;比利时制定严重核事故响应计划[J];国外核新闻;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真;;世界核事故对人类和生物学影响回顾[A];2000上海科技论坛BIO-X研讨会暨中德医学生物物理和上海流变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一龙;廖力;何旭;;福岛核事故对某高校大学生核电认知能力的现状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3 诸江;;企业防范核事故风险的法律责任分析——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为视角[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冯嘉礼;张永兴;;基于属性坐标学习和分析的核事故评估与决策模型[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孙健;王百荣;姜文华;来永芳;;福岛核事故对北京地区环境的影响及评价[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5册(辐射防护分卷、核化工分卷)[C];2011年

6 廖力;王一龙;何煦;;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民众恐慌的探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7 徐涵;张志辉;;福岛核事故后让全面风险管理更好的发挥作用[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杜金洲;王锦龙;刘丹彤;石金辉;张经;;福岛核事故核素在我国气溶胶及其近海分布特征[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凯;王炜;;基于能量释放理论的核事故风险突变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朱雷;;国有大型发电企业在福岛核事故后的核电发展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建科;适度发展核电是正确选择[N];人民日报;2001年

2 记者 张志强;乌纪念核事故16周年[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孟桢尧;中国光有核事故演练还不够[N];中国保险报;2011年

4 方珂;细数历史上“够级别”的核事故[N];中国国防报;2011年

5 记者 方祥生;对核事故的反思不应阻碍未来核能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6 记者 李禾;环保部:日本福岛核事故长期影响不容忽视[N];科技日报;2011年

7 龙智慧;福岛核事故处理何不交给国际社会[N];中国能源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鸿良;福岛核事故怎样演变为七级[N];北京日报;2011年

9 ;核事故被调到最高级意味着什么[N];团结报;2011年

10 ;核共体研讨福岛核事故及核保险[N];中国保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晓秋;核事故早期应急响应的风场和烟羽浓度预测模式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阳;核事故早期实时剂量评价方法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潘欢欢;论核事故侵权责任[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李诚杰;核事故危机应对中相关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4 王斌;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的传播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5 蒋世松;国际核应急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宁莎莎;福岛核事故典型气载放射性核素的弥散及辐射剂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王国君;湖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核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8 雷杰;福岛核事故背景下的核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9 谈文姬;核事故气载放射性核素扩散系数的自适应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09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509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