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碳减排约束下企业低碳经营成本补偿机制及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04:43
   200多年来人类工业的迅猛发展,让我们在攫取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无法回避资源枯竭、空气浑浊、气候变暖、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在此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绿色经济模式被提上日程,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正在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国家发展委员会组织开展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和配套政策研究,探索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模式和政策机制。2010年,国家发改委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决定将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八市确定为低碳试点省市。2013年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认监委联合建立了低碳产品认证制度,2015年印发了《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开展低碳产品认证试点,组织研究产品碳排放计算方法。随着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达到峰值时间表的确定,碳排放约束形成的压力正在从国家层面传导至企业。开展低碳经营、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轴。但企业开展低碳经营,势必增加低碳技术研发、节能设备购置等方面的投入,从而提高产品成本,降低企业利润。虽然低碳经营的企业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但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补偿企业在减碳方面的投入和成本支出,有必要整合企业内外各种资源和渠道,为低碳经营的企业进行成本补偿。降低碳排放不仅仅只是企业道德方面的诉求,也是企业通过转变经营战略而获取品牌优势的明智之举。本文从低碳经营的外部性出发,选取2013年~2016年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市场补偿和政府补贴对企业低碳经营的补偿效应,并借助于调节变量分析碳减排试点的地区性和产权性质等对企业获得市场补偿和政府补贴的影响。通过实证结果分析,认为企业开展低碳经营活动,是可以从政府和市场分别得到补偿,且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由于碳交易市场的还不完善,其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政府补偿仍然是主要的调控手段。国有企业虽然能够从政府获得更多的补偿,相对的从市场获得的补偿就较少。
【学位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425;F406.7
【部分图文】:

碳减排约束下企业低碳经营成本补偿机制及效应研究


文章研究框架图

原理图,经济学原理,碳排放,总量


南省 483 河南省 174 江西省 东省 249 黑龙江省 141 上海市 据来源: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1]。(3)碳排放限额,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允许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额度量排放是我国进行预防污染,治理环境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并不是仅有。最重要的是不能舍本逐末,以减少总排放量作为环保的目标,却不重视境质量。要治理好环境,必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本,总量减排为纲,灵活种手段发挥总量减排的能动性,使社会逐渐焕发活力。(4)碳交易,基于碳排放权的基础上衍生的市场交易交易活动,本质氧化碳的排放权,即对政府向各个企业或者国家之间将碳排放总量进行放配额间的交易。政府部门或者当局以科学方法计算碳排放总量,然后实行排放分配,各企业再以自己的实际生产情况决定如何对排放权进行购入或售出。在市场的作用下,没有外因干扰,碳排放总量的成本与社相等的。其交易机制原理图如图 2.1:

碳税,均衡价值,均衡产量,经济学


方是微观经济体或下级(同级)政府,由他们享有处理权。财项补助,从行政区域角度来看,是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间横向拨款项必须用于特定项目,实现专款专用。该制度的代表国家85 年美国设立 CRP 保护耕地,提倡退耕还林、还草,政府倡导主自由选择。在此项生态保护措施中,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场及激励机制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与补偿[62]。碳税是政府补偿常用方式之一。作为间接税的一种,碳税能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对每吨碳排放量征收一定的和能源品种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在原有商品价格的基础上抬格升高之后,消费者如果不改变消费预算,就只有两种选择,费量,要么选择低碳的替代品。其次,改变生产者的生产行为行为发生转变时,继而会影响到生产者,生产者要么提高产品能源利用率。最终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下图为经济学供给济实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艳秋;倪方平;钟秋波;;中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10期

2 梅晓红;许崇正;;中国碳金融体系构建问题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10期

3 王璇;;生态转移支付研究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05期

4 朱远;綦玖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与市场:以碳交易为例[J];东南学术;2014年06期

5 李友东;赵道致;夏良杰;;低碳供应链纵向减排合作下的政府补贴策略[J];运筹与管理;2014年04期

6 任力;倪玲;;中国低碳产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7 金乐琴;吴慧颖;;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异质性及减排对策[J];经济与管理;2013年11期

8 王科;李默洁;;碳排放配额分配的DEA建模与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朱秋萍;;低碳经济下成本管理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3年02期

10 王敬敏;朱益平;;碳交易市场背景下对DSM成本效益模型的几点改进[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超;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原经济区出口贸易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林婧;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及其有效性检验[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2 宋东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会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7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877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e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