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20:03
本文关键词: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逐渐兴起的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伴随而来的安全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建筑工人作为生产建筑实体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往往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内容复杂等,这极易引起建筑工人的作业疲劳感,从而出现四肢酸痛、精神恍惚、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客观上会造成操作失误增加、作业能力下降、作业数量和质量无法保证等后果。因此,作业疲劳是诱发施工现场生产效率低、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对于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作业疲劳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它有利于保护建筑工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基于国内外对于疲劳评价研究的基础,结合我国施工现场特点、施工现场工序、建筑产品生产特点和建筑工人特点等,对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四类一级影响因素:作业本身、作业人员、作业环境和作业回馈。并在此基础上用原因型鱼骨图的方法分析出20个二级影响因素,构建了因素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自觉疲劳评价法分别对我国16个施工现场480个建筑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信度分析且符合要求。最后用熵权法测算各因素相应权重,确定作业疲劳最重要的的一级影响因素为作业本身,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缓解和改善作业疲劳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文首次提出对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研究施工现场安全问题提供新的考虑方向。故本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施工现场 建筑工人 作业疲劳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92;TU7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7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疲劳因素研究现状11-12
- 1.2.2 测量疲劳研究现状12-13
- 1.2.3 疲劳其他方面研究现状13-14
- 1.2.4 现状总结14-15
- 1.3 研究目标15
- 1.4 技术路线15-17
- 2 相关理论概述17-25
- 2.1 作业疲劳相关理论17-19
- 2.1.1 作业疲劳的概念17
- 2.1.2 作业疲劳的特点17-18
- 2.1.3 作业疲劳的类型18-19
- 2.2 疲劳产生机理19-20
- 2.3 疲劳测定方法20-21
- 2.4 有关疲劳的生理、心理学相关理论21-23
- 2.4.1 有关疲劳的生理学相关理论21-22
- 2.4.2 有关疲劳的心理学相关理论22-23
- 2.5 相关研究方法介绍23-25
- 2.5.1 理论归纳法23
- 2.5.2 主观感觉询问评价法23
- 2.5.3 鱼骨图因素分析法23-24
- 2.5.4 熵权法24-25
- 3 施工现场作业疲劳影响因素分析25-33
- 3.1 施工现场作业分析25-28
- 3.1.1 施工现场特点25-26
- 3.1.2 施工现场工序26
- 3.1.3 建筑产品生产特点26-27
- 3.1.4 建筑工人心理特点27-28
- 3.2 作业疲劳影响因素的提出28-29
- 3.2.1 作业疲劳产生的原因28-29
- 3.2.2 作业疲劳影响因素提出29
- 3.3 作业疲劳影响因素分析29-33
- 3.3.1 作业本身30
- 3.3.2 作业人员30-31
- 3.3.3 作业环境31
- 3.3.4 作业回馈31-33
- 4 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选择33-43
- 4.1 指标体系构建33-40
-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3-34
- 4.1.2 作业本身二级指标34-36
- 4.1.3 作业人员二级指标36-37
- 4.1.4 作业环境二级指标37-39
- 4.1.5 作业回馈二级指标39
- 4.1.6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39-40
- 4.2 评价方法简介40-43
- 4.2.1 评价方法确定40-41
- 4.2.2 评价方法计算步骤41-43
- 5 实证分析43-61
- 5.1 数据收集及初始化处理43-49
- 5.1.1 原始数据收集43-45
- 5.1.2 原始数据处理45-48
- 5.1.3 原始数据信度分析48-49
- 5.2 指标体系的构建49-50
- 5.2.1 指标的选取49-50
- 5.2.2 指标体系的构建50
- 5.3 评价过程50-53
- 5.4 结果讨论53-58
- 5.4.1 数据单元一讨论结果54-55
- 5.4.2 数据单元二讨论结果55-57
- 5.4.3 综合讨论结果57-58
- 5.5 相关建议58-61
- 6 研究结论61-63
- 6.1 主要研究结论61
- 6.2 研究的局限性61-62
- 6.3 研究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9
- 附录69-71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71-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洪绍祥;;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年24期
2 王可;;论运动疲劳生理学机制与身体恢复的对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刘辉;张超;;人—机—环境系统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姜慧;殷惠光;梁化强;李学田;;建筑工程安全事故致因分析及防控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13年12期
5 亓莱滨 ,张亦辉 ,郑有增 ,周朋红 ,杨云;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22期
6 游海燕;预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现状述评[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年03期
7 许开立;作业疲劳的生理心理学分析[J];有色矿冶;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超;贾丹兵;李乃民;刘珊;李春杰;巩沅鑫;;疲劳产生的原因机理浅析[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岭;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概念模型、多维检测、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虹;鱼骨图分析法在节能评估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3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