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4.0思想的某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规划与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工业4.0思想的某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规划与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德国的工业4.0战略与我国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不谋而合,均以提升工业生产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程度为最终目标。两化融合的过程是以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工业产品的融合、信息产品与工业产品的融合、信息产品与传统工业业务融合、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业务融合为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取决于两化发展程度本身,还受到企业主体水平、市场需求、政府政策支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工业4.0与两化融合的关系,从工业4.0的本质和核心入手,明确了工业4.0的首要目标以及战略要点。结合工业4.0的概念,阐述了其对我国两化融合的启示。通过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与关系描述,明确的两化融合的机制与内容。结合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发展历程,探讨了两化融合的机制以及我国所面临的挑战。利用以上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工业4.0思想针对某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展研究,构建了该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建设方案。首先针对该工业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企业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工业4.0的思想提出了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通过设立具体的规划目标,结合所提出的规划思路,提出了规划原则与应用策略。在该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建设实践方面,以前述建设方案为基础,首先明确了信息化实践方法与策略,提出了该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架构和多业务流程信息化数据构架,通过具体的两化深度融合分布式应用部署解决方案,给出了工业流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最后针对该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建设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经验并给出了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工业4.0 信息化 工业化 两化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9;F4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3
-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目的10-11
-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11-13
- 2 “工业4.0”与两化融合13-24
- 2.1 “工业4.0”13-16
- 2.1.1 “工业4.0”的本质13
- 2.1.2 “工业4.0”的核心13-14
- 2.1.3 “工业4.0”的首要目标14
- 2.1.4 “工业4.0”战略的要点14-16
- 2.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16-21
- 2.2.1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内涵16-17
- 2.2.2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17-18
- 2.2.3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机制18-19
- 2.2.4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内容19-20
- 2.2.5 两化融合的重心20-21
- 2.3 工业4.0与两化融合的关系21
- 2.4 工业4.0战略对我两化融合的启示21-24
- 3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现状分析24-29
- 3.1 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基础24-25
- 3.2 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机制25-26
- 3.3 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发展历程26-27
- 3.4 我国两化融合所面临的挑战27-29
- 4 某工业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方案设计29-45
- 4.1 某工业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分析29-36
- 4.1.1 信息管理现状与问题29-31
- 4.1.2 网络基础建设现状31-33
- 4.1.3 工业流程信息化软件现状33-36
- 4.2 基于工业4.0思想的信息化规划36-45
- 4.2.1 企业工业4.0总体规划要求36-38
- 4.2.2 信息化总体规划思路38-40
- 4.2.3 信息化总体规划目标40-41
- 4.2.4 信息化总体规划原则41-42
- 4.2.5 信息化总体应用策略42-45
- 5 某工业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建设实践45-71
- 5.1 工业流程信息化实践方法与策略45-46
- 5.1.1 项目实施方法45-46
- 5.1.2 项目实施策略46
- 5.2 工业流程信息化应用架构46-48
- 5.3 多业务流程信息化数据构架48-52
- 5.3.1 主数据管理平台简介49-51
- 5.3.2 应用集成平台简介51-52
- 5.4 两化深度融合应用部署构架52-54
- 5.5 分布式两化深度融合部署构架54-59
- 5.5.1 管理需求54-55
- 5.5.2 解决策略55-59
- 5.6 工业流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案59-68
- 5.6.1 基础设施规划目标59-61
- 5.6.2 机房建设61
- 5.6.3 网络建设61-62
- 5.6.4 服务器62-63
- 5.6.5 存储与备份63-68
- 5.6.6 终端治理规划68
- 5.7 两化深度融合项目实施计划68-71
- 6 两化深度融合建设启示71-75
- 6.1 两化深度融合建设潜在风险分析71-72
- 6.1.1 变革风险71
- 6.1.2 资源风险71-72
- 6.1.3 技术风险72
- 6.1.4 企业架构变动风险72
- 6.2 两化深度融合建设经验总结72-74
- 6.3 两化深度融合建设启示74-75
- 7 结论75-77
- 参考文献77-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冰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基本内涵[J];数码世界;2003年08期
2 郭洪强,王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途径机制论[J];经济论坛;2004年05期
3 吴红霞,韩润春;提高企业信息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之路[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5期
4 汪传雷;李从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年11期
5 姜爱林;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7期
6 姜爱林;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J];经济经纬;2003年02期
7 蔡文浩;王一铭;范建;;工业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品牌战略[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孙春生;赵建英;;资源、技术、制度三维视角下的工业化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7期
9 刘永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09年S1期
10 冯昭奎;发展中国家应走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道路[J];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ZM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兆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思考与对策[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2 韩民青;;工业危机与中国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施庆华;陈渝中;栾玉琴;;国内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动态研究[A];2003年十一省、区、市机械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伍虎;杨舰友;唐彦;;对信息化牵引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研究[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匡迪:降低资源消耗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N];中国冶金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陈yN淼;李毅中:创新驱动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关键[N];中国工业报;2012年
3 傅铁铸;县域经济在工业化中的战略选择[N];吉林日报;2005年
4 清华大学 李衍达;信息科技对社会的影响[N];北京科技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汤盼盼;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子商务促进贵州工业化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靖元;基于工业4.0思想的某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规划与建设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松麒;工业化社会下的畸形性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慧;《彩虹》——真纯生活的追求 不灭的精神向往[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工业4.0思想的某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规划与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3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