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长与稳定视角的企业规模与地区经济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6 11:44
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借助Lee et al.,(2013)分析框架检验了我国大型工业企业和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研究表明:(1)大型企业相对于中小型企业更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缓解地区经济波动。这种积极作用存在典型的门槛效应,将因大型企业的规模扩张进一步增强。(2)同时发展不同规模企业有利于地区经济稳定,但是我国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发展不协调显著抑制了地区经济进一步增长。(3)在规模上我国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存在一个门槛比例,超过这一比例,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稳定效应都会得到增强。抓好大型企业发展和搞活企业生态建设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GDP、大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尝试用散点图更直观地来揭示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总体规模与地区GDP之间的关系。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分别采用销售总值、用工人数、资本总额三个指标来衡量各省份大型企业的总体规模,可见无论采用何种指标,我国大型工业企业的规模都与地区GDP呈现显著正向关系。同样地,如图3(a)和图3(b)所示,无论采用销售总值还是用工人数,中小型工业企业的规模也都与地区GDP呈现显著正向关系。可见,企业规模在地区经济增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都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图3 地区GDP与中小型工业企业总体规模之间的关系
图2 地区GDP与大型工业企业总体规模之间的关系再具体到各省份来看,上述的这种正向关系在省份层面也成立。(1)资料显示,除上海、河北、浙江、甘肃的少数省份以外,中小型工业企业的销售规模都高于大型工业企业。且总体来看,GDP总值较高的省份,其大型工业企业与中小型工业企业的销售总值也相对较高,如东部地区的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四省,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以及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相应地,像宁夏、甘肃、青海三省份,大型、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数量少、规模小,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生产总值也相应较低。体现了工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发展在地区经济竞争中的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企业成长中的规模分布——基于大企业的研究[J]. 王永进,盛丹,李坤望.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3)
[2]资源错置与中国企业规模分布特征[J]. 李旭超,罗德明,金祥荣.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2)
[3]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投资推动视角[J]. 马光威,王方. 经济问题探索. 2016(12)
[4]大企业规模、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企业500强的研究[J]. 史修松,刘军. 上海经济研究. 2014(09)
[5]内生增长框架下的中小企业和我国经济增长稳定[J]. 周卫民. 当代经济科学. 2011(02)
[6]转型期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 卢二坡,曾五一. 管理世界. 2008(12)
[7]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互利共生经营模式研究[J]. 孙燕一,谢敦游,张策. 经济师. 2008(08)
[8]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选择[J]. 庄晋财,陈剑林. 财经科学. 2004(04)
[9]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 姚洋,章奇. 经济研究. 2001(10)
[10]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及其深层次的解释[J]. 刘元春. 中国工业经济. 2001(07)
本文编号:3364182
【文章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GDP、大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尝试用散点图更直观地来揭示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总体规模与地区GDP之间的关系。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分别采用销售总值、用工人数、资本总额三个指标来衡量各省份大型企业的总体规模,可见无论采用何种指标,我国大型工业企业的规模都与地区GDP呈现显著正向关系。同样地,如图3(a)和图3(b)所示,无论采用销售总值还是用工人数,中小型工业企业的规模也都与地区GDP呈现显著正向关系。可见,企业规模在地区经济增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都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图3 地区GDP与中小型工业企业总体规模之间的关系
图2 地区GDP与大型工业企业总体规模之间的关系再具体到各省份来看,上述的这种正向关系在省份层面也成立。(1)资料显示,除上海、河北、浙江、甘肃的少数省份以外,中小型工业企业的销售规模都高于大型工业企业。且总体来看,GDP总值较高的省份,其大型工业企业与中小型工业企业的销售总值也相对较高,如东部地区的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四省,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三省,以及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相应地,像宁夏、甘肃、青海三省份,大型、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数量少、规模小,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生产总值也相应较低。体现了工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发展在地区经济竞争中的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企业成长中的规模分布——基于大企业的研究[J]. 王永进,盛丹,李坤望.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3)
[2]资源错置与中国企业规模分布特征[J]. 李旭超,罗德明,金祥荣.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2)
[3]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投资推动视角[J]. 马光威,王方. 经济问题探索. 2016(12)
[4]大企业规模、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企业500强的研究[J]. 史修松,刘军. 上海经济研究. 2014(09)
[5]内生增长框架下的中小企业和我国经济增长稳定[J]. 周卫民. 当代经济科学. 2011(02)
[6]转型期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 卢二坡,曾五一. 管理世界. 2008(12)
[7]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互利共生经营模式研究[J]. 孙燕一,谢敦游,张策. 经济师. 2008(08)
[8]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选择[J]. 庄晋财,陈剑林. 财经科学. 2004(04)
[9]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 姚洋,章奇. 经济研究. 2001(10)
[10]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及其深层次的解释[J]. 刘元春. 中国工业经济. 2001(07)
本文编号:3364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36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