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碳标签制度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经济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6:19

  本文关键词:碳标签制度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经济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了相应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欧盟主要发达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各自的碳标签制度。“碳标签”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本文在介绍了碳标签的概念、由来、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纺织品碳标签实施状况,并对我国纺织品碳排放状况进行了计算,认为我国现阶段虽然是一个纺织品生产、出口大国,但其纺织品出口技术含量不高,出口产品碳排放强度大,一旦碳标签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我国纺织品出口易遭受碳标签贸易壁垒的限制,因此本文重点从出口方面来研究碳标签制度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其次,从理论上分析了碳标签制度对我国纺织品贸易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认为在短期内,碳标签制度会对我国纺织品贸易产生价格限制效应、数量控制效应和福利损失效应,对我国纺织品贸易起阻碍作用;在长期内,碳标签制度会对我国纺织品贸易产生技术创新效应、贸易促进效应、贸易条件改善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效应,对我国纺织品贸易起促进作用。第三,利用VAR模型,对碳标签制度对我国纺织出口进行实证分析,证实确认碳标签制度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即在短期内碳标签制度对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阻碍作用;而在长期内,碳标签制度对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促进作用。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了要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谈判,争取低碳话语权、建立我国专门的碳标签认证机构、在国内开展碳标签试点工作、积极实施绿色生产营销策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碳标签 纺织品 出口贸易 J 曲线效应 对策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52.6;F426.8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相关概念11-13
  • 1.2.1 碳足迹11-12
  • 1.2.2 碳标签12
  • 1.2.3 碳关税12
  • 1.2.4 纺织品的含义12-13
  •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13-15
  • 1.3.1 研究方法13-14
  • 1.3.2 研究框架14-15
  • 1.4 创新和不足15-17
  • 1.4.1 创新之处15-16
  • 1.4.2 不足之处16-17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17-24
  • 2.1 理论基础17-18
  • 2.1.1 贸易保护理论17-18
  • 2.1.2 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18
  • 2.2 贸易保护的具体措施18-20
  • 2.2.1 贸易保护的传统手段18-19
  • 2.2.2 贸易保护的新型手段19-20
  • 2.3 文献综述20-24
  • 2.3.1 国外研究综述20-21
  • 2.3.2 国内研究综述21-24
  • 第3章 碳标签贸易壁垒及我国纺织品碳排放状况24-36
  • 3.1 碳标签贸易壁垒的现状24-27
  • 3.1.1 碳标签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24
  • 3.1.2 碳标签发展的现状24-27
  • 3.2 国内外纺织品碳标签实施现状27-30
  • 3.2.1 国外纺织品碳标签实施现状27-29
  • 3.2.2 国内纺织品碳标签实施现状29-30
  • 3.3 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30-33
  • 3.3.1 出口数额巨大,对外贸易比重高30-31
  • 3.3.2 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结构有待优化31-32
  • 3.3.3 出口严重依赖发达国家市场32-33
  • 3.4 我国纺织品碳排放状况33-36
  • 3.4.1 中国纺织品行业的碳排放总量33-34
  • 3.4.2 纺织品行业出口的碳排放总量34-36
  • 第4章 碳标签制度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经济效应分析36-42
  • 4.1 碳标签制度的短期影响36-39
  • 4.1.1 价格限制效应36-37
  • 4.1.2 数量控制效应37-38
  • 4.1.3 福利损失效应38-39
  • 4.2 碳标签制度的长期经济效应39-42
  • 4.2.1 技术创新效应39
  • 4.2.2 贸易促进效用39-40
  • 4.2.3 贸易条件改善效应40-41
  • 4.2.4 可持续发展效应41-42
  • 第5章 碳标签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J曲线效应实证分析42-49
  • 5.1 J曲线效应简介42-43
  • 5.2 模型的构建43-44
  • 5.2.1 模型的介绍43-44
  • 5.2.2 指标的设计和数据的选取44
  • 5.3 模型的检验44-46
  • 5.3.1 模型的单位根检验44-45
  • 5.3.2 模型的协整检验45
  • 5.3.3 格兰杰检验45-46
  • 5.4 脉冲效应检验46-48
  • 5.5 结论48-49
  • 5.5.1 短期效应48
  • 5.5.2 长期效应48-49
  • 第6章 应对碳标签制度的对策建议49-53
  • 6.1 政府应采取的措施49-51
  • 6.1.1 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谈判,争取低碳话语权49
  • 6.1.2 建立我国专门的碳标签认证机构,制定认证标准和程序49-50
  • 6.1.3 积极在国内开展“碳标签”认证的试点工作50-51
  • 6.1.4 加大力度对研发低碳、绿色环保产品提供经济支持51
  • 6.2 企业应采取的措施51-53
  • 6.2.1 积极实施绿色生产营销策略51
  • 6.2.2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51-52
  • 6.2.3 纺织行业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52
  • 6.2.4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52-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8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8-59
  • 附录59-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J];山东纺织经济;2011年07期

2 杨光;;《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J];农药市场信息;2012年14期

3 刘志军;德国的生态商业[J];生态经济;1999年05期

4 蔡国梅;徐纪良;;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8年06期

5 苏博;;美国国会考虑实施标签制度[J];轮胎工业;2008年11期

6 李珂;;建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标签制度刍议[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日本拟对农产品实施碳标签制度[J];印刷技术;2010年16期

8 裘晓东;;国际碳标签制度浅析[J];大众标准化;2011年01期

9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国家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3期

10 张昭利;任荣明;朱晓明;;关于在我国率先建立硫盘查和硫标签制度的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信;日本拟对农产品实施碳标签制度[N];中国食品报;2010年

2 刘旭;番茄酱出口意大利须贴原产地标签[N];国际商报;2006年

3 章炳军;浙江嵊州林木种子实施标签制度[N];中国花卉报;2009年

4 ;标签制度保障食品安全[N];学习时报;2012年

5 沈学友;意大利将对番茄调味酱强制实行原产地标识和标签制度[N];中国包装报;2006年

6 鲁检;REACH制度影响不容小觑[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7 刘国信;部分国家相关转基因食品的法规和标签制度[N];中国包装报;2002年

8 源质;输港食品企业须关注香港营养食品标签制度[N];中国包装报;2010年

9 刘国信;部分国家转基因食品的法规和标签制度[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10 记者 区嘉蔚;散装酒经营要有“出生证”[N];北海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舒言;碳标签制度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刘亮;我国建立碳标签制度的公共政策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谭洁;欧盟纺织品生态标签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孙照辉;WTO框架下碳标签制度法律问题思考[D];烟台大学;2013年

5 包含;标签信号影响下的信任品市场均衡形态分析[D];江南大学;2015年

6 夏冰;论美国对转基因食品不实施强制性标签制度的原因[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碳标签制度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经济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63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6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