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能源互联网下多元能源互补梯级利用优化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3 19:56
  化石能源集中是传统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特征,目前这一特征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由此催生出以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能源电力革命,这也使得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能源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它是一种新兴的发展形态,将能源互联网络、发达的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能源互联网的理念深深嵌入到能源从产生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针对多能互补机理开展研究,依据多元能源品质分级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及能源转型提供支撑。依托于能源互联网下多元能源互补特性及优化机理,本文通过构建多元能源耦合预测模型、多元能源品质分级评估模型、多元能源梯级利用优化模型以及多元能源互补梯级利用综合效益评估模型等多个方面,针对能源互联网下多元能源互补梯级利用优化模型及应用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包括:(1)依托能源互联网发展脉络及趋势分析,提出了能源互联网下多能互补优化机理。通过分析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的出发点及其目的,比较研究了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关于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异同,发现在不同的能源环境及用能背景下能源互联网概念存在差异性。针对不同能源耦合方式进行...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1.2.1 能源互联网的相关研究
        1.2.2 资源供需特性的相关研究
        1.2.3 多能耦合预测的相关研究
        1.2.4 多能互补优化的相关研究
        1.2.5 综合能源系统效益评价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能源互联网发展演化及多元能源互补优化机理
    2.1 能源互联网的定义及内涵
    2.2 能源互联网的演化发展
    2.3 能源互联网下多能互补资源特性分析
    2.4 能源互联网下多能互补优化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能源互联网下多元能源耦合机理及预测模型
    3.1 多元能源耦合场景分析
    3.2 多元能源耦合机理及影响因素
    3.3 基于mRMR-AFWA-LSSVM的多元能源耦合预测模型
        3.3.1 基于互信息的特征选择方法
        3.3.2 自适应烟花算法
        3.3.3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3.3.4 多元能源耦合组合预测模型
    3.4 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能源互联网下多元能源资源的品质分级及量化评估方法
    4.1 多元能源资源的能量品质评估基础理论
    4.2 多元能源资源的品质分级方法
        4.2.1 多元能源品质评估指标体系
        4.2.2 多元能源品质分级方法
    4.3 多元能源资源品质量化评估分析
        4.3.1 生产者视角下多元能源资源品质评估分析
        4.3.2 消费者视角下多元能源资源品质评估分析
    4.4 多元能源资源品质分级利用体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能源互联网下多元能源互补梯级利用优化模型
    5.1 基于能量品质评估的多元能源梯级利用原理
    5.2 多元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影响要素建模
        5.2.1 市场要素建模
        5.2.2 技术要素建模
        5.2.3 综合要素建模
    5.3 生产者视角下多元能源互补梯级利用优化模型
        5.3.1 多元能源资源投资规划模型
        5.3.2 多元能源资源组合优化模型
        5.3.3 模型求解算法
        5.3.4 算例分析
    5.4 消费者视角下多元能源互补梯级利用优化模型
        5.4.1 多元能源系统架构及单元建模
        5.4.2 多元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
        5.4.3 模型求解算法
        5.4.4 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能源互联网下多元能源互补梯级利用综合效益评估方法
    6.1 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定性分析
        6.1.1 优化能源结构分析
        6.1.2 提升能源系统安全性
        6.1.3 社会环境效益
    6.2 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指标体系
        6.2.1 经济效益指标
        6.2.2 社会效益指标
        6.2.3 环境效益指标
    6.3 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量化评估模型
        6.3.1 定量分析指标
        6.3.2 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评估模型
        6.3.3 算例分析
    6.4 能源互联网效益实现手段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07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807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