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跨国并购库卡的动因和绩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09 22:4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催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作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电行业竞争激烈,接近饱和的市场状态已很难满足发展的需要,家电行业发展陷入增速缓慢的瓶颈期。借助“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支持,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美的集团,敏锐地抓住了消费升级是未来长期发展趋势这一点,希望通过并购快速获取国外先进技术资源并开辟新的利润增长渠道;被收购方是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国库卡系统有限公司,其拥有的品牌影响力是世界级的。美的集团跨国并购德国库卡这一交易活动规模较大,且并购双方行业地位较高,因此本文选择对这一案例进行研究。本文对所选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以全面研究案例所体现的问题。在我国强调“走出去”战略的政策背景和鼓励国内大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海外投资的经济背景下,美的集团并购德国库卡属于新兴经济体企业跨国并购发达国家企业,本文结合并购案例的这一特点,从多个视角对美的集团并购库卡的动因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从短期绩效评价和长期绩效评价两个层面设计绩效评价指标,评估的着重点放在并购为美的集团带来的市场反应和绩效变化上。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衡量美的集团的短期市场效应,具体操作为计算...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
2.1.2 关于跨国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的研究
2.1.3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规模效应理论
2.2.2 市场势力理论
2.2.3 协同效应理论
2.2.4 交易费用理论
3 案例概况
3.1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3.1.1 美的集团基本情况
3.1.2 德国库卡基本情况
3.2 美的集团跨国并购德国库卡的方案设计
3.3 美的并购库卡过程概述
4 美的并购库卡的动因分析
4.1 并购动因分析框架
4.2 推进集团“双智”战略,弥补技术短板
4.3 发挥协同效应,开拓国内机器人市场
4.4 产业链延伸,促进物流板块发展
4.5 扩大品牌效应,提升国际影响力
5 美的集团并购库卡的绩效评价研究
5.1 并购绩效评价思路
5.1.1 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5.1.2 并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 美的并购库卡的短期绩效评价
5.2.1 事件窗口期和估计期的选择
5.2.2 累计超额收益率CAR值的计算分析
5.3 美的并购库卡的长期绩效评价
5.3.1 基于EVA的长期财务绩效评价
5.3.2 长期非财务绩效评价
6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明确战略提前布局,循序渐进完成并购
6.2.2 加强技术革新,提升国际运营能力
6.2.3 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6.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12520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
2.1.2 关于跨国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的研究
2.1.3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规模效应理论
2.2.2 市场势力理论
2.2.3 协同效应理论
2.2.4 交易费用理论
3 案例概况
3.1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3.1.1 美的集团基本情况
3.1.2 德国库卡基本情况
3.2 美的集团跨国并购德国库卡的方案设计
3.3 美的并购库卡过程概述
4 美的并购库卡的动因分析
4.1 并购动因分析框架
4.2 推进集团“双智”战略,弥补技术短板
4.3 发挥协同效应,开拓国内机器人市场
4.4 产业链延伸,促进物流板块发展
4.5 扩大品牌效应,提升国际影响力
5 美的集团并购库卡的绩效评价研究
5.1 并购绩效评价思路
5.1.1 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5.1.2 并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 美的并购库卡的短期绩效评价
5.2.1 事件窗口期和估计期的选择
5.2.2 累计超额收益率CAR值的计算分析
5.3 美的并购库卡的长期绩效评价
5.3.1 基于EVA的长期财务绩效评价
5.3.2 长期非财务绩效评价
6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明确战略提前布局,循序渐进完成并购
6.2.2 加强技术革新,提升国际运营能力
6.2.3 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6.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12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81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