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沈阳机床债券违约原因及启示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8 01:12
  随着2014年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债务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不断加剧。截止到2019年我国共出现188家债券发行人发生违约,共涉及到期违约债券419期,到期违约金额合计约2919.44亿元,违约已经成为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常态。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债券信用评级虚高现象也愈发遭人诟病,不断有人质疑债券信用评级失真,因此深入分析评级机构能否客观公正地揭示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曾经的机床行业巨头沈阳机床债券违约事件为例,探讨我国信用评级与债券违约常态化的关系。首先,本文研究了我国信用评级制度的现状和特征,并分析信用等级和评级机构是否与违约率有关系,为下文打下基础;然后,本文介绍了沈阳机床公司的简况,再对违约的中期票据“15沈机床股MTN001”的发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沈阳机床违约前发生的重要事件。接下来从宏观、行业、公司三个层面对沈阳机床的违约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使用Z-score模型测量违约风险,并与同期信用评级比较。最后,本文从公司本身经营治理、投资者利益保护、债券市场监管、信用评级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启示:并且提出本文的不足以及后续研究建议...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经济周期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Z-score模型
        2.2.4 KMV模型
        2.2.5 信用评级的概念和作用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信用评级发展历史及现状
    3.1 信用评级发展历程
    3.2 主要评级机构
    3.3 国内评级制度的特点
        3.3.1 信用评级行业人才匮乏
        3.3.2 评级机构竞争激烈
        3.3.3 发行人评级集中在高等级
        3.3.4 风险预警能力不足
        3.3.5 信用评级行业监管不足
    3.4 违约率分析
        3.4.1 按债券评级划分
        3.4.2 按评级机构划分
    3.5 国内信用评级偏高的原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沈阳机床违约案例介绍
    4.1 沈阳机床简介
    4.2 违约债券发行情况
    4.3 债券违约过程
    4.4 债券违约后续处理
    4.5 本章小结
5 沈阳机床违约案例分析
    5.1 违约原因分析
        5.1.1 宏观层面原因
        5.1.2 行业层面原因
        5.1.3 公司层面原因
    5.2 Z-score模型预警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1.1 信用评级偏高和风险预警能力不够
        6.1.2 债券违约的根本原因是治理问题
        6.1.3 投资者风险意识过低
        6.1.4 债券监管不足
    6.2 启示
        6.2.1 对债券发行主体的启示
        6.2.2 对债券投资者的启示
        6.2.3 对债券监管部门的启示
        6.2.4 对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本文编号:3834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834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