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Flex珠海消费性电子事业部新产品导入管理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2 03:20
  新产品导入就是指从产品从设计阶段至批量性生产阶段的过程管理控制,它具体分为三个阶段,设计确认阶段,工程样品确认阶段和批量性生产制造流程确认阶段。在生产活动中,产品如何从设计研发,产品设计确认,供应商开发管理,新产品导入和快速规模化制造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本论文是围绕Flex消费性电子事业部新产品导入被客户严重投诉而展开的新品导入优化方案研究。研究人员运用项目管理,先期品质规划,精益生产和戴明循环理论并结合相关管理工具。对客户新产品导入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对规范新产品导入流程,规范新产品导入在流程和各个阶段的标准。从物料管控,产线设计,新产品导入管理的方法,制作工序,生产设备开发和人力资源组织架构的优化,在改善过程中不断创新,实现了对新产品导入的管理系统化。全球化设计,全球化制造,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对新产品导入管理的要求也正变得更高,如何科学系统化的管理和实现数据共享正对新产品导入产生更积极的影响,进行新产品导入管理优化研究,不仅提升了事业部新产品的导入的交期,品质,和成本管控,而且新产品导入的优化方案在公司全球的工厂推行,同时也希望能给电子产品制造工厂提供一些行业借鉴和参考。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相关理论与分析工具
    2.1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理论
    2.2 先期质量规划(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理论
    2.3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理论
    2.4 戴明质量管理原则(PDCA)理论
    2.5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理论
    2.6 相关分析工具
        2.6.1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2.6.2 以客户和项目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组织
        2.6.3 品质管理工具8D(day)方法
        2.6.4 FMEA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
        2.6.5 帕累托图(Plato Chart)
        2.6.6 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
        2.6.7 5个为什么(5 Why)分析方法
3 Flex珠海消费性电子事业部新产品导入管理现状与原因分析
    3.1 Flex珠海消费性电子事业部管理介绍
        3.1.1 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3.1.2 Flex消费性电子事业部的品质管理
    3.2 Flex消费性电子事业部新产品导入管理现状分析
        3.2.1 新产品导入管理问题叙述
        3.2.2 新产品导入数据帕累托分析
    3.3 Flex消费性电子事业部新产品导入管理问题分析
        3.3.1 来料问题分析
        3.3.2 问题反馈不及时
        3.3.3 制程问题
        3.3.4 装配夹治工具和功能测试设备问题
        3.3.5 焊接不良问题分析
    3.4 Flex消费电子新产品导入问题与分析
4 Flex消费性电子事部的新产品导入管理优化方案
    4.1 新产品导入流程综合优化措施
        4.1.1 组建改善专案管理团队
        4.1.2 全员新产品导入技能要求和品质管理培训
        4.1.3 规范化供应商导入和产品
        4.1.4 产品焊接问题的改进
        4.1.5 生产线流程优化
        4.1.6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应用
    4.2 Flex消费性电子事业部新产品导入管理系统化改善
        4.2.1 新产品导入流程系统化和标准化
        4.2.2 新产品设计阶段过程改善
        4.2.3 持续改进
        4.2.4 完善质量控制管理
5 Flex消费性电子事业部新产品导入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
    5.1 优化方案实施保障执行
        5.1.1 新产品导入管理应急围堵改善措施
        5.1.2 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5.1.3 方案实施难点与解决措施
    5.2 新产品导入管理优化方案运行效果评估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及研究展望
        6.2.1 研究不足之处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19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4019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e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