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模式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05:04

  本文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模式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普遍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共性技术的研发也被列入多项研究课题。我国也迅速的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政府开始高度的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并积极促进产业的形成。 通过技术对比、知识产权数据以及整车销量的统计后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共性技术在创新方面成果突出,很多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费用。但整车销量却始终不高,走出国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不多,品牌也不够响亮。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遇到的问题的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的共性技术在扩散时遇到巨大阻力。不愿扩散,扩散途径少,扩散收益低。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因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研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工作重心完全的放到了创新中。使得很多我国自己研发的,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二是因为各个企业的研发比较孤立,重复研发的情况比较普遍,这就提高了研发成本,浪费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宝贵时间。 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遇到的共性技术扩散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共性技术扩散的文献研究,及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的整理发现,我国在共性技术扩散的模式及机制上还需要改善,结合国外经验,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合理化建议,找出需要改进的环节。首先找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特有结构对产业内共性技术扩散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的扩散模式,分为企业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分别从企业以及政府的角度来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模式。随后提出了三种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机制,分别是驱动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组织机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技术扩散的扶持政策。 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同时应加大在共性技术扩散上的投入,使得先进的技术能够普及到更多企业,这样可以在降低企业研发费用的同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同时便于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合理的共性技术扩散平台,增加政府的参与度,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并为将来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共性技术 技术扩散 产业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47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2-13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3-15
  • 第2章 共性技术扩散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现状15-26
  • 2.1 共性技术扩散15-17
  • 2.1.1 共性技术扩散的概念15-16
  • 2.1.2 共性技术扩散过程16-17
  • 2.2 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扩散现状17-23
  • 2.2.1 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现状17-19
  • 2.2.2 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现状——以比亚迪、特斯拉为例19-20
  • 2.2.3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政策20-23
  • 2.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中的问题23-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模式26-33
  • 3.1 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模式的因素26-28
  • 3.1.1 共性技术扩散的要素26-27
  • 3.1.2 企业特有结构27-28
  • 3.2 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模式28-31
  • 3.2.1 转移扩散模式29-30
  • 3.2.2 融合扩散模式30
  • 3.2.3 政府主导模式30-31
  • 3.2.4 政府引导模式31
  • 3.3 本章小结31-33
  • 第4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机制33-38
  • 4.1 驱动机制33-34
  • 4.2 组织机制34-36
  • 4.3 保障机制36-37
  • 4.4 本章小结37-38
  • 第5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38-41
  • 5.1 加大扩散力度,构建完整产业链38
  • 5.2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统一规范38-39
  • 5.3 培育带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39
  • 5.4 政府积极参与,引领技术发展方向39-40
  • 5.5 构建合理的平台组织,提升技术扩散效率40-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作者简介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晔;;技术扩散与区域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2 谈骏渝;;技术创新扩散模型的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陈鹏;李建强;;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年04期

4 丁玉苗;翁重;杨金纯;董奎勇;胡发祥;;我国纺织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机制的现状与主要问题(上)[J];纺织导报;2012年05期

5 潘琰;胡海全;;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应当如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的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郭普璞;高亚男;柳絮;白明月;;抢滩电动汽车的价值高地[J];国家电网;2012年08期

7 郭建平,李新亚,王德成;工业化国家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及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机电工业;2003年17期

8 李建玲;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科委资助科研项目的统计[J];技术经济;2009年06期

9 常立农,周哲;试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04期

10 马名杰;政府支持共性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与组织[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樵;共性技术扩散机理与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王江;产业技术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模式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401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8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