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市场外向度与制造业集聚——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企业规模、市场外向度与制造业集聚——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企业规模、市场外向度两大视角对我国制造业20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行业市场外向度的提高能对其地区集聚形成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企业相对规模则与产业集聚呈现出"U"型特征;对高、低集聚行业分类考察发现,市场外向度的正向作用仅在低集聚行业中十分显著,而企业规模与产业集聚之间在低集聚行业中所呈现出"U"型特征而在高集聚行业中表现出倒"U"型关系的现象使得两者在整体上呈现倒"S"型关系。研究发现对制定和实施我国的产业集聚与空间布局政策均有相应的参考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关键词】: 企业规模 市场外向度 制造业集聚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05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21)
【分类号】:F424;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对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历来受经济学家的重视,Mar-shall[1]、Jacobs[2]及新经济地理学派(Krugman[3],Fujita[4])都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总的说来,已有研究从知识外溢、经济外部性(Mar-shall[1,5])、资源禀赋差异(Ohlin[6])、规模报酬、交通费用以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蒋殿春;;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2 袁冬梅;魏后凯;;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集聚的机理及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11年12期
3 张元智,马鸣萧;企业规模、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6期
4 张萃;赵伟;;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9期
5 陆毅;李冬娅;方琦璐;陈熹;;产业集聚与企业规模——来自中国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0年08期
6 凌江怀;胡雯蓉;;企业规模、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对比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12期
7 张丽华;陈伟忠;林善浪;;我国制造业集聚经济动态性研究: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8 赵伟;王春晖;;区域开放与产业集聚:一个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7期
9 雷鹏;;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10 刘巳洋;路江涌;陶志刚;;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制造业企业的溢出效应:基于地理距离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莲;张虹鸥;王蓉蓉;陈静;;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4期
2 刘钊;;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测度研究——以环渤海区域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陈伟莲;张虹鸥;王蓉蓉;陈静;;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4 刘剑;张瑜;;我国农药制造业空间集聚现象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5 陈致水;李粤;梁栋;王娟;;香蕉假茎纤维造纸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6 宗国恩;;企业扩大规模的祸因与警示[J];北方经济;2008年22期
7 刘文革,朱兴龙,刘海莉;产业集聚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1期
8 曾杰杰;聂影;杨红强;;基于省际角度的家具产业集聚内部动因的实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刘致良;;产业地理集聚视角下的地区餐饮业发展战略——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王先庆;武亮;;服务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批发零售业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林清;陈碧莲;;制造企业特征与快递服务需求模式[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符建华;周方召;仲深;尹龙;;法治水平、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基于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层面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赵立雨;师萍;;创新活动中企业间知识溢出效率测度模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青;杨伟;;企业产学研合作主体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企业调研数据[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景胜;孙稳石;黄敏军;谢文燕;;规划管理创新框架下的规划院组织结构再造——以地市属城建规划设计院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进栋;韦素琼;;福建省各地市装备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与地理集中[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苏明;蔡国顺;范艳;安璐;;贵州省装备制造业竞争能力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9 李恒;;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维;;浅析中小企业市场和研发的关系[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星;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云;扬州化工园区与当地经济的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李智华;南昌承接周边发达地区汽车制造业转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陈丽琼;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视角的城市集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孟凡星;福建省工业集聚现状及经济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若森;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基本原则与战略重点[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9期
2 韩雪莲;谢理;赵文霞;;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进入、时机与绩效——基于180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3 屈耀辉;傅元略;;优序融资理论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验证——兼对股权融资偏好再检验[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4 梁杰;石旭男;;科技型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财会通讯;2010年20期
5 高鸿鹰;赵娴;;提供者交易费用与制造业集聚均衡[J];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6 贺俊;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政策概念到理论问题[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7 张会恒;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J];财贸研究;2004年06期
8 李凯,代丽华,韩爽;产业生命周期与中国钢铁产业极值点[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9 方明月;聂辉华;;中国工业企业规模分布的特征事实:齐夫定律的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10 陈良文;杨开忠;;产业集聚、市场结构与生产率——基于中国省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铭;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2 范建双;中国上市建筑企业规模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颖超;四川省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HL中美速递快线 快递美国 转瞬即达[J];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39期
2 汤肖;;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规模与多元化程度关系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3 赵伊川;姜建平;;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测度[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5期
4 戴跃强;达庆利;;企业技术创新投资与其资本结构、规模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7年03期
5 吴艾君;朱富强;赵占超;;物流企业实现规模效益的途径探讨[J];物流科技;2007年07期
6 朱素丽;刘伶鹃;张巍;;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公司规模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彭征波;;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来自不同行业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李平;邢丽娜;;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高良谋;李宇;;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倒U关系的形成机制与动态拓展[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10 涂庆丰;张芳;;我国企业应对美国337调查的战略思考[J];当代经济;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国;;企业规划小型化的数学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章平;张晨t$;;商业银行贷款偏好、融资企业规模和还贷履约行为关系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琦;;“规模歧视”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基于湖南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雷家殨;张俊芳;;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交互式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筱婷;王s,
本文编号:406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40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