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05:04

  本文关键词: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航空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地航空产业的建设如火如荼,各地航空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也是方兴未艾。但是航空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周期长的特点,单个企业不具备也没有能力进行航空产业的发展研究,航空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支持。本文首先从国内外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入手,研究并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产业园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我国目前对产业园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只停留在运行模式、发展规划以及定位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外对产学研协同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动力机制、合作伙伴、风险、绩效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接着重点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研究的产学研利益分配主要是在由产学研内部企业主导产品化后,投向市场的情况下的利益分配情况,而且大多数是都是2人博弈,对产学研技术成果由产学研外部企业主导产品化的情况以及由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企业与外部企业共同主导产品化的利益分配研究很少,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上两种情况下的利益分配方式,并将研究对象有2者扩大至n(n≥3),结合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具体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并给出具体的分配方案。为了更好的研究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利益分配,本文首先建立了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结构模型,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实体成员,即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的功能及作用进行了分析与定位,指出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正常有序发展离不开各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其次,对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利益分配的原则、影响因素以及方式等进行分析,建立了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在利益分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成果的产品化、市场化过程,构建了三种不同的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模式。全文研究以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理论综述、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结构模型建立、构建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分配模型为主线,研究了航空产业以这一特殊产业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主要研究成果是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结构模型以及利益分配模型。
【关键词】:航空产业园 产学研协同创新 结构模型 利益分配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5;F276.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9
  • 1.2.1 产业园研究现状概述13
  • 1.2.2 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基础研究现状13-14
  • 1.2.3 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现状14
  • 1.2.4 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模式研究现状14-15
  • 1.2.5 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伙伴选择机制研究现状15
  • 1.2.6 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机制研究现状15-16
  • 1.2.7 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与技术转移研究现状16-17
  • 1.2.8 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现状17-18
  • 1.2.9 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现状18-19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9-20
  • 1.3.1 研究目的19-20
  • 1.3.2 研究意义20
  • 1.4 研究方法20-21
  • 1.5 研究技术路径21-22
  • 1.6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22-23
  • 1.6.1 研究内容22
  • 1.6.2 研究创新点22-23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介绍23-32
  • 2.1 航空产业(园区)23-25
  • 2.1.1 航空产业的定义与特征23-24
  • 2.1.2 航空产业的重要意义24-25
  • 2.1.3 我国航空产业发展历程25
  • 2.2 产学研协同创新25-26
  • 2.3 交易费用理论26-28
  • 2.3.1 交易费用理论概念26-27
  • 2.3.2 交易费用理论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系27-28
  • 2.4 三螺旋理论28-29
  • 2.4.1 三螺旋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28
  • 2.4.2 三螺旋创新理论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模式28-29
  • 2.5 激励理论29-31
  • 2.5.1 激励理论的类型29
  • 2.5.2 激励理论实践应用的模式29-31
  • 2.6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32-53
  • 3.1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理32-41
  • 3.1.1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结构模型32-33
  • 3.1.2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各实体的作用33-41
  • 3.2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与合作模式41-47
  • 3.2.1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41-43
  • 3.2.2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模式43-47
  • 3.3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伙伴选择与风险机制47-49
  • 3.3.1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伙伴选择机制47-48
  • 3.3.2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风险控制机制48-49
  • 3.4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转移与绩效评价机制49-52
  • 3.4.1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转移机制49-51
  • 3.4.2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机制51-52
  • 3.5 本章小结52-53
  • 第四章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基础53-63
  • 4.1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意义与内容53-55
  • 4.1.1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意义53
  • 4.1.2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内容53-55
  • 4.2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特点与过程55-56
  • 4.2.1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特点55-56
  • 4.2.2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过程56
  • 4.3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原则56-59
  • 4.3.1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57-58
  • 4.3.2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量化原则58-59
  • 4.4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59-61
  • 4.5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方式分析61-62
  • 4.5.1 固定报酬模式61
  • 4.5.2 产出分享模式61-62
  • 4.5.3 混合支付模式62
  • 4.6 本章小结62-63
  • 第五章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模式研究63-78
  • 5.1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模式分析63
  • 5.2 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品化评估机制63-65
  • 5.3 协同创新内部企业主导产品化下的利益分配模式65-68
  • 5.3.1 利益分配模型的构建65-67
  • 5.3.2 利益分配模型的求解67
  • 5.3.3 模型的简化分析67-68
  • 5.4 协同创新外企业主导产品化下的利益分配模式68-73
  • 5.4.1 利益分配模型的建立68-71
  • 5.4.2 模型参数的确定71-73
  • 5.5 协同创新内外部企业共同主导产品化下的利益分配模式73-75
  • 5.5.1 利益分配模型的建立73-74
  • 5.5.2 利益分配模型的求解74-75
  • 5.6 算例分析75-76
  • 5.6.1 算例背景介绍75
  • 5.6.2 具体算例计算75-76
  • 5.7 本章小结76-7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8-80
  • 6.1 全文总结78-79
  • 6.2 研究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84
  • 致谢84-85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乾生;刘栋;;国际航空产业转移特点与承接举措[J];国际航空;2007年10期

2 本刊通讯员;;陕西航空产业协会成立[J];中国材料进展;2009年Z1期

3 ;天津航空产业开发有限公司[J];天津经济;2010年02期

4 黄璐璐;张浩;;航空产业发展新机遇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2年10期

5 王凯宏;;珠海航空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3年05期

6 徐丽华;冯宗宪;;西部航空产业发展对西部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6年02期

7 ;地方[J];信息产业报道;2008年01期

8 ;珠海航空产业发展规划获批[J];空运商务;2008年01期

9 清风;;解读《关于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8年09期

10 赵海山;;航空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其治理逻辑[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祥雨;;航空产业园区域发展模式研究——以中国昆山淀山湖航空产业园为例[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于耕;;关于加快我省航空产业整合与发展的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胡晋芳;贺兆;张世明;;陕西航空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调查[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金融危机与陕西经济发展专题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水邋记者 赵峗 通讯员 苏空;江苏省航空产业办挂靠省交通厅[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记者 付洪军;珠海发展航空产业优势独特也有基础[N];珠海特区报;2009年

3 记者 高家宽 通讯员 林荣;打造航空产业基地[N];嘉兴日报;2010年

4 杨晓星 王显忠;山东航空产业协会成立[N];青岛日报;2011年

5 林一平;打造数字化航空产业[N];中国航空报;2003年

6 记者 张东明;珠海发展航空产业要抓住“产业核”[N];珠海特区报;2011年

7 ;战略性引导民营经济进入中国航空产业[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廖明山;11位专家今日“把脉”珠海航空产业[N];珠海特区报;2012年

9 记者 廖明山;珠海航空产业园八项目集中签约[N];珠海特区报;2012年

10 记者 黄颖;为发展壮大成都航空产业增添新动力[N];成都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绍旺;世界航空制造业的竞争与集聚[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殿仓;珠海航空产业园生产服务体系发展政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罗丹;陕西航空产业创业引导基金投资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李健;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4 尉永久;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临空产业区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奚望;航空产业园规划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李炎谛;试论中国航空产业的规制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何冀婷;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的可拓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周琦;广州市航空产业城空间形态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航空产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5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425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3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