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效率和风险驱动研究
本文关键词:产业链视角下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效率和风险驱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虽然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已成为全球举世公认的“稀土大国”,但并未成为“稀土强国”,大多数高技术专利都掌握在日本、美国等稀土强国手中。长期以来,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重心停留于产业链前端(采选、冶炼和分离)。在产业链前端,为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竞争优势的取得主要是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然而,伴随着资源的过度消耗,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并已不明显。在产业链后端(功能性材料和终端应用)发展严重落后,技术和专利不仅寥寥无几,而且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如果继续将产业发展重心停留在产业链前端,那么稀土资源优势将不复存在,稀土大国的称号必将失去,实现稀土强国的梦想也必将渐行渐远。因此,促进稀土产业升级,使我国稀土产业发展重心由前端向后端转变已势在必行。从微观视角而言,产业升级的实践主体是企业,最终必须落实到微观企业的层面上,产业升级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构成产业的微观企业的升级决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进行任何经济决策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效率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稀土企业沿产业链前端向后端进行转型升级,不仅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必然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风险,因而只有当升级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风险时,对企业才具有吸引力,企业才会进行转型升级。由此可知,效率和风险是促进稀土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由前端向后端跃升的两大驱动因素。本文从稀土企业的层面出发,按产业链视角依据企业主营业务类型将稀土企业划分为前端企业和后端企业,分别代表我国稀土产业链前端和后端的整体状况,以驱动稀土产业升级的两大因素(效率和风险)为切入点,分别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动态因子分析(DFA)方法对2007~2013年我国稀土产业链前后端的效率和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考察期间我国稀土产业链前端的效率高于产业链后端、风险低于产业链后端,产业链前端的效率与风险水平多集中于“高效率低风险”区域,而产业链后端的效率与风险水平多集中于“低效率高风险”区域。产业链后端表现出更低的效率和更高的风险对稀土企业由产业链前端向后端进行升级缺乏吸引力,得出我国稀土产业链前后端的效率和风险水平制约着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等结论。在此基础上,围绕提高稀土产业链后端的效率及降低其风险,从而驱动稀土产业升级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稀土产业链 产业升级 效率 风险 DEA DFA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5
- 1.1 课题来源12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5
- 1.2.1 研究背景12-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15-20
- 1.3.1 产业升级15-16
- 1.3.2 稀土产业升级16-17
- 1.3.3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17-18
- 1.3.4 效率18-19
- 1.3.5 风险19-20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20-23
- 1.4.1 研究内容20-21
- 1.4.2 研究框架21-23
- 1.5 研究方法23
-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23-2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5-40
- 2.1 有关产业升级研究的文献综述25-28
- 2.1.1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述评25
- 2.1.2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述评25-26
- 2.1.3 基于产业集群升级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述评26-27
- 2.1.4 基于企业升级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述评27
- 2.1.5 小结27-28
- 2.2 有关产业升级驱动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28-29
- 2.3 有关稀土产业升级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29-32
- 2.4 有关效率评价的理论研究与述评32-35
- 2.4.1 效率评价方法综述32
- 2.4.2 采用DEA方法评价效率的文献综述32-34
- 2.4.3 稀土企业效率评价的文献综述34-35
- 2.5 有关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与述评35-40
- 2.5.1 风险评估方法的文献综述35-38
- 2.5.2 风险度量指标的文献综述38-40
- 第三章 效率和风险驱动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机制40-46
- 3.1 稀土产业升级的驱动因素40-43
- 3.1.1 内部驱动因素40-42
- 3.1.2 外部驱动因素42-43
- 3.2 效率和风险驱动稀土产业升级的机制43-45
- 3.3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效率驱动分析46-66
- 4.1 研究样本46-47
- 4.2 研究方法(DEA方法)47-50
- 4.2.1 DEA方法简介47-49
- 4.2.2 DEA方法的优缺点49-50
- 4.2.3 对DEA方法的改进50
- 4.3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50-54
- 4.3.1 投入产出指标选取50-51
- 4.3.2 数据来源51
- 4.3.3 描述性统计51-54
- 4.4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企业的效率测算54-55
- 4.5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的综合效率水平比较55-58
- 4.5.1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的平均综合效率水平比较55-57
- 4.5.2 各稀土企业的综合效率水平比较57-58
- 4.6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综合效率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58-65
- 4.6.1 影响因素之一分析:纯技术效率59-62
- 4.6.2 影响因素之二分析:规模效率62-65
- 4.7 本章小结65-66
- 第五章 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风险驱动分析66-84
- 5.1 研究方法(DFA方法)66-68
-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68-74
- 5.2.1 经营风险度量指标的选取68-69
- 5.2.2 财务风险度量指标的选取69
- 5.2.3 风险度量指标体系的构建69-70
- 5.2.4 数据来源70
- 5.2.5 描述性统计70-74
- 5.3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企业的风险测算74-80
- 5.4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的风险水平比较80-83
- 5.4.1 稀土产业链前后端的平均风险水平比较80-82
- 5.4.2 各稀土企业的风险水平比较82-83
- 5.5 本章小结83-84
- 第六章 效率与风险对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联合驱动分析84-91
- 6.1 产业链前后端的效率与风险对稀土产业升级的联合驱动分析84-87
- 6.2 各稀土企业的效率与风险对稀土产业升级的联合驱动分析87-90
- 6.3 本章小结90-91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91-94
- 7.1 研究结论91-92
- 7.2 政策建议92-93
- 7.3 未来研究展望93-94
- 参考文献94-100
- 附录:DFA方法的运行程序100-10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4-106
- 致谢106-10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江;江西省稀土学会三届二次学术年会暨江西省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J];稀土信息;2000年07期
2 ;江西将投资发展稀土产业[J];稀有金属;2002年06期
3 郑红,曾华;辽宁省稀土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3年06期
4 惠军冰;稀土产业确立四项世界第一[J];建材工业信息;2004年09期
5 胡玉林;内蒙古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及当前稀土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J];稀土信息;2004年12期
6 刘资甫;值得关注的四川稀土产业[J];稀土信息;2004年08期
7 苏文清,贺海钧,张宏江,李振宏;《中国稀土产业概览》[J];稀土信息;2004年11期
8 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续)[J];稀土;2004年06期
9 洪广言;世界稀土精英共同关注稀土产业第二十四届国际稀土研讨会在美国召开[J];稀土信息;2005年08期
10 邓家恂;稀土产业:痛并期待着[J];稀土信息;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宝;林静;;我国稀土产业的现状及其今后发展方向的思考[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苏文清;;内蒙古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文开元;;抓住机遇 提高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熊家齐;;何去何从?——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的某些思考[A];第九届中国稀土企业家联谊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红枫;;对我国稀土产业的评价[A];2004中国稀土永磁材料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李旭亮;姚丽文;;关于稀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7 马永茂;李茂山;;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孟庆江;;当前我国稀土产业敏感和热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A];第二届中国海西稀土产业技术成果对接会专家论文集[C];2011年
9 周光华;;从实际出发建设有四川特色的稀土产业[A];第十届中国稀土企业家联谊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刘秀华;陶应发;;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林阿玲;加快推进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N];闽西日报;2010年
2 记者 钟荣光;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挂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2年
3 记者 谢思佳 通讯员 符信;我省稀土产业去年产值破500亿[N];南方日报;2012年
4 记者 林阿玲 通讯员 王其文;打响全国稀土产业品牌[N];闽西日报;2012年
5 记者 钟荣光 通讯员 甘涛;广东稀土集团与七市 签订稀土产业合作框架协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2年
6 记者 谢思佳;省稀土产业集团与7市签约[N];南方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彭敏;湖南稀土产业整合开始起步[N];中国冶金报;2012年
8 杨燕蓉 杨开长;我市举行稀土产业开发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N];三明日报;2012年
9 广宇;稀土产业的自我救赎[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10 福建(龙岩)稀土工业园区管委会;倾力打造全国稀土产业基地 推进稀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工业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尚宇;中国稀土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华民;中国稀土产业组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毅;内蒙古稀土产业创新系统构建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2 鲁洋;中国稀土产业集聚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卢瑞新;基于产业关联分析的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高芳圆;基于GEM模型的赣州稀土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5 罗翔;产业链视角下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效率和风险驱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武平;我国稀土产业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廖新庚;江西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白雪;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梁孟;内蒙古稀土产业优化升级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宁;关于提升我国稀土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探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关键词:产业链视角下我国稀土产业升级的效率和风险驱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3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46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