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本文关键词:冶金工程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冶金流程 工程设计 设计理论 设计方法 技术创新
【摘要】:冶金工程设计对促进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中国已经具备了现代大型钢铁厂的流程设计、工艺设计、设备设计以及系统集成能力,创建并应用动态-精准设计体系,建立了现代冶金厂工程设计理念、理论和设计方法,设计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厂,在流程高效化、生产集约化、装备大型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冶金关键单元技术和工程化集成技术得到重点突破,在关键、共性、重大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对冶金工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效支撑。未来中国冶金工程设计应以冶金流程工程学和动态-精准设计理论与方法为核心,构建冶金工程设计创新理念、理论及设计方法的完整体系。
【作者单位】: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 冶金流程 工程设计 设计理论 设计方法 技术创新
【分类号】:F426.31;TF08
【正文快照】: 中国冶金工程设计体系在20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引入,长期以来基本沿用前苏联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宝钢工程的设计建设,中国冶金工程设计又相继引入了日本和欧洲的设计方法,但仍属传统的“静态-分割”设计方法,即静态的半经验、半理论的设计方法。进入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茂林,田乃媛,徐安军;高炉──转炉区段物流过程解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殷瑞钰;节能、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钢铁;2002年08期
3 刘青,田乃媛,殷瑞钰;炼钢厂的运行控制[J];钢铁;2003年09期
4 邱剑,田乃媛;首钢炼铁炼钢界面模式的研究[J];钢铁;2004年04期
5 张福明;钱世崇;张建;毛庆武;苏维;;首钢京唐5500m~3高炉采用的新技术[J];钢铁;2011年02期
6 张春霞;殷瑞钰;秦松;王海风;上官方钦;;循环经济社会中的中国钢厂[J];钢铁;2011年07期
7 殷瑞钰;;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制造平台”集成技术及其动态运行[J];钢铁;2012年01期
8 张福明;钱世崇;殷瑞钰;;钢铁厂流程结构优化与高炉大型化[J];钢铁;2012年07期
9 田乃媛;钢铁制造流程多维物流管制研究的进展[J];钢铁研究;2002年05期
10 李相臣;田乃媛;;铁水包功能综合化的边界条件及实施的可行性分析[J];钢铁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天;;鞍钢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朱晓林;唐丽丽;;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的实施[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李一为;施建恩;鲍雷;王屹;;提高2500m~3高炉热风温度的实践[J];宝钢技术;2007年06期
4 韩剑宏,林庚,倪文,徐丽;浅谈钢材的绿色制造及绿色度评价[J];包钢科技;2004年01期
5 田溪;张志红;;绿色制造在钢铁行业中的必要性[J];节能与环保;2009年12期
6 刘青,田乃媛,侯文义,卢灼洪,王志坚,李秋民;转炉炼钢厂钢包转运的物理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7 刘茂林,田乃媛,徐安军;高炉──转炉区段物流过程解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刘青,田乃媛,卢灼洪,李秋民,赵平,蒋立新;方坯高效连铸的物流管制及经济效益[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刘青;黄星武;富平原;;炼钢厂系统生产模式优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邱剑;田乃媛;;典型流程区段炼铁炼钢界面的比较优势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肇晔;;纪念《物理测试》杂志创刊30周年[A];全国冶金物理测试信息网建网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2 万德成;余伟;李晓林;蔡庆伍;;DQP工艺在高强韧中厚板生产中的应用研究[A];2011年全国中厚板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华峰;韩丽辉;王玉刚;冯根生;宋忠平;李士琦;;清洁能源炼钢实验技术的探索[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华峰;韩丽辉;王玉刚;李士琦;冯根生;宋忠平;;清洁能源炼钢实验技术的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贤琳;张华;;面向绿色制造的钢铁生产流程优化及其评价[A];2006年湖北省博士论坛——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论文集[C];2006年
6 刘青;黄星武;富平源;李杰;;基于过程解析的全连铸生产调度模型[A];冶金研究中心2005年“冶金工程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芦永明;田乃媛;徐安军;贺东风;;棒线材生产流程炉机匹配模型的建立[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青;侯文义;田乃媛;卢灼洪;王志坚;李秋民;赵平;;方坯高效连铸钢包运行系统的物理模型[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9 邱剑;田乃媛;郦秀萍;;铁钢界面模式的演变及发展[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3)[C];2003年
10 蔡九菊;王建军;徐杰;;钢铁企业物流能流分析及对能耗的影响[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1)[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彬;透氧膜反应器焦炉煤气重整制氢催化剂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赵业清;基于多Agent的钢铁生产复杂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玉文;冷等离子体氢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基础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4 郦秀萍;高炉—转炉区段工艺技术界面热能工程分析[D];东北大学;2005年
5 蒋国璋;面向钢铁流程知识网系统的生产计划与调度模型及其优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6 高毅;国际钢铁产业转移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覃一宁;冷轧薄板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薄洪光;钢铁行业集成生产物流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龙妍;基于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协同的大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雅君;面向订单的钢铁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天津港南疆新矿石码头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王大钊;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的仿真与资源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闫倩;兰州某钢厂附近土壤重金属与磁化率测量及环境意义[D];兰州大学;2011年
4 谢助新;基于绿色切削的刀具选择决策模型探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5 齐凯;我国钢铁行业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6 于宁;国际钢铁产业转移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7 汪志林;BS钢铁公司备件供应物流优化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0年
8 雷小凤;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绿色竞争力措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贾怡良;钢铁企业铁水运输组织与优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胡彦敏;基于循环经济的河北省钢铁行业产能适应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泉;提高能源终端利用效率要依靠科技进步(上)[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2 白泉;提高能源终端利用效率要依靠科技进步(下)[J];节能与环保;2005年07期
3 刘青,田乃媛,侯文义,卢灼洪,王志坚,李秋民;转炉炼钢厂钢包转运的物理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王振宙;朱荣;蒋金燕;牛重生;胡俊邦;;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电弧炉强化用氧的优化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5 蒋冠珞;;连铸板坯传热的计算机模拟[J];钢铁;1982年04期
6 秦民生;高征铠;王冠伦;;高炉全氧鼓风操作的研究[J];钢铁;1987年12期
7 张永权,杨才福,柳书平;经济型建筑用Ⅲ级钢筋的研究[J];钢铁;2000年01期
8 殷瑞钰;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J];钢铁;2000年06期
9 刘浏;中国转炉炼钢技术的进步[J];钢铁;2005年02期
10 殷瑞钰,张春霞;钢铁企业功能拓展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J];钢铁;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照宁;刘德顺;;多年时滞动态能源投入产出模型[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蒲海清;;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结构 迎接中国钢铁工业新世纪挑战[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3 温大威;;大型高炉吨铁喷煤200kg设计与实践[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4 钱世崇;张福明;毛庆武;王涛;张卫东;宋静林;;首钢京唐5500m~3特大型高炉高效长寿综合技术的设计研究[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7年总目次[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7年06期
2 ;第二届全国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学术交流会暨设备展示会[J];稀有金属;2011年04期
3 闫有堂;;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1年11期
4 ;关于召开第二届全国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学术交流会暨设备展示会的通知[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1年04期
5 邹建新;李新生;韦丽萍;孙艳;;攀枝花学院冶金工程专业的建设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30期
6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征稿、征订启事[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9年05期
7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征稿、征订启事[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0年05期
8 邱贵宝;白晨光;;2009微波在材料加工和冶金工程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J];国际学术动态;2010年03期
9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征稿、征订启事[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1年01期
10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征稿、征订启事[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路军;周石光;;冶金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苏天森;;钢铁形势与冶金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展[A];圆坯大方坯连铸技术论文集[C];2009年
3 苏天森;;钢铁形势与冶金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展[A];中国金属学会特钢分会,特钢冶炼学术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丽辉;刘云;冯根生;宋忠平;;水模型及数值模拟系统在冶金工程专业中的应用[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韩丽辉;;冶金工程研究型人才工程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冯根生;宋忠平;;实验教学与研究服务体系结构的优化[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丽辉;刘云;冯根生;宋忠平;;冶金研究型人才工程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韩丽辉;刘云;冯根生;宋忠平;;冶金研究型人才工程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邹仲琛;万鲁愚;金庆珍;车连房;李传峰;;第十五篇 冶金工程技术[A];2007-2008山东省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10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A];第八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列;攀钢冶金工程技术公司实现“双过半”[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龚道学;成功跨越[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倪颖;冶金工程师的摇篮[N];鞍山日报 ;2008年
4 陈文;中冶科工在京成立[N];中国企业报;2008年
5 孔峥臻;江西理工大学筹建冶金工程学院[N];中国冶金报;2008年
6 重庆科技学院 杜长坤 吕俊杰 朱光俊;以创新加快培养应用型冶金人才[N];中国冶金报;2008年
7 田津;五项冶金工程列入天津第三批重大工业项目[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熊余平;冶金工程设计,二维还是三维?[N];中国冶金报;2011年
9 ;加强行业基础建设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罗华国;要强化冶金工程质量控制[N];中国冶金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月生;冶金工程EPC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渊基;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熊浩;大型冶金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晓生;基于QHSE的冶金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杨富廷;冶金企业危险辨识与动态监控预警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6 赵开宇;固定合同总价模式下冶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余锐;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贤君;转底炉处理冶金含锌尘泥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冶金工程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冶金流程 工程设计 设计理论 设计方法 技术创新
本文编号:513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51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