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内生与关联效应——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21:16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内生与关联效应——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结构分解技术 投入产出分析 内生效应 关联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


【摘要】: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应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中,该方法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可以考察产业的内生增长情况。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大于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这在制造业部门表现尤为明显,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其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第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强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发展不无关系,相反,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不太明显;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来看,内生增长效应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趋于上升,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仍有待改善。关联效应方面,应注重增强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溢出能力;第四,制造业分部门中,内生效应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橡胶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以及绝大多数技术密集型产业。除纺织业、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其他行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拉动力。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海关学院;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关键词】结构分解技术 投入产出分析 内生效应 关联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14ZDA02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加快推进中国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措施研究”(项目编号:11CJY017)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产业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3ZS054)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路径选择和战略措施研究”(项目编号:CXJJ-2012-338)
【分类号】:F719;F4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西方国家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显著增加的事实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高度关注,Bayson甚至声称生产性服务业将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源泉[1]。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国内外经济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2 余典范;干春晖;郑若谷;;中国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1期

3 李文;李云鹤;;生产性服务业的质与量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研究——来自OECD国家的随机前沿方法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4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5 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8期

6 冯泰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大春;;安徽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郑吉昌,夏晴;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及产业整合效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庄尚文;王永培;;商品流通结构、效率与制造业增长——基于2000—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吴涛;李姗姗;;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李小萌;忻展红;;要素比较优势的发挥对加速产业增长的意义[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陈颇;;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我国东部10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陈岩峰;中国服务业发展特点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16期

8 王凌;孙林岩;冯泰文;;服务型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9 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10 唐志良;刘建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李鸿雁;王建华;;廊坊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杨淑华;陆丽芳;;论外资经济与服务业发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羌建新;;以公共服务采购改革开放推动服务业发展[A];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的政府采购与公共市场研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府采购与公共市场改革论坛文集[C];2009年

6 王春宇;;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7 孙宁华;黄玉梅;陈芳芳;;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动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9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熊琼;蔡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第三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4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康慧;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文政;非正规就业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庄霖;青岛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黄声兰;江西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10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2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3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4 陈立敏,谭力文;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兼与波特指标及产业分类法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5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6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7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8 顾乃华;;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和渠道——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和SFA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9 金碚;吕铁;邓洲;;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10 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希圆;;社会资本与农民增收的关联效应[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9期

2 胡国平;杨诗宇;景宏鑫;;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关联效应的视角[J];投资研究;2013年08期

3 修国义;曹柏青;;关联效应综合计量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1993年03期

4 龚万里,吴健中;结构关联效应及其程度研究的熵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5 李向晨,张天阵,胡朝军;经济税收关联效应分析[J];河南税务;2001年06期

6 周勇;;政府经营主导下的内外需逆关联效应及其综合治理——基于扩大消费视角的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汪前元;周勇;;政府经营主导下的内外需逆关联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8 梁启华;;跨国公司的技术关联效应与产业集聚[J];管理科学文摘;2005年12期

9 孙戈兵;胡培;;政府干预、多元化和公司绩效的关联效应[J];财会通讯;2013年21期

10 殷克东;王自强;王法良;;我国陆海经济关联效应测算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永;靳奉涛;曾交龙;袁建民;;温稠密等离子体中离子关联效应对离子价态分布的影响[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俞显耀;韩晓燕;迟毓凯;;角色影响决策:基于关联效应的面试情境行为决策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子夜;出口的关联效应与资本困惑[N];国际商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杨浩鹏;发展文化产业应更重视关联效应[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记者  郎小山 通讯员  白睿;目前市场有支撑但压力较大[N];现代物流报;2007年

4 吴锋;“总部经济”魅力有多大[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5 记者 宋延涛 通讯员 冯新中;76项目入选市级建设重点[N];德州日报;2006年

6 市人社局专业技术管理科;全力培育博士后平台 不断强化关联效应[N];马鞍山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鹏飞;人民币汇率与股价行为的关联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温远根;金融危机背景下汇率、利率与股价的关联效应[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邵笑;FDI对本土产业的关联效应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4 徐琼;城市商业微区位关联效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媛媛;FDI对东道国产业的关联效应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卜鹏楼;辽宁装备制造业经济关联效应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7 钟楠;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6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536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f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