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江经济带的建立及其对中国珠宝产业发展格局的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新长江经济带的建立及其对中国珠宝产业发展格局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包含九省两市的长江经济带获准设立为国家发展战略带,我国将形成"沿海一纵"和"沿江一横"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通过考察我国珠宝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给珠宝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珠宝产业发展布局之间的关系。认为"沿海一纵"及"沿江一横"T形发展格局在推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由线(带)到面、自东向西纵深发展的同时,将可能使我国珠宝产业由近于带状分布的三足鼎立向东西南北中多极化发展,为正处于调整期的珠宝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及空间,有利于原有珠宝产业集聚转型升级形成溢出效应。新的长江经济带活力的形成和释放,必将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珠宝产业走向国际主流市场;处于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的地区有可能利用其资源、财政及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及区域品牌,从而提升处于调整期的我国珠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也会对东部沿海带原有的产业集聚形成一定的冲击,原有产业集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才能避免被淘汰出局。
【作者单位】: 泰山学院旅游学院;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宝玉石研究鉴定(评估)中心;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珠宝产业 发展格局 集聚
【基金】:广州市番禺区经济贸易促进局产业研究基金(422504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12lgjc13) 中山大学精品课程项目(-1162803)联合资助项目
【分类号】:F127;F426.8
【正文快照】: 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enceof China's jewelry industry during transition from a three-pillar pattern to all around development in China.Furthermore,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Yangzte economybelt will drive local jewelry industry in centr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健业;丘志力;黎志伟;魏巧坤;刘坤;罗宇鹏;;中国三大珠宝产业集群(区)的竞争力分析[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1年02期
2 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3 毛艳华;;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转型发展的探讨[J];广东经济;2009年02期
4 佘雪锋;;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04期
5 杨树旺;邓宏兵;郝义国;;“中国宝谷”正在起航——武汉东湖国家珠宝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设初探[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4年01期
6 史洪岳;;直面2013的中国珠宝产业[J];中国宝玉石;2013年02期
7 陈革;;中国珠宝产业繁荣与持续发展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3年03期
8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马晓河;黄汉权;罗松山;欧阳慧;相伟;胡拥军;;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城镇化道路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25期
9 李兰明;;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学术纷争及其讨论[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王小广;长江经济带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J];生态经济;199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七零;;江苏城市势力圈与行政区域的叠合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李娜;于涛方;郭怀成;;中国城市体系格局与演变:航空流视角(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赵群毅;;对“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再认识[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俞健业;丘志力;黎志伟;魏巧坤;刘坤;罗宇鹏;;中国三大珠宝产业集群(区)的竞争力分析[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1年02期
5 杨德云;;基于分形理论的广西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6 刘耀彬;张安军;姜晓璐;;基于DEA动态聚类的江西省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7 刘承良;田颖;梁滨;;武汉城市圈产业经济的系统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8 段七零;;长江流域的空间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9期
9 钟业喜;陆玉麒;;城市影响区格局分析的定量方法——以江西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10 段七零;;基于断裂点理论的南京经济腹地界定及层次划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发曾;张伟;张建伟;徐晓霞;苏朝阳;吕金嵘;冯德显;汪雪峰;赵威;李磊;李琳;刘静玉;刘晓丽;杨兰桥;;第六章 宏观尺度下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2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形成与空间分异格局[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刘承良;;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朱杰;;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发曾;张伟;;基于中部地区崛起的城市群整合发展[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江曼琦;;首都经济圈与天津北方经济中心建设[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丘志力;王琦;;第四章 广东宝玉石资源与珠宝产业化[A];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春林;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化理论构架与实证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陶希东;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马祖琦;大都市政区:理论探讨·经验借鉴·实证分析——兼论上海直辖市政区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俞勇军;赣江流域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石崧;从劳动空间分工到大都市区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夏显力;陕西关中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欧阳婷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昌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戴晓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环境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曹玮玮;福建省城市经济影响区与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小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罗亚飞;中原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空间调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程磊;区域经济周期的异质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杨r,
本文编号:549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54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