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0:06

  本文关键词: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东北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效率 DEA 主成分分析


【摘要】:技术创新决定着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长期持续发展,更对能否跨越规模瓶颈和扎实全球脚跟有着关键作用。现阶段,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够是制约着中国工业经济深度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相对于装备制造业发达的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从技术创新本质上看,技术创新效率是现阶段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各项指标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效率的稳步提高是现在我们最应重视,更是最急需深度认识的问题。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肩负着提高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责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各行各业“一带一路”重要指示,东北装备制造业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坚力量,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愈加重要。现如今全球科技创新爆炸式增长,科技革命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警示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改革的核心驱动力就是创新。在中国产业布局中,工业经济是并且将长期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装备制造业占据着工业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东北装备制造业一直是东北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是东北三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根本选择。本文基于效率评价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介绍了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重点介绍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本文采用非阿基米德无穷小C2R模型,运用SPSS软件,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建立了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查找整理2005年-2013年东北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关投入及产出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赋值,最后运用DEA进行实证结果分析。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其一,从数据分析评价结果来看,2008年和2012年的技术创新效率相对其他年份更有效,而从投入或者产出分开来看,有的年份投入处于较大优势,但其相对效率偏低;其二,本文在指标体系选取和确定过程中发现随着投入指标的改变,基于DEA模型评价东三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绝对值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年份效率排名会发生微变,但效率最好和最差的年份排序基本不变,只是中间效率值比较接近的年份,效率排序可能发生较大改变。通过对实证结果详尽分析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东北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效率 DEA 主成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3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3
  • 0.1.1 研究背景10-11
  • 0.1.2 研究意义11-13
  • 0.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13-20
  • 0.2.1 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综述13-16
  • 0.2.2 装备制造业研究综述16-17
  • 0.2.3 DEA方法研究综述17-20
  • 0.3 论文的研究体系20-23
  • 0.3.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0
  • 0.3.2 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20-21
  • 0.3.3 论文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21-23
  • 1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方法23-33
  • 1.1 技术创新效率内涵阐释23-27
  • 1.1.1 技术创新效率基本概念23-25
  • 1.1.2 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分析25-26
  • 1.1.3 技术创新效率主要方法26-27
  • 1.2 改进的DEA及适应性分析27-33
  • 1.2.1 DEA的基本模型27-29
  • 1.2.2 改进的DEA模型——C2R模型29-31
  • 1.2.3 数据包络分析的思路和步骤31-32
  • 1.2.4 DEA方法对技术创新效率分析的适用性32-33
  • 2 装备制造业评价技术创新效率指标的选取33-43
  • 2.1 选取指标应遵循的原则33-34
  • 2.2 指标的分析34-37
  • 2.2.1 投入指标35-36
  • 2.2.2 产出指标36-37
  • 2.3 指标体系构建37-43
  • 2.3.1 指标的聚类分析37-38
  • 2.3.2 指标的合并38-43
  • 3 基于DEA的东北三省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研究43-57
  • 3.1 实证模型的建立43-47
  • 3.1.1 指标的赋权方法43-44
  • 3.1.2 模型介绍44-47
  • 3.2 数据选择说明47-55
  • 3.2.1 数据选取47
  • 3.2.2 数据来源47-50
  • 3.2.3 数据缺失值处理50-51
  • 3.2.4 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51-55
  • 3.3 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结果分析55-57
  • 3.3.1 实证结果解释55
  • 3.3.2 实证结果分析55-57
  • 4 结论与建议57-62
  • 4.1 主要结论57-58
  • 4.2 政策建议58-62
  • 4.2.1 政府优化产业政策,充分调动并发挥市场作用58-59
  • 4.2.2 提高装备制造业引进技术利用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59-60
  • 4.2.3 税收注重普惠性和特惠性政策调节相结合,,科学选择优惠对象 ????? 5060
  • 4.2.3 促进技术创新理念分享和科技成果市场化,鼓励创新产品出. ????? 51参考文献60-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东;李南;刘东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06期

2 李鑫伟;胡登峰;;区域创新能力与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研究述评与展望[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邵彬涛;;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兼论产业集群对中原经济区贡献[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3期

4 金仲;宋青瑾;郭琼;李锦鑫;;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向一波;郑春芳;;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年04期

6 阙澄宇;柳天恩;;辽宁装备制造业集聚分析与路径选择[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蒋贤臣;;浅议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05期

8 黄文领;方真;;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1期

9 马永红;王展昭;;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路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

10 张丹宁;唐晓华;;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性”发展水平研究——基于系统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霍晓姝;我国装备制造业市场势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2 刘勇;产业集聚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童藤;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白嘉;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西北大学;2012年

5 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许继琴;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龙双;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2 桑媛媛;基于产业集群建设浙江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婷;区域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80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580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2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