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贵州新型工业化的优化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文明视角下贵州新型工业化的优化路径研究
【摘要】:工业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贵州经济长期处于欠发达欠开放的低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其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且最优的战略选择。而作为资源丰富且环境脆弱的贫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又是贵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所在。因此贵州要想实现跨越式且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以生态文明为背景来推进新型工业化。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贵州 生态文明 新型工业化 欠发达
【分类号】:F427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要重点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之间冲突问题。贵州工业化虽然在三线建设中有过短暂的辉煌时期,但底子薄,交通滞后,环境脆弱等因素注定了贵州工业化发展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项学敏;杨巧玲;周集体;王刃;;生态工业园规划方法研究与展望[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1期
2 曹建海,李海舰;论新型工业化的道路[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1期
3 凡兰兴;新型工业化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转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4 张虹;陈厚义;;贵州产业结构低度化实证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 邓翠华;林光耀;;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探微[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余冬筠;魏伟忠;;工业化进程中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J];技术经济;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敬;;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孟祥健;;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家欢;吴志祥;;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5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8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怀;韩瑞;;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标准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耀鹏;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史玉岩;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商鹏鹏;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之配套制度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道明;;城市水域生态规划模式与框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2 周振华;论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关联变化[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3 张广翠,景跃军;美国、日本欠发达地区开发的经验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3年04期
4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当代广西;2010年09期
5 耿勇,朱庆华;工业园区一体化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苏美蓉;杨志峰;徐琳瑜;;景观生态学指导下的城市生态文化建设[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4期
7 杨书群;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若干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李海舰;关于高技术产业化问题的几点认识[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10期
9 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3期
10 江小涓,李蕊;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晓星;[N];中国环境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素荣;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和能量集成[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东晖;生态工业园区的产品体系规划与物质集成[D];清华大学;2002年
2 史永红;城市道路网的布局规划及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耀东;工业化过程中的模仿与创新[J];经济师;2000年04期
2 罗朝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产业研究[J];经济问题;2000年10期
3 河北省工业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对工业化阶段的判断及思考[J];价值工程;2000年01期
4 王关义;广东工业化水平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0年Z1期
5 陈清仙;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2期
6 胡军,向吉英;论局域工业化的跨越模式──以深圳为例[J];学术研究;2002年03期
7 刁成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大连干部学刊;2002年06期
8 金伟,杨明,曹峰军;关于哈尔滨市工业化水平的分析[J];北方经贸;2002年04期
9 陈禹;信息化和工业化双重时代[J];科学决策;2002年06期
10 李志良;工业化仍在挑战贵州“爬坡过坎”[J];理论与当代;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友;;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余华银;毛瑞丰;;安徽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3 肖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及融合方法[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淑琴;赵娜;;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路径[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5 曾国强;;对贵州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分析[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泓;;论新型工业化的定位及路径选择[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渝中;施庆华;栾玉琴;;云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模式研究[A];2004年十一省区市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德林;陈荔;宋长吉;;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探讨[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清明;欧绍华;刘善球;;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现株洲“两型”产业发展[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傅建平;;我市工业化现状及产业发展战略[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福功;深入理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N];河南日报;2001年
2 鄢来雄;工业化离我们还有多远?[N];中国信息报;2005年
3 周叔莲;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惠贞 林X;聆听工业化的足音[N];闽南日报;2013年
5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罗润东;走“新型工业化”之路[N];中国财经报;2002年
6 肖金成 黄征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管理有三个关系需要协调[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新型工业化是一种跨越[N];中国信息报;2002年
8 新疆纺织工业行业办公室 尹晓勤;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历史的选择[N];中国纺织报;2003年
9 刘平量;海南加快工业化的几个认识问题[N];海南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吴秀生;西部呼唤工业化市场化思维[N];人民政协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郑海天;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翟书斌;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杨民;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胥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冀纯堂;发展中地(市)区工业化道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董建锴;陕西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宋帕婉;论老挝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郜筱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产业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资义平;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制度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汪长柳;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3 万文娟;重庆市新型工业化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胡秀玉;云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及空间态势评价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制度保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姜红;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孙同德;东部沿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维龙;云南省文山州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 ;我国区域新型工业化的定量评价及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韩琳;河南省工业化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87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58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