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地区能源作物甜高粱规模化生产的可持续性
本文关键词:中国不同地区能源作物甜高粱规模化生产的可持续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 2015年
中国不同地区能源作物甜高粱规模化生产的可持续性
刘惠惠
【摘要】: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检索的方法,以用于规模化能源生产为目的,评述我国不同地区适宜种植的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生产和收储运技术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北方甜高粱生产的经济可行性,为甜高粱在我国规模化可持续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综合分析了甜高粱品种培育进展,不同综合农业区高度推荐的甜高粱品种如下:东北区为早熟品种龙甜高粱2号,晚熟品种沈农甜杂2号和中熟品种辽饲杂2号、辽饲杂4号、辽甜1号、辽甜9号、辽甜10号、吉甜3号、吉甜杂1号和九甜杂4;黄淮海区为早熟品种能饲1号和能饲杂1号,中熟品种醇甜2号、辽甜1号、绿能2号、辽饲杂2号和晚熟品种M-81E和原甜1号;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为辽甜1号、吉甜杂1号和吉甜3号;甘新区为早熟品种早熟1号和醇甜2号、新高粱2号、新高粱3号和新高粱7号,中熟品种辽甜1号、绿能2号、辽饲杂1号和BJ0602和晚熟品种新高粱9号;黄土高原区为九甜杂三;西南区为大力士;长江中下游区为ST005和ST008;华南区为中熟品种辽饲杂1号和品甜3号、晚熟品种M-81E、辽甜1号和辽甜3号。 (2)比较了全国8个大区甜高粱农作制度、土地整理、播种、种植密度、间苗、去分蘖、灌溉、施肥、抗倒伏、农药喷施等农业生产管理措施及收储运技术的异同,其中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及西南区研究文献较少,希望通过比较为甜高粱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以当地主栽作物为参照,分析了山东省无棣和内蒙古五原盐碱地区示范种植的甜高粱经济效益。无棣的甜高粱投入显著低于棉花,而净产出和投入产出比显著高于棉花。而五原甜高粱和向日葵和玉米生产表现与无棣相反,这主要是由当地甜高粱生产过程过多的劳力投入所致。甜高粱生产率表现为无棣显著高于五原,分别为13.12千克/元和3.26千克/元。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柴油投入对甜高粱的产出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但种子的投入仅对无棣甜高粱表现显著正相关,且灌溉和地膜的投入对五原甜高粱产出显著负相关,甜高粱生产比棉花和向日葵呈现较好的规模收益。无棣甜高粱生产表现出更好的经济可行性。甜高粱生产高产出需要高度机械化。 (4)对不同地区甜高粱生产技术研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认为东北区和甘新区甜高粱生产技术比较成熟,黄淮海区生产技术成熟度一般,其他地区生产技术不成熟。结合不同地区品种和栽培管理信息,通过比较东北区、黄淮海区和甘新区甜高粱生产的能量、经济、温室气体排放和肥料等6个指标,认为东北区是我国北方甜高粱生产最可持续的地区,甘新区可持续性略低于黄淮海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66.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辛;李桂英;韦升菊;邹彩霞;李辉;周贵有;李丽莉;李舒露;;饲用甜高粱在广西的引种试验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2 罗峰;高建明;裴忠有;孙守钧;;施肥对重茬甜高粱茎秆品质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陈鹏;罗峰;高建明;姜连彬;胡鹏果;郭佳丽;孙守钧;裴忠有;;不同播期对不同生育时期甜高粱品质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4 丁建国;李海波;李翠芹;杨振刚;张恩盈;;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生育后期0~100cm土壤水分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5期
5 张建军;;古浪县黄灌区耕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结构性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1期
6 张玉民,王德霞,赵永富,王静,陈申宽;内蒙古莫旗人工草地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草业科学;2004年07期
7 陈佳敏,王金山,张惠光,韦秀兰,刘海宇,汪家灼;高粱属及狼尾草属饲草杂交种引种试验[J];草业科学;2005年05期
8 王天河;古浪县北部荒漠草场改良过程中植被变化动态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5年08期
9 李春喜;董喜存;李文建;张怀刚;陈志国;;甜高粱在青海高原种植的初步研究[J];草业科学;2010年09期
10 冯海生;李春喜;白生贵;彭中山;李永仁;;8个甜高粱品种在西宁地区的比较试验[J];草业科学;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丛靖宇;甜高粱高产栽培及秸秆贮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平银;齐士军;徐宪斌;郑现和;肖爱军;游宝杰;;能源植物甜高粱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郭平银;肖爱军;郑现和;尚会芹;;能源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3 张华文;秦岭;王海莲;杨延兵;管延安;;春夏两种播期甜高粱主要生物学性状比较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4 张华文;秦岭;王海莲;杨延兵;管延安;;不同甜高粱品种(系)萌发期耐盐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5 王灵燕;贾文娟;鲍敬;陈天舒;王宝山;;不同甘薯品种苗期耐盐性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6 高明超;王鹏文;;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估计[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7 沈飞;刘荣厚;;不同种植时期对甜高粱主要生物性状及成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8 葛江丽;姜闯道;石雷;谷卫彬;张金政;任大明;;甜高粱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9 董喜存;李文建;;离子束诱变技术及其在甜高粱能源开发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10 林长松;吴娜;李峻成;刘吉利;;施氮量对甜高粱光合特性·糖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学永;高正良;竟丽丽;;安徽省发展高能作物甜高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冀新;邱凌;高双双;赵志勇;武冬梅;;甜高粱秸秆露天贮藏含糖量的测定方法与含糖量变化的研究[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杜瑞恒;甘耀进;籍贵苏;马继芳;侯升林;李顺国;王新玉;吕芃;魏志敏;张玉华;赵立欣;张艳丽;;蚜虫发生对甜高粱主要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谢光辉;赵亚丽;朱万斌;丁荣娥;韩立朴;程序;;多年生草本木质纤维素能源作物及其在我国北方资源评价[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侯升林;杜瑞恒;籍贵苏;李顺国;吕竼;;能源作物甜高粱研究及抗蚜种质资源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张锦华;;资源禀赋、安全约束与路径选择——以燃料乙醇为例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策略[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吴方卫;张锦华;许庆;;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能缓解能源安全吗?——基于石油价格传递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8 张蕴薇;杨富裕;吴凯峰;;能源草的开发与利用[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闫建文;史海滨;田德龙;戴佳信;;氮肥对小麦生育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10 杨富裕;丁翠花;李连华;张蕴薇;臧艳运;孙永明;孔晓英;李东;;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柳枝稷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方敏;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丛靖宇;甜高粱高产栽培及秸秆贮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管延安;甜高粱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能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董雯怡;毛白杨苗期水肥耦合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王梓;欧美107杨苗木精准灌溉施肥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李继伟;栽培管理措施和环境胁迫对柳枝稷生长特性和生物质品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7 高凯;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菊芋及野生植物能用潜力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晓宇;利用SSR分子标记选育低氰含量高丹草新品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田德龙;河套灌区盐分胁迫下水肥耦合效应响应机理及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厉月桥;木本能源植物蒙古栎与辽东栎资源调查与优良种质资源筛选[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维贺;八种抗逆经济能源植物的生化成分与脂肪酸组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段有厚;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孟伊娜;甜高粱茎秆采后生理特性及乙醇发酵工艺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淑兰;浙江省自然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余海波;典型边际土地能源植物种植示范及其生态效应[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柴庆伟;利用甜高粱秸秆榨汁后的皮渣替代玉米秸秆制取青贮饲料[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王全在;围封禁牧对草地生物量和家畜饲养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魏鑫;甜高粱SPS基因表达及其对糖分含量积累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荣少英;甜高粱和普通高粱对水分适应性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庭瑞;甘肃省发展燃料乙醇的非粮原料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平银;齐士军;徐宪斌;郑现和;肖爱军;游宝杰;;能源植物甜高粱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张华文;秦岭;杨延兵;管延安;王海莲;;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甜高粱生物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3 张华文;秦岭;王海莲;杨延兵;管延安;;春夏两种播期甜高粱主要生物学性状比较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4 邵红雨;孔广超;齐军仓;任丽彤;王瑞清;曹连莆;;植物耐盐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5 高明超;王鹏文;;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估计[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6 贾洪涛,党金鼎,刘风莲;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的生理作用机理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7 顾大路,王伟中,徐建明,杨文飞,朱云林,王红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8 沈飞;刘荣厚;;不同种植时期对甜高粱主要生物性状及成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9 葛江丽;姜闯道;石雷;谷卫彬;张金政;任大明;;甜高粱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10 严兴初;王力军;;蓖麻作为能源开发的现状与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一凡;[N];光明日报;2000年
2 民建中央副主席 路明;[N];光明日报;2001年
3 记者 吴宏伟;[N];商务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治山;玉米燃料乙醇生命周期系统的热力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2 雷廷宙;秸秆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邱念伟;不同类型盐生植物叶片Na~+区域化作用机理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奎;施肥对夏玉米养分代谢及光合特性的效应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1年
3 郭红艳;杂交甜高粱生长发育及茎秆糖分变化特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赵香娜;国内外甜高粱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胡萌;密度对春玉米光合与衰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大爵;;调整产业结构的优良作物——甜高粱[J];农村.农业.农民;2003年06期
2 房丽宁;饲用杂交甜高粱——大力士[J];农村百事通;2004年01期
3 王艳秋,朱翠云,卢峰,朱凯,张志鹏,石永顺,段有厚,董立平;甜高粱的用途及其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4年01期
4 樊喜生 ,石吉海 ,任素梅 ,王文清;生物能源——甜高粱[J];河北农业科技;2004年03期
5 石永顺,王艳秋,王立新,臧玉森;加快甜高粱科研和生产开发[J];辽宁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6 李江南;优质高产甜高粱——美甜81[J];农家顾问;2004年03期
7 ;甜高粱属哪类作物?[J];农家顾问;2004年06期
8 王同朝,郭红艳,李新美,隋瑞堂;甜高粱综合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J];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08期
9 范晶,陈连江,陈丽,赵春雷;黑龙江省甜高粱的开发利用[J];中国糖料;2005年02期
10 孙清 ,王莹 ,牛卫生 ,李金洋;甜高粱——可再生能源的希望[J];新农业;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冀新;邱凌;高双双;赵志勇;武冬梅;;甜高粱秸秆露天贮藏含糖量的测定方法与含糖量变化的研究[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黎大爵;;甜高粱及其综合利用[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三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曹玉瑞;曹文伯;王孟杰;;我国高能作物甜高粱综合开发利用[A];中国太阳能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兆木;涂振东;贾东海;;能源作物甜高粱开发利用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黎;王新勇;代兴荣;;甜高粱在吐鲁番的发展前景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兆木;涂振东;贾东海;;能源作物甜高粱开发利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渠晖;沈益新;;国内外甜高粱研究概况[A];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景海春;宋松泉;刘公社;Srinivasan Ramachandran;刘春明;葛颂;种康;马克平;王俊;;甜高粱基因组重测序及其结构变异分析[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董喜存;李文建;;甜高粱重离子诱变改良研究进展[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马文健;刘洪贵;杨广营;;饲用甜高粱引种及其饲喂肉牛效果试验[A];首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博雅;[N];中国财经报;2006年
2 熊聪茹;[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王慧;[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蔡美子;[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熊聪茹;[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王新国;[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陈军;[N];经理日报;2006年
8 记者 刘望群;[N];益阳日报;2006年
9 李大庆;[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刘劲;[N];中国化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丛靖宇;甜高粱高产栽培及秸秆贮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冯国郡;甜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高光效种质生理机制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3 邓川;甜高粱抗旱耐盐碱种质资源筛选及其离体培养再生能力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慧;铝诱导甜高粱根尖胼胝质积累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刘惠惠;中国不同地区能源作物甜高粱规模化生产的可持续性[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叶凯;甜高粱高生物糖量生产条件与乙醇发酵工程菌株构建[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7 刘洋;甜高梁茎秆糖分积累关键酶基因克隆及功能标记开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管延安;甜高粱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能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美利;耐盐甜高粱品种的筛选[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秋平;甜高粱糖生产力及其与主要生物学性状的相关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3 荣少英;甜高粱和普通高粱对水分适应性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闫锋;甜高粱种质资源评价及亲缘关系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孟国花;不同氮磷钾水平对盐胁迫下甜高粱生长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罗利红;密度及氮磷钾肥料配施对甜高粱含糖量和生物产量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胡瑞芳;不同品种甜高粱糖分积累规律与糖代谢相关酶关系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姜慧;甜高粱对盐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武海栋;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甜高粱栽培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彦红;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生长发育、产量及含糖量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不同地区能源作物甜高粱规模化生产的可持续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8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7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