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我国碳税制度:理论分析、方案设计与减排效应

发布时间:2017-07-05 07:22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税制度:理论分析、方案设计与减排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碳税 方案设计 减排效应


【摘要】:2015年的全球气候大会上,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签署了“巴黎气候协议”,旨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球气温升高值。我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容忽视。因此,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完善相关体制建设迫在眉睫。我国当前治理环境的主要手段集中于行政性收费制度上,相关的财税制度尚不健全,碳税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税种在我国还未开征。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环境治理的主要财税手段入手,通过环境税费对比分析,阐述了碳税基于法律的法定性强,征收机关统一规范,征收环节相对灵活、能够做到防治结合,同时征收范围广,鉴于以上方面要优于排污收费制度;另外我国当前环境状况严峻,经济发展亟需转型,国家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环境费改税,也都反映出当前开征碳税的必要性。碳税制度在OECD国家比较多见,因此我国的碳税制度可以借鉴国外的实施经验,本文主要介绍了芬兰、瑞典、荷兰等几个开征较早的国家的碳税内容,其中征收范围多集中于能源燃料,以含碳量为计税依据比较多见,在开征碳税的同时降低其他税率并实施碳税税收优惠是多数国家的选择;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国情,论述了碳税的开征需要循序渐进,改革初期不宜步伐过大,加重经济发展的税收负担。本文在理论分析之外,还基于投入产出法对碳税的减排效应做了实证分析。利用2012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模拟了不同税率条件下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开征碳税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对国民经济产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当前的经济宏观形势下适宜采用低税率征收。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都阐释了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因此我国应适时引入碳税制度。但是开征一个新的税种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方针,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理清我国环境收费制度和碳税制度的关系,协调好碳税和其他相关税种的征收管理,完善我国税收体系,发挥碳税在节能减排和调控经济两个领域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碳税 方案设计 减排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12.42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引言11-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论文结构12-13
  • 1.3 论文创新与不足13-14
  • 第2章 文献综述14-19
  • 第3章 开征碳税的理论分析19-28
  • 3.1 碳税理论原理分析19-20
  • 3.2 我国现行的环境相关税费制度及对比分析20-24
  • 3.2.1 排污收费制度20-21
  • 3.2.2 环境相关税种21-22
  • 3.2.3 税费比较分析22-24
  • 3.3 开征碳税的必要性24-28
  • 3.3.1 缓解国内环境压力的需要25-26
  • 3.3.2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26
  • 3.3.3 适应环境费改税的政策需要26-27
  • 3.3.4 履行发展中大国责任的需要27-28
  • 第4章 OECD国家碳税实践经验28-33
  • 4.1 OECD国家碳税制度介绍29-31
  • 4.2 对比分析及效果评价31-33
  • 第5章 我国的碳税制度方案设计33-36
  • 5.1 征税范围33
  • 5.2 计税依据33
  • 5.3 适用税率33-34
  • 5.4 征税环节34-35
  • 5.5 税收优惠35
  • 5.6 收入用途35-36
  • 第6章 碳税减排效果实证研究36-45
  • 6.1 投入产出元素简述36-38
  • 6.1.1 投入产出表36-37
  • 6.1.2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37
  • 6.1.3 列昂惕夫逆阵37-38
  • 6.2 投入产出分析基本假设38-39
  • 6.2.1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假设38
  • 6.2.2 方阵系统假设38
  • 6.2.3 纯部门假设38-39
  • 6.3 实证分析碳税的减排效应39-43
  • 6.3.1 数据来源39
  • 6.3.2 Matlab矩阵求解39-42
  • 6.3.3 实证结果分析42-43
  • 6.4 总结43-45
  • 第7章 政策建议45-47
  • 7.1 先清费、再立税45
  • 7.2 坚持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45-46
  • 7.3 协调好碳税与其他税种的关系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财政部报告:未来5年或可开征碳税[J];造纸信息;2009年12期

2 盛立中;;“碳税”猜想[J];环境;2010年01期

3 周艳;;对碳税问题的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03期

4 王煦;;发现中国碳税的榜样[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Z1期

5 蔡博峰;;国际机动车碳税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经济;2011年Z1期

6 邓琼兰;韩旭生;;我国开征碳税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期

7 胡新婷;;我国碳税研究的进展及反思[J];财务与金融;2011年04期

8 项勇;任宏;;我国碳税征收效应分析及实施措施[J];经济问题;2011年12期

9 程昱诗;;浅谈中国碳税制度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商业;2012年02期

10 林明彻;杨富强;;中国为什么研究和开征碳税[J];中国三峡;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德发;毛思佳;陈君;;碳税的经济分析与规制设计[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朱晓勤;;对美英航空碳税案判决的几点质疑——兼及中国的应对策略[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薛钢;;关于我国碳税设计中的次优选择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日本官方:碳税给日电企年均增负10亿美元[A];《电站信息》2012年第11期[C];2012年

5 李金凤;赵丽清;庞博;;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看我国征收“碳税”的合理性[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朱兆敏;;论欧盟航空碳税与WTO规则[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2年卷)[C];2011年

7 骆瑞玲;范体军;夏海洋;;碳税政策下供应链碳减排技术投资的收益分析及决策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2管理科学[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法国初步提出征收家庭碳税标准[N];财会信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杜悦英;中国迎向碳税时代[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吴睿鸫;碳税开征不能损害公众福利[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 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法国碳税法案被批“生态帝国主义”[N];人民日报;2010年

5 商武;法国再提碳税法案[N];中国贸易报;2010年

6 何爽;法国搁置碳税计划 转而寻求欧盟统一碳税[N];中国税务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彬;碳税呼之欲出 开征时机成关注焦点[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国金;我国拟2012年征收企业碳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桂琴;碳税渐近[N];中国经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京玲;时间表渐趋明朗 碳税开征面临两难境地[N];中国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建新;基于CHINA3E模型的中国能源需求与碳减排问题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张孜孜;我国碳税的税率估算及其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于娟;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4 刘恒;基于CGE模型的碳税征收对中国民航业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洋;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2年

2 冯翔;我国开征碳税相关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3 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刘静;我国碳税收入测算及其和国民经济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张居洋;碳税及国家补贴对低碳经济的调节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孙悦;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肖立君;碳税与补贴政策结合下的低碳供应链优化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8 李幸欣;我国碳税立法构建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9 周秀丽;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税政策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陈龙;低碳约束下企业生产决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21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521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a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